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的作用和目的
摘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摘要出现的场景来了解。在以下几个场景中,我们会最先阅读一篇论文的摘要。如图1所示,论文的摘要会出现在首页(学位论文可能除外,会在封面之后),读者看完标题和作者信息后,首先看到的是摘要。我们检索文献时,除了能得到标题和作者信息,还会得到摘要(全文则需要另外下载,甚至需要付费才能下载)。编辑邀请审稿人给一篇文章审稿时,一般会在邀请函中附上稿件的摘要,而不会附上全文。图1论文首页中的摘要
给论文配摘要的目的是:读者或审稿人能在短时间内依据简短的摘要的内容来判断论文是否属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或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决定是否阅读、获取全文或评审论文。鉴于摘要的这一目的,对摘要有一些要求,最主要的有两条:
1、摘要是全文的简介。
2、摘要能被目标读者或评阅人独立阅读。
全文简介是指对全文的一些要素进行概括,独立阅读是指不需要翻阅全文就能理解摘要的全部意思。图1所示的摘要并不满足独立阅读要求,因为出现了对图形编码(如Fig.7,Fig.4)的引用,独立阅读时,看不到这些编码对应的图形。
二、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五个要素
前面指出,摘要必须是全文的一个简介。如何做到是全文的一个简介?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了解一篇论文有哪些要素。让摘要包含这些基本要素,就构成了一个没有大的遗漏的简介。
正常的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研究主题、论文的目的、使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得到了哪些重要结果或发现、有什么结论(即结果有何意义)。
正因为如此,作为全文简介的摘要应包含如下五个要素:1、问题陈述:对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主题)进行概括,适当突出问题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不足。2、论文目的或动机:指出本文具体要研究什么(一般是问题陈述中声明的问题的一个子集),要达到什么目的。3、研究方法:陈述研究方法是什么,即如何解决问题和获得研究结果的。4、研究结果:概述论文得到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如重要数据、现象、趋势、行为、理论、方法等。5、结论:这里所指的结论,是指研究结果或本文研究有什么含义、影响和意义。在顾全五个要素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一些其它要求,才能做到既是全文的一个简介,又方便目标读者独立阅读。首先,应考虑到简介就是简单介绍,以方便读者快速做出是否对全文感兴趣的判断,因此不能太长。
其次,摘要是给没有看全文的人看的,因此应写得通俗易懂,不能包含行话,即不能包含读者不能理解的专业术语(除非能在摘要中简洁地给出解释)。
另外,由于摘要是独立阅读的文本,因此不能包含未在摘要中解释的缩写语,也不能在摘要中引用编码,如参考文献编码、图形编码、表格编码和数学公式编码。
最后,考虑到摘要可能需要以文本形式呈现,因此尽量不要包含数学符号(一些数学论文可能除外)。
以上要求的第一个最有难度。如何既概括全貌,又比较简短呢?那就需要权衡五个要素的比重,看哪些要素更重要。如果某个要素完全不重要,那么可以不出现。以下我们将介绍各要素的具体要求,顺便给出一些句型和举例作为参考。三、要素一的具体要求、句型与举例
(问题陈述)
问题陈述的重要性与目标读者有关。如果论文处理的是一个目标读者不了解的新问题,那么应对问题进行定义、适当说明其重要性,必要时指出背景问题是什么。对于一些面向广阔领域读者的论文,先以宽的背景问题开始,以便吸引更多读者。
如果问题不重要,或者目标读者对问题很了解(例如目标读者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