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

目录

[01]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蔡燕红晋江一中(5)

[02]《化学趣味实验》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黄丽莉泉州市第六中学(8)

[03]基于核心素养视阈的研究性学习对策…………陈金星晋江市毓英中学(13)

[04]论文《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方法指导》……………肖燕莉泉州五中(17)

[05]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张亨库泉州一中(24)

[06]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吴巧勤晋江市南侨中学(28)

[07]信息之石可以攻玉……………………………张考佳晋江市英林中学(31)

[08]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做好高三年化学总复习……杨伟清泉州一中(37)

[09]优秀学生培养之高中化学奥赛指导实践………………石志新泉州一中(44)

[10]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点滴体会……………………张双钦晋江市季延中学(47)

[11]作业再优化习题显功能………………………蔡建世晋江市高登中学(48)

[12]聚酯-聚醚-聚硅三元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亲水性能研究……………………

……………………………徐洪涛于庆杰刘杰尹勇强华侨大学化工学院(53)

[13]Photodegradationofmethyleneblueinthevisiblespectrum:AnefficientW6+iondopedanatasetitaniaphotocatalystviaasolvothermalmethod………………………………………YongkunZoua,c,YuxuanGongb,*,BizhouLinc,NathanP.Mellott华侨大学化工学院(58)

[14]Deprotonationofg-C3N4withNaionsfore?cientnonsacrificialwatersplittingundervisiblelight?……………………………………………………………………………FengGuo,aJinglingChen,aMinweiZhang,bBifenGao,aBizhouLinaandYilinChen华侨大学化工学院(66)

[15]具有高活性()晶面的TiO2纳米方块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万建风,胡德圣,卢朋辉,林碧洲,陈亦琳,高碧芬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70)

[16]Trititanate-NanosheetIncorporatedHydrogels:Self-InitiatedPhotopolymerizationandApplicationinPhotodegradationofMethyleneViolet…………………………………WeiweiYang,BizhouLin,QianruYao,GuohuaZhang,ShaofengJian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75)

[17]BiPO4/BiV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刘琼君,林碧洲,李培培,高碧芬,陈亦琳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4)

[18]PerformanceandreactionkineticsofCO2absorptionintoAMPsolutionwith[Hmim][Gly]activator……………………………………………………………………ZuomingZhou,BingsongGuo,BihongLv,HongxiuGuo,GuohuaJing华侨大学(91)

[19]Carbondioxide-assistedbioassemblyofcell-loadedscaffoldsfrompolymericporousmicrospheres…………………………………………………………………TengMa,YuS.Zhang,Ai-ZhengChen,JieJu,Chen-WeiGu,RanjithKumarKankala,Shi-BinWang华侨大学()

[20]Investigationofsilkfibroinnanoparticle-decoratedpoly(l-lacticacid)         (填化学式)。

(2)“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然后再

“冷却结晶”,目的是                                 。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

(4)制得的KNO3产品中常含NaCl,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             。

该题可以说得上是流程题中的经典题目,它很好的考察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也考察了不同性质的物质在分离提纯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特别是考察了温度这一外界因素在制备产品时所起的关键作用,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很快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1)NaCl;(2)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NaCl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3)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或保温漏斗过滤(4)重结晶

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减少结晶的损失或防止带入新的杂质。

4、产品的洗涤提纯:可以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高铁酸钾(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工业上生产高铁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KOH溶液,难溶于异丙醇;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请完成下列填空:

请补充完整由“反应液Ⅱ”得到K2FeO4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NaOH溶液、KOH溶液、蒸馏水和异丙醇)

①向反应液Ⅱ中加入饱和__________,在冰水浴中静置结晶后过滤,得K2FeO4粗产品;

②将K2FeO4粗产品溶解在________中,再次在冰水浴中静置结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K2FeO4;

③将K2FeO4晶体再用少量________洗涤,低温真空干燥,得到高铁酸钾成品。

产品的洗涤提纯:要求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同时要求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2.4原料的循环再利用

化工流程题中经常出现寻找能循环再利用的物质,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

1、从流程需要加入的物质去找:

先观察流程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再研究后面的流程中有没有生成此物质。

例:工业上用铝土矿(成分为氧化铝、氧化铁)制取铝的流程如下:

生产过程中,除NaOH、H2O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得到的CaCO3受热分解得到CaO、CO2,可见CaO、CO2可循环使用。

2、从能构成可逆反应的物质去找:

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应该回收再利用。

3、从过滤后的母液中寻找:

析出晶体经过滤后的液体称为母液,母液是该晶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循环再利用。

三、思考和展望

化工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型,它以化工生产实践为背景,生产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对题设中信息的接收、筛选、加工、处理能力。由于思维力度大、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要求高,化工流程题一直以来都是“考试爱考,学生怕做”的题型之一。

化学工艺流程试题将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继续出现,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化学工艺流程试题题型变化多样,会逐步渗透到各种题型中,以加强化学学科“接地气”的一面。选择题、实验题等表现形式已经出现,其他题型也有待扩展。

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泉州一中张亨库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培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善于、乐于质疑。最后指出运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个人反思。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反思提出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古人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中学生来说,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是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与学科思想训练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把学生置身于动的、开放的,生动的实验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现象,掌握规律,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事物的新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栝:对一节课中重点知识或难点知识的发生、发展进行探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的探究;学习新知识时,质疑困难处探究;在解决实践问题上的探究;在知识求异、求变上的探究。

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设计首先应遵守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综合性等原则,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能顺利完成实验。其次可按照探究性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如下:

二、解决的策略

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如何通过探究性化学实验,达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要善于逼着学生提出问题

1.1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学完Na和H2O反应后,我会让学生探究Na和CuSO4溶液反应是生成铜还是氢气?学生根据初中学过的金属活动顺序表想当然的得出应该有Cu析出,结果学生发现没有红色Cu析出,疑问油然而生,探究的欲望强烈。通过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Na和无水盐反应的规律又掌握了和盐的水溶液反应的规律。

1.2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在讲Cl2的实验室制法前,我会先让学生回家查自家的洁厕灵以及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第二天学生必然带着疑问到课堂上。我将从家中带来的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放在桌上,然后告诉学生,曾经有人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时发生中毒事故的案例。学生自然会想“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应该会增强清洁效果,怎么会发生中毒事故呢?”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别设计出探究方案,最终确定合理的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发现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后产生了黄绿色的Cl2。这样,不仅很容易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而且进一步产生疑问:“Cl2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顺理成章地沿着原理分析、实验探究的路子学习Cl2的实验室制法。这样,我们就真正做到了从社会生活走进化学,又用化学知识来指导社会生活。

1.3参与实验,提出问题

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在进行强弱电解质的教学中,我先不做解释而是先做了一个实验,将两个电极插入盐酸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时,电路中的小灯泡较亮;插入醋酸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时,回路中的小灯泡则较暗,为什么呢?学生的趣味一下子就上来了,溶液导电的本质是什么?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有什么样不同?然后再给出学生若干种物质的溶液让学生分组来做实验,通过实验找出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从具体的感性实验得出理性的结论,记忆会比较深刻,理解也比较透彻。

1.4发察异常,提出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如在进行“Cu—Zn原电池”分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不仅铜片上有大量的气泡,而且在锌片上也有气泡(这与课本理论现象有矛盾)。于是,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锌片上也有气泡呢?

2.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

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在“敢”和“善”两个字上下功夫。一个在心理上,一个在科学基础上,要做好充分准备。敢于提出问题。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问题提得不恰当、不对头,遭人取笑。

从实验失误中,敢于提出问题。我曾在一次演示金属Na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出现了大量黑烟。学生顿时表现出惊奇和不解(这与课本现象不符),学生马上就提出疑问:“黑烟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黑烟?”这说明学生正在思考,敢于提出与课本不一致的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指要抓住时机提出符合科学性,而且有一定探讨的价值问题。如在进行过氧化钠性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并震荡,学生会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碱性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会因碱性而呈红色,但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会褪色呢?是因为其反应产物有强氧化性呢?还是酚酞在浓碱中是不稳定的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呢?这时让学生生生互动,充分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得出相应结论。在这些教学实验中,创设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很好地提高了问题意识。

3、教学效果

由于采取了以上策略,师生互动加强了,学生参与意识提高了,质疑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问题意识大大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锻炼,具体体现在:

一是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学生充分谈论自己看法,思维活跃,气氛热烈。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教学效果最优化来源于主体思维的最佳状态。对于共同探究出的内容,学生会很高兴的接受,而且重点很容易就得到强化,难点不很困难就突破了。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

在学生谈论激烈之际,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且,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学生会自觉地去质疑、析疑、解疑,从而使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逐一达成。

三是课堂45分钟被有效利用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不会出现打盹的状况,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课下他们会积极地预习新知识,课上准备和老师一起探讨新问题。这样,他们会更加喜欢学习化学。

4、探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个人反思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不同于实验改进,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教育理念的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所要求实现的目标是: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结论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的方向改变。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多数化学实验都可以作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容。但是,结合目前中学的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教学进度、实验条件以及考试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内容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尺度。

4.1方法简易、须把握难度

在能达到探究实验目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实验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计的实验方案要便于操作,易与收集实验数据和处理数据。例如:Fe(OH)2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Fe(OH)2沉淀,但实验获得的Fe(OH)2沉淀为灰绿色而并不是白色。这时,我会拿出已放置了一段时间,上层已变成红褐色的Fe(OH)2沉淀,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此时,再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共同探究:①红褐色的是什么物质?②“谁”使生成的Fe(OH)2沉淀发生了变化?③如何改进实验操作,获得白色的Fe(OH)2沉淀?

这个实验设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空间比较广阔,步步深入的方式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加强了他们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立足教材,须把握重心

作为高中学生,其化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于教材,以具体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于某一具体的课题内容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如在学习Na的性质时,对于Na和水反应的试验,可以将演示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我首先让讨论Na和水反应有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如何用实验去验证?由学生设计实验,然后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派代表在班上展示方案,经质疑完善后,在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评价,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三、反思

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是一种很费时的教学,课前备课包栝对各种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合,而且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会出现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些教师毫无准备的问题,这是探究性课堂中常有的事情。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怕,这么一个难得的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的适合师生互动的机会应该好好地利用,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我们就处于一个需要对比选择并及时做出决定的关键时期,是将该问题留为课外作业然后按原计划进行,还是索性将学生的问题来个彻底解决,此时需要我们具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扮演好探究活动的调控者角色。如果学生的突发问题很值得探究,我们应大胆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地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这种高涨的探究热情的鼓舞下,学生则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积极性,能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来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我们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不但能高效地解决问题,而且提出问题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培养。长期下去,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越。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探索、研究,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必将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杨林.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2):18

[2]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阳,创造教育的问题教学法[J].教育探索,,(5):8

[4]包朝龙,由一个演示实验所引发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3):20-21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晋江市南侨中学吴巧勤化学138607472209122

qq.







































中科白癜风医院健康庆双节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