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说考试
广州市美华中学刘碧筠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在考试当中表现出考试焦虑,承受较大的压力的现象的分析,提出在生活中应培养健康的心理,学会面对压力,心平气和说考试。
关键词:考试、考试焦虑
正文:
“考试是一场比赛,自然有的人会输,有的人会赢!”这句话道出考试的实质,也道出考试的残酷性。当今社会,人们从一出生就经历各种形式的考试,可算是身经百战。但是,有不少人还是怕考试,提到考试就恐惧。对身心尚未发育完善的青少年来说,考试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形压力。许多中学生在考试前夕,会出现紧张、心烦、坐立不安、忧虑精神上的症状,但考试一结束,这些症状就消失了。
这种症状被称为“考试焦虑”。从事心理健康研究的专家们认为,长期的精神压力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时,会导致心理的异常症状,表现为紧张、沮丧、忧虑,严重的会出现厌学现象。杭州市科委一项为期三年的软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名被调查的大中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考试焦虑状态中。齐齐哈尔市也对一千余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3.84%的学生有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五所中学的初二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发现经常在考试前出现做恶梦、烦燥不安、失眠、胸闷等焦虑反应的占15.1%,在考试中出现焦虑反应的占29%。
一、考试焦虑的来源
考试焦虑主要来源于社会、家庭、个人的压力。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想法:人们(家里人、朋友等)都期待我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如果我考得不好,人们将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会对我感到失望。
2、担心个人的自我意象受到威胁。这类学生主要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缺乏信心。假如在一次考试中考得不好,就认为自己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聪明。
3、担心未来的前途。现在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当学生了解到考试结果的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的前途时,我会心烦意乱,对能否达到目标产生了怀疑。
4、担心对应试准备不足。由于对考试结果的担忧,考试前,学生常常感到需要再充实一些知识,但对考试的焦虑的心情使我不想认真准备了。在考试中,这种担忧会干扰学生答题。
二、克服考试焦虑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怎样来减轻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呢?这就需要学习一些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的技巧。
1、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只不过是对学习的一种检验。通过考试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粗略地看出自己掌握所学知识的总体水平。考试是给自己定下新起点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应考应当像平时做作业一样,保持一种非常坦然平和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保持一种平常心。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育部制定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经国务院同意公布,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发布的第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这表明,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瓶颈的现行中小学评价考试制度将得到改革,考分和名次将不再以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2、树立自信心。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坚定不移的信心,常常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法宝。”许多人都会体验到自卑感,特别是对考试没有信心,总担心失败。其实这在于消极的自我评价,它像一面魔镜,能把一丁点的错误或缺憾放大为巨大的人格失败的象征,使人陷于自卑而不能自拔。
其实自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认同感与肯定,它与人的实际能力有时并无太大关系。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发现:与实际能力相比,每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对活动的成败影响更大。有的人实际能力很强,但他可能意识不到,因此觉得自卑,自我评价极低,那他在生活中成功必定有限;而有的人实际能力一般,但却很自信,那失败肯定大大减少。影响自信的因素有很多,“比较”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自卑的人总是将自己与未来的标准相比较,因此,总觉得自己有差距。或者,将自己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结果便是自惭形秽。其实不然,当我们换一个参照系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许多优点,这种对比,会让你找回自信。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自我暗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成为的是我们想成为的人。你认为自己能,你就会变得真的能;认为自己很糟糕,你就可能变得真的很糟糕。
3、要有适度压力。其实,人不能没有一点儿压力。压力有它的两面性,有其促进个人发展的一面,也有引起人心理负担的一面。一方面,你们对考试感到有压力,是因为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较高的期望值,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正常心理需要,他促使我们能够不断进取和奋斗。另一方面,心理压力过大就会使人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态,使人的能力和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损耗人的精力和时间,也会损毁人的身心健康。这就是考试焦虑的负面作用。
当然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平时的一切知识的积累,健康是轻松,科学是轻松,合情合理的生活心态也是轻松。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生态技巧和能力。随着你们的成长,一定可以更好地理解它、运用它。
总而言之,把考试看成是一场场比赛,保持一种自如而愉快的心情,正确客观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得俊、雷雳编著:《教育心理学概论》,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年版。
2、李建平:《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新方案》,《中国教育报》-12-20
3、迟雅青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