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一甲,第一名考试大礼包出来了,你想不想拥有。
——文/黄艳
01博物馆语境下“活化”的概念
博物
馆
“活化”在《汉语倒排词典》中原指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强。现又扩大指灵活、富于活力的含义。随着习总书记不断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博物馆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化。“活化”一词的概念也逐渐拓展到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理念上来。由于文物保护利用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慢慢的“活化”一词在博物馆语境下具有了创新、振兴、再生、新生、改造的意思。发展到今天“活化”一词对于社会公众不在陌生,在历史建筑、非遗保护、文化产业、传统文化的复兴中都频频显现。
02活化”的理论指导
年3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公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创、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这是中国大陆法律条文里第一次对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明确指示,体现出国家对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开发重视。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的博物馆进行了视察并在讲话中说到:“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什么是好的博物馆?不再是建立起大规模的馆舍,等待观众参观就是好的博物馆,而是要不断挖掘文物藏品资源,凝练出强大的文化力量,不断推出引人入胜的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就会想起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后流连忘返,离开以后还要再来的博物馆,这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什么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再是把文物藏品锁在库房里,死看硬守就是保护好了文物藏品,而是要让文物藏品成为文物展品,重回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这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单霁翔
总的来说
以上一系列的学者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都给博物馆的产业做了理论支持和保障是博物馆“活化”强有力的支撑。当然在博物馆的经济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撑。如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进行考察时去到了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总书记的到来不仅为合浦汉化文化博物馆带了红人效应。随后政府也对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提供了三十九亿元的资金帮助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
03《钦定一甲殿试策》文物简介
《钦定一甲殿试策》现藏与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品为光绪十五年,状元张建勋殿试策问卷。纵34.8cm、横18cm,含封面、封底共16页。殿试后会选择出第一名的策问试卷进行印刷出版,并分发传阅。本件殿试策的前六页为恭录光绪皇帝的一则“制辞”,而后六页则录张建勋殿试策。张建勋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工诗文,尤善书。张建勋自幼受到诗书影响。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广西有著述、有影响的诗人。光绪五年乡试得中,成为举人。光绪十五年,会试通过,参加殿试。阅卷大臣翁同龢与李鸿藻各执己见,将自己赏识的列第一呈进。相持不下,协商再选,张建勋入选,以第一呈皇帝。光绪帝遂点张建勋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04“钦定一甲第一名”活化的形式
首先文创产品的开发首先是把握住馆藏特色资源,以其为开发素材并附以创意设计理念,让特色馆藏资源能够很好的被“活化”。其次藏品的馆藏资源类型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馆藏资源两个方面,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针对于有形馆藏资源,可以提炼其图形纹样与外形结构进行创意衍生品开发,就无形体馆藏资源而言,其包含的类型多为:民俗习惯、历史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艺等,我们可以挖掘其背后的寓意进行概念的开发。
其次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逐渐发展,人们的文娱环境日渐丰富,大家对有趣味性、好玩、时尚的产品更感兴趣,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把大众娱乐的需求放在首位。然而,娱乐诉求与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文创产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喜爱,对藏品本身的历史意义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容易造成强徒有其表的尴尬局面的。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文创开发首要重视的基础职能。文创产品成为古今文明的对话新渠道,开发者借助这些新颖精巧的文创产品,传达给大众相关的历史知识与信息,唤起游客的参馆记忆与体验,使受众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吸收藏品文化的内在涵养,从而延伸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与文化意义是藏品“活化”的主要目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充分利用钦定一甲第一名文物背后的故事及美好寓意进行了一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从本身具有教育功能的文物与学习用品联系在一起就行文创产品的开发。开发有钦定一甲第一名明信片、胶带。钦定一甲第一名的考试大礼包(书签、钢笔、文件夹、笔记本)。在利用其背后的美好寓意基础上还提取文物上特色“龙头”图案。在古代阶级地位严格划分,不仅体现在官职地位上,还体现在人们所用的图案上。“龙头”图案不仅是富贵吉祥的符号,更是天子九五至尊地位的象征,寻常百姓是禁止使用的。对于考中状元的“金榜题名”的人来说,他们便拥有了普通人中为数不多能够登上庙堂接受天子认可、封官的荣耀。因此,才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带有“龙头”图案的殿试策。直到今天,“龙”在人们心目中还具有着神圣的地位。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都表达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如“龙凤呈祥”人中之龙、“等。这些都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元素在人们心中特殊的文化情感地位。
台北故宫以光绪年间的状元殿试策作为底本,并且以自古至今“以龙为贵”普遍认同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涵支撑,将打造考试大礼包。游客通过这样的一件文创产品,既能买到实用的物品,还有为自己或家人讨取一个功名的美好乞求。印有这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最高荣誉的“龙头”文件夹,自然会受到大家的追捧。
总结
当今“活化”一词频繁出现在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活化”的手段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博物馆出现千馆一面的问题,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出现了单调无特色的局面。台北故宫博物馆对钦定一甲第一名藏品的活化让我们看到了文物复活方式不仅是一比一的复制,还可以从其美好的寓意入手。文物的活化不仅是用Q蒙的形象来娱乐大众,还可以是从期盼心理出发来鼓励人民。帮助他们勇往直前。情感的共鸣才是活化的最高体现
END参考文献:
[1]刘伟星.沈阳故宫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探析[J].国际公关,
[2]柏艺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D].吉林大学,
[3]张丽.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战略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安徽省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代龙舟文物活化
白雪纯2107057
摘要:隋唐大运河是中国较早的人工运河之一,发源于隋成型于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淮北市博物馆新建有大运河展馆,专题展出大运河遗迹和隋、唐、宋三代的古船。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现有船类模型共五艘,以隋代龙舟最为著称,其建筑精致豪华,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创造水平。博物馆规模较小,文物活化尚未开始,笔者根据其他同类型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活化经验提出建议。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代龙舟,文物活化,建议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全国政权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早在隋、唐之前,秦汉发展时期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珠江五大水系的运河干线已初步形成为隋代兴建全国主要地区的交通主干运河奠定了基础。隋代兴建人工运河始于隋文帝杨坚,成于隋炀帝。隋代结束了延续多年的国内分裂局面,为有效地控制江南割据势力霸地自王,巩固统一,开凿运河加强水陆交通,是势所必行的措施。隋代兴建人工运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由于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地理位置、人才、政策的缺乏,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尚未步入正轨。根据笔者了解,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最具有特色的便是船类文物。博物馆内的船类模型皆是由挖掘出来的实物复原出来,与其他博物馆中的陪葬品相比而言,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和说服力。对于文物活化出的文化产品而言,实物复原出来的产品更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
一、隋代龙舟活化价值
(一)观赏及收藏价值
大业元年八月,隋炀帝自漕渠出洛,御龙舟。“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舟翕、黄蔑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宫、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蒙冲、艚舟爰、八棹、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隋炀帝第一次巡游江都的龙舟船队拥有船只余艘,这是隋代造船能力与船舶制式的一次大检阅。
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龙舟本身形制优美,制作工艺复杂。但若作为旅游纪念品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隋代龙舟整体呈立体三角体,龙身为第一层,上面还有四层高的阁楼,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最高层还可以眺望风景。无论是用于居家摆放还是送礼,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研究价值
笔者生活在淮北市已有15年之久,自9岁起每一年都会去参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称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新馆自建成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展出的文物不仅限于大运河发掘文物,还有汉代石画像等精美文物。大运河安徽段淮北柳孜遗址共发现了八艘古沉船。其中有三艘沉船较为完整,1号船为木板结构,长2.6米,宽1.92米,尾舵呈扫把状;2号船为一巨型整圆木雕凿而成的独木舟,长0.6米,宽1.10米,出土时舱内有唐代釉陶制泡菜坛等文物;3号船木板结构,长23.6米。因沉船埋藏的土层中发现青釉、三彩瓷器和唐代“开元通宝”钱币等器物,沉船的年代被专家认定为唐朝。此次发现的沉船位置均在古河道南侧河底,且均向北侧倾斜。一号船的船头较尖,船尾呈现出扇形。尖尖的船头可以减小航行中的阻力,而扇尾则有利于保持平衡,增加航行的安全度。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匠人拥有高超的造船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船只进行改造,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国科技的经验性,务实性。
二、隋代龙舟活化的意见建议
隋代龙舟文物活化尚未开始,但近年来文物活化的热度居高不下,隋代龙舟活化是迟早的事情。在当下的文化遗产热中,必须深知,隋代龙舟有它本身独特的历史特征、文化特性、美学属性和艺术品性,龙舟要“活”起来,走出深锁的“围墙”,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活化内涵而不是活化形式,活化文化意义而不是娱乐意义。隋代龙舟代表的是当时隋代最高造船水平,对于研究隋代造船技术有重要意义。但在活化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造船技术的高超,而是应该将造船技术的高超与隋代文化相连接,透过隋代龙舟去窥探整个隋代的文化。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不仅在外形上保留唐代女俑特色,还充分借助唐代文化内涵,用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唐代文化。目前,“唐妞”系列开始发展影视产业,居于国内文物活化前列。
在活化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着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隋代龙舟对于研究隋代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研究整个造船技术史的意义,这样才能够避免将文物过度娱乐化。但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应当关照脚下的土地,避免将文物置之高阁,应当让文物走下高台,走进民间。文物活化是为了将文物进一步推广,让人们更好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可和归属感。文物活化后的内涵应当通俗易懂而不是庸俗低下,应当向精神看齐而不是向金钱弯腰。
总结
一个小小的隋代龙舟就是一部完整的隋代造船科技史,而我们纵观中国的古代科技史,可以看成一篇古代劳动人民运用生活经验,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生活质量而去进行发明创造的历史大运河出土的古船,表现出柳孜镇是当时的一个重镇,证明了柳孜镇不仅是一个运漕中转码头,也是一个很大的商旅之地。文物其实是不能说话的历史见证者,我们不仅需要去研究文物在被创造年代的意义,还要研究文物对于当下的意义。同时文物也是一部“活的”科技史,研究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技艺不仅可以对文物进行修复,同时可以在现代生活当中进行运用,造福人类。相信距离隋代龙舟活化已经不远,也相信未来隋代龙舟的活化会是船类文物活化的典范。
END参考文献:
[1]郭云修.情系大运河——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前前后后[J].江淮文史,(01):4-14.
[2]高晓波.淮北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3]魏雷.“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D].淮北师范大学,.
[4]张亚明.寻找失落的文明(上)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与思考[J].华北国土资源,(01):44-46.
[5]龚昌奇,席龙飞.隋唐大运河及其船舶的复原研究——为淮北市博物馆大运河展馆建设而作[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1-8.
01成都博物馆的活化研究
吕柳鸿2107070
有句话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四川因为浑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上淳朴的民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人间仙境莫过于此。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还美女如云,让少年人乐不思归,让老年人颐享天年。天府之国的魅力,实在是吸引人。
02成都博物馆的资源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越来越发达富裕。成都作为四川首府,更是经济繁荣。成都的文化包容度高,自然资源丰富,加上整个城市营造的一种温柔平静浪漫文艺的氛围,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拜访,成都在如今便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网红城市,不仅有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还有各个网红街拍,电竞,摇滚乐队,还有各个博物馆美术馆。成都博物馆是成都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有历史文物的展览,还有蜀锦蜀绣皮影戏特色小吃等等非遗展览,同时还开设有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