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艺术与人文学院本科生毕业展预热

格物——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本科毕业展

时间:6日22日-7月6日

地点:大学城美术馆7号展厅

艺术批评、策划与美术馆

小组答辩综述:

本组论文大致涉及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以及艺术展览、美术馆、博物馆研究等方面,有的着重于个案的深度分析,有的则更偏向理论的探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同学们挑战学科前沿领域的勇气和脚踏实地作调研的质朴作风。从一些优秀的论文案例看,他们已经能够较为恰当地运用最新的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以及艺术史的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现场;他们也尝试着以新的视角对西方艺术史、艺术批评中某些熟悉或者被遮蔽的母题展开阐述;他们还将目光投向那日新月异却又错综复杂的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爬梳和扎实的数据采集,甚至是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来获得较为准确的判断,并给予可资参考的建议。虽然,他们的行文还略显生涩,观点有时也有偏颇,但一种良好的学风和观察事物的方式已经初步建立,这将有助于其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胡斌

01《社会行动,共同工作和政治想象:从“民众花园”到“新民众花园”》

作者:林阅

指导老师:沈森

论文介绍:

“民众花园”与“新民众花园”是由艺术家徐坦发起、落地于广州扉美术馆的社区艺术项目兼展览《农、林之路,竹、丝之岗》中两个前后关联的子项目。“民众花园”邀请居民们将植物种在各种各样的日常旧容器中,对社区大厦楼下的旧花坛进行翻新和美化。在花园因其非正规性被下令清除后,展览组重新组织花园的参与者、社会志愿者及家庭到美术馆中模拟民众花园的植物种类制作手工植物,“重建”民众花园,并结合原花园相关的照片、视频和文字展示,最终形成了“新民众花园”作品。

论文围绕着从“民众花园”到“新民众花园”这一渐进式发展,从伦理、政治和美学的视角对其工作方法、社会效应和美学呈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剖析。通过项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呈现目前社会环境下社区艺术项目实施所可能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阻碍。一方面,该社区项目向我们展现了围绕主题共同工作的有效性、艺术家与参与者互惠的平等性、突破白盒子展陈形式的在地性等;而另一方面,当其中展露出的“不成熟”面向触及到艺术领域与真实社会之间的灰色地带时,它对社会介入艺术实践在本土环境和体制下的合法性与接受度也提出了质疑,并引发如下问题的讨论:何为“真正的”社会介入;社会介入艺术项目实施空间的合法性;艺术作品在社会现场中的保存与延续等。

02《博物馆信息渠道对观众参观行为影响探究——以广东省博物馆特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