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老踏
文字整理:袁丽清
图文编辑:西十二
这是我混迹一个社科科研QQ群时做的发言,时间应该是在年9月。那时的我整天在这个群里胡扯,扯着扯着就扯出来了这么一个发言。后来我和几个兄弟姐妹被踢出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个群的群主是个论文中介(怎么这么别扭……),而我们几个每天在群里都在散布什么“这个良心期刊可是发稿酬的哦”“自己投稿论文是一定可以中的哦”“论文找枪手写是不靠谱的哦”“傻逼才找中介发论文的哦”“……的哦”“……的哦”的谣言。你想这能不被踢吗,没被乱棍打死就算运气好了。
然后,我就伙同这几个兄弟姐妹,铛铛铛铛!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现在你知道我的社科科研工作交流QQ群是怎么来的了吧?这个QQ群的群号是,硕士毕业及以上,讲师及以上,提供姓名职称学历工作单位和研究方向,就可以加入我们。
好吧,回到这个发言——袁丽清同学利用这个寒假帮我把这个发言稿整理了出来(这得是多费劲的工作啊,难为小袁了,老臣罪该万死……),分四期在这里推送。今天是第二期,上一期点击这里回看我走过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老踏论文写作讲座连载之一。
第二部分:论文的具体写作
五、论文的摘要该如何设计
论文的标题、署名,再接下来就该是论文的摘要了。摘要的设计,我的感觉是这样:它应该是论文核心观点,或者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它应该自成一体。在摘要里面,我们不应该出现“本文”“文章”这样的字样,尽量不用描述性的语言,更不能对自己的论文做出一个评价。“我今天研究的这个问题,对于学界很有意义或者能怎样”,这是一个忌讳。自己夸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做。
再有,在我们的摘要中,不要对我们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框架结构做一般性的描述,这是没意义的。我们要做的只是陈述我们论文的核心观点。我理解的摘要应该是一个观点的集合,就是你所撰写和投稿的这篇文章,它的核心观点的集合,而在观点和观点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
然后努力让这个摘要做到言简意赅,观点分层,主题鲜明,把字数控制在~字之间。我理解的摘要是一篇论文中最精华的、最独到的观点的集合,它越独到就越吸引眼球。
总之,摘要,首先它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段落,没有“本文”“文章”这样的介绍,它只是观点,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就是观点。每一个句号,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观点,然后注意观点与观点之间要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共同为论文的研究主旨服务。
六、论文关键词如何选取
关键词的选取:我觉得要列举和论文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学术名词和专业术语,不宜太多或太少,一般是3~5个。一般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尤其要避免使用那些太过空乏的,特别是那些报告文体中比较常用的那些动词或词语,因为这样关键词的设置,它会直接削弱掉你文章的学术性。你比如说,像“建议”“尝试”“展望”“分析”“探究”“考察”“启示”“特点”“性质”“举措”等等。像这样的词,我觉得它没有太多的学术性,没有含金量,这样的关键词会让编辑大倒胃口。如果一个普刊还好一些,是吧?有好多的普刊,这样的关键词还是很多的,但是你想要自己的文章学术含量比较高,能够发表的期刊层次可以的话,那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在我看来,一篇论文,就现在讲的这些,论文的题目、署名、摘要还有关键词,其实论文还没开始写。但是一篇论文最见功力的部分其实已经出来了,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是最见一篇文章功力的部分,而编辑要看的也是这一部分。基本上摘要看完就知道论文的含金量了,他觉得不值得一看了,可能就直接忽略了,所以说,一定要把这个部分设置好。
七、论文正文的写作
下面说下正文的写作。从写作的次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可能要早于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甚至包括论文的具体题目。但是这一块在写的时候,确实不太好一概而论。如果大家都做民族政治学的话,我可以拿一篇文章一起来做具体分析,但是大家的专业背景都不一样,题目、摘要、关键词,我的想法是,应该把文章写完再推敲,反复地去改,尤其是摘要。摘要这一块,必须把它做好。
正文这一块,我觉得一篇文章必须要有点新意。论文的新意最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资料、方法、还有理论。你文章的核心竞争力,你的资料是不是新颖,你有别人没有;你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大家都是用这个方法来谈,你会用另一种方法;再有就是你的理论,你能够在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中建构起来一个理论框架,那你文章的含金量就够了。
顺便大概说几句:我觉得,资料、方法和理论,这应该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你正文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能够占有别人没有的资料,或者别人有的资料不全,但是你掌握的非常全。再有就是你有一手的资料,你比如说,你搞田野调查,你发调查问卷,这样你得到的资料、数据都是第一手的,你有别人没有,这样一来,你的文章就有一个核心竞争力了。
再有一个是方法。在你的文章之中,你采用了别人没用或者不常用的方法,就像广告词里说的那样:不走寻常路。我们也是这样,大家一说某一个问题,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这样一来,我们的方法上就会给别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曾经有一篇文章,当时是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上,当时我就借鉴了一篇发表在《政治学研究》上的文章,那篇文章好像是做乡村治理的文献综述,我觉得一篇综述可以发在《政治学研究》上,肯定是有它独到的地方。我把那篇文章下载下来仔细看了看,发现它是一个用数据统计分析来做的,好多的图表,然后我就把它的方法抄过来,我用他的方法来分析我的领域——民族政治,国内关于民族政治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我写了一篇综述,这篇综述写出来以后,用论文查重软件查的话,一点问题也没有。不涉及抄袭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有没有抄呢?你是抄的,你抄了他人的方法。
我觉得很多人都说我们社科类的文章,“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我觉得抄跟抄还是有一种境界的区分。别人写一句,你抄一句,我觉得这样子不大好,属于抄袭的最低层次,直接抄文字了。其实抄观点就高明了很多,通过转述别人的观点来形成一个看似自己的观点,看起来很不一样,但实质都是一样的,这算是抄袭的中间层次——起码比直接抄文字要含蓄得多,也有点技术含量和学术味道在。那么最高层次的应该抄什么呢?抄他的论文写作方法。你用他写另外一个领域的方法来写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