学前教育论文亮眼看世界争做快乐小

程少为出诊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703.html

标签,学前教育论文、幼教论文、教师论文、幼儿园论文、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师论文、幼师论文

亮眼看世界争做快乐小公民

--大班幼儿德育品质培养的研究

摘要:以生态理论为导向,开展“争做国际小公民”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培养起来的,因此,在社会范围内不仅要大力推广普及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将其贯穿在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中,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吸收,在传承和延续优良礼文化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出游活动中塑造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公民。因此,要深入贯彻《指南》精神,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德育品质习惯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那么,什么是礼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谓“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等。礼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界标,古人以礼分夷夏(即野蛮与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内外。礼是秩序,礼对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关系有严格的规范。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

习惯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培养起来的,因此,在社会范围内不仅要大力推广普及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将其贯穿在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中,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吸收,在传承和延续优良礼文化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礼仪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仪式、典礼、礼俗活动中塑造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公民。

现在,虽然我园有73%的幼儿来自流动人口子女,但他们同样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变成了溺爱,许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不知道尊老爱幼,垃圾随便扔,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在父母祖辈的包办代替中畸形地生长着,所以到了幼儿园,陋习便一一表现出来,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便随便拿,而且感觉是理所因当,因为在家里不需要经过家长同意,随便拿。去做客,因为年纪小又都是朋友或亲戚所以就不会太在意孩子的这一举动。不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食物咬一口就丢掉,别人种着的小花小草,看着好看就摘下来,这种因礼仪素养、生活习惯的欠缺而使得幼儿的智力开发、个性形成受到影响。

同时,2-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养成的关键期。《指南》中指出:“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指南》精神,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我们根据幼儿好游戏,喜欢自己去尝试等心理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确定了“争做国际小公民”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概念的界定:

1.大班幼儿:幼儿园年龄在5-6岁的幼儿。

2.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3.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三、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社交习惯。

2.扩大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树立讲文明懂礼貌的意志。

3.通过“争做国际小公民”的活动,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提高教师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4.提高家长对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延续。

四.实施原则:

1.榜样原则:孩子们正处于一个模仿期,对于好与坏不容易区分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正是一个塑形期,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榜样,对孩子今后的行为习惯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2.坚持性原则:俗话说好样难学,坏样一学就会,说明一个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活动中教师、家长要树立好的行为习惯的榜样,促使幼儿能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完成任务。坚持性是最重要的意志品质,活动的成败直接与坚持性有关。

3.及时奖、惩原则:当孩子的行为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时候家长适时地肯定、激励,能使孩子本能无意识反作用更加明确有意识,有利于习惯的形成。当孩子的行为虽然有愉悦的体验,但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家长需要给予必要的提醒,甚至适时、适度的

惩罚将会使孩子明辨是非、克服困难,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

4.自制力原则:幼儿自制力的表现主要在于他在活动持久性上的发展。要促使幼儿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克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并且逐步学会和适应为了别人,为了集体,而自觉改变自己的愿望。

5.适宜性原则:要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去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实施的策略: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确认活动内容,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项目

内容

卫生习惯

正确洗手

大小便自理

饭后擦嘴

果皮投放

饮食习惯

独立进餐

吃饭姿势

偏挑食

饭后送碗筷

生活习惯

穿脱衣裤鞋袜

物品哪里拿,哪里放

早睡早起

整理物品

学习习惯

安静的倾听

语言的表达

回答问题举手

语音语调表情

阅读与书写准备

外出习惯

遵守交通规则

不随地大小便

不随地吐痰

不践踏草坪

不乱丢垃圾

不乱涂乱画

遵守出行地的规则

不推、不挤遵守秩序

不打不闹

2.教师指导方法: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幼儿的主动实践和自身体验,力求增加他们直接经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1)情境渗透法:《指南》中健康篇提出健康不单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当中提出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社会篇中包含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创设探险屋这一创游活动中,制订了探险屋的游戏规则进入探险屋之前需要打卡(插卡牌)进入之后需要戴上安全帽一共五顶,不戴安全帽的小朋友不得入内,因为设置的情景是会遇到危险,所以必须要配备保护装备,戴上安全帽的小朋友人手一只手电

筒,不得破坏屋内环境,不得发生打架争抢事件,要不会以破坏公物,寻衅滋事罪被警察(老师)逮捕,游戏结束后会发给幼儿一枚勋章,代表良好市民奖章,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实践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当然创设多种形式的角色游戏、区角活动,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学习生活技能,能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2)榜样教学法:榜样教育历来都是学前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为幼儿提供自律的榜样,鼓励幼儿向榜样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老师应该成为幼儿的第一榜样。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谓是言传身教,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耳濡目染无形的也成为了榜样。

(3)情感体验法: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使得他们总是按照自己身上发生的来看待在周围发生的事件。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能够切身体会。如,在开展安全教育《不推不挤》的教学活动时,我们选择了ppt课件,以及幼儿最喜欢的动画课件,孩子们很快投入到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境之中,当皮皮猴因为在楼梯上玩,摔下楼梯,把腿给摔断了,哇哇大哭的时候,小朋友们开始议论,“不能在楼梯上玩,会摔下来的。”课后让孩子们从楼梯上下来,孩子们果然没有了之前的打闹行为“身临其境”的感受后,课程目标也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3.两“园”一“会”,三位一体,实践体验。

《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此,幼儿园、家庭、社区要密切合作,为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有关幼儿园层面: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会让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在“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正是从幼儿的这些特点出发,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运动习惯等我们可以借助具体形象的操作材料,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生活习惯养成标准:

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2.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

3.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

4.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

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

6.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7.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学习习惯养成标准:

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

3.了解书的结构,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

4.学会一页一页翻书,懂得珍惜书、爱护书。

5.学习时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

6.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

礼仪习惯养成标准:

1.入园时,能够不哭闹,自己走,不用成人抱,高高兴兴上幼儿园。2.能在成人的提示下向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和说“再见”。

3.离园时不跟别人走或自己跑出幼儿园大门。

4.能够自已拿书包,整理衣物,并将玩具、图书等物品整理归位。5.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6.知道要爱护幼儿园环境,不在走廊内跑跳,打闹。7.不乱涂室内外墙面,不破坏班级的桌椅、图书、玩具等物品及公共设施。

运动习惯养成标准:运动时知道保护自身安全,不做危险性动作(如:站着滑滑梯、蹲着滑、倒着滑、从高处跳下等)。

(1)创设情景游戏,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开新游戏盒时,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节开盒收盒整理游戏盒的活动,让孩子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自己学习收拾自己的学具,培养他们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比如:区域游戏结束时,通过音乐的提示,让幼儿知道游戏时间结束,开始整理自己区域的玩具,阅读区的图书管理员们摆放书籍,医院的小医生开始进行消毒和整理,探险屋归还安全用具,敲敲打打的小朋友们开始把乐器归位,如果发现有区域没人整理,卫生标准好安全标准不合格,那监督部门(老师或小组长)有权查封这个区域,下一次孩子们这个区域就停止一次游戏,当然游戏中的角色设置,如美食街有老板、老板监督员工卫生及美食的供应情况,探险屋的探险屋的导游,要保证游客的安全,还要提醒游客不破坏生态坏境。

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

6.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7.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学习习惯养成标准:

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

3.了解书的结构,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

4.学会一页一页翻书,懂得珍惜书、爱护书。

5.学习时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

6.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

礼仪习惯养成标准:

1.入园时,能够不哭闹,自己走,不用成人抱,高高兴兴上幼儿园。2.能在成人的提示下向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和说“再见”。

3.离园时不跟别人走或自己跑出幼儿园大门。

4.能够自已拿书包,整理衣物,并将玩具、图书等物品整理归位。5.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6.知道要爱护幼儿园环境,不在走廊内跑跳,打闹。7.不乱涂室内外墙面,不破坏班级的桌椅、图书、玩具等物品及公共设施。

运动习惯养成标准:运动时知道保护自身安全,不做危险性动作(如:站着滑滑梯、蹲着滑、倒着滑、从高处跳下等)。

(1)创设情景游戏,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开新游戏盒时,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节开盒收盒整理游戏盒的活动,让孩子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自己学习收拾自己的学具,培养他们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比如:区域游戏结束时,通过音乐的提示,让幼儿知道游戏时间结束,开始整理自己区域的玩具,阅读区的图书管理员们摆放书籍,医院的小医生开始进行消毒和整理,探险屋归还安全用具,敲敲打打的小朋友们开始把乐器归位,如果发现有区域没人整理,卫生标准好安全标准不合格,那监督部门(老师或小组长)有权查封这个区域,下一次孩子们这个区域就停止一次游戏,当然游戏中的角色设置,如美食街有老板、老板监督员工卫生及美食的供应情况,探险屋的探险屋的导游,要保证游客的安全,还要提醒游客不破坏生态坏境。

电话后能够简单对话。5知道通话结束前要说再见,并放好听筒。6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不打扰大人的交谈。做客结束时,知道与主人道别。7接待客人时,会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客人走时,能与客人道别。8不随便要客人的东西,翻看客人的物品。9做客时,在成人的提示下能主动向主人问候,主人示意入座时,方可入座。10做客时,不争抢物品,不随意扔东西。

比如:孩子们外出去旅游,到了经典要解小便,家长陪同幼儿去公厕。看到漂亮的文物小手不乱摸,不随意乱丢垃圾,要是不小心掉在地上也要及时提醒幼儿捡起丢到垃圾桶,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外出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3)指导家长进行个案分析,学习教育经验,家长互动定期交流心得。

(4)电话访谈,每周一次电话访谈,提醒每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有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15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