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莘莘学子正在考场奋笔疾书,希望书写一个美好的未来。笔者结合高考的历史与未来,分析普通人怎么应对高考。
数说高考
今年全国高考人数高达万,其中复读生达到万,河南的考生最多高达万。河南大学少考生多,竞争可谓全国最激烈。今年参加高考的基本是年出生的学生,06全国出生人口万,参考人数万,扣除复读生万,基本上出生人口中有40%约万人无缘高考,60%的出生人口与万复读生同台竞技,角逐高考录取名额。
高考恢复后,出生人口最高的是年,达到万人,他们在年参加高考。年高考报考人数万人,其中复读生万,出生人口中约70%约万人无缘高考。18年来本科和专科录取率均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是大学录取人数虽有所增加,但是录取率并没有变化约1.8%。
18年来,出生人口中参加高考的比率增加了约30个百分点,达到70%。总体录取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考好大学的难度一点没变。参加高考的人数屡创新高,不是因为出生人口增加了,而是出生人口中参加的比例提高了。
高考的三个时代
恢复高考-年是高考改变阶级的时代。年恢复高考是和改革开放同时进行的,各行业快速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那时候的大学入学率约2%,即每年60万人能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生只要一毕业,就被各单位睁着抢着分配走。如果是农村户口立马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在那个农村城市户口泾渭分明的时代,城市户口,意味着巨大的福利。城市普通工人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中专生基本上撑起了县域的人才库。大学生就业后基本上是各单位中坚力量,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大学生简直是天之轿子,考上大学,意味着改变阶级。
年-年工程师时代。为了大学生人才供需匹配,年结束了大学分配制度,实现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98年经济危机,一方为了应对危机后的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实施大学扩招。大学(包含大专)入学率由年之前的2%,提高到年的20%,到年的56%。大学几乎进入到了普惠时代,大学生不在稀缺。
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的快速增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网联网、房地产的繁荣,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对标准化人才提出了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扩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这二十年的大学教育是工程师标准化生产线。大学爆发式的扩招,大学软硬件的滞后,导致了只有标准化的教育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大学教育为我国20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把天才变成了工程师,导致在高精尖领域,在基础研究领域人才稀缺,也缺少像民国时代的那样的文学、艺术、思想领域的大师。这个时代大学生大多只能成为白领,生活的好一点,并不能实现阶级跃迁。
这个时代的工程师如今已经人到中年,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特别是房地产的萎靡,网联网见顶,制造业的过剩,让这批中年工程师伴随着失业焦虑。他们往往背负着父母养老、子女教育、房贷等生活压力,或许一夜之间就从白领回到穷人。
年之后,高精尖天才的时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也是工程师时代红利的结束。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每个人获取知识的便捷得到大幅提高,死的知识已经不具备优势。每个人只要智力正常,有一定的基础,加之获取知识的便捷度,可以快速的培养一名工程师。中国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发力,需要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只能等卡脖子领域突破。这种需求的变化,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改革。高考在中国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公平的制度,一时不会取消。但是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要为国家选拔天才,因材施教,不再是流水线工厂化的培养模式。大学教授那些用了10年的教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当成为过去式。大学必须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就要求学生在某些方面确有天赋,结合兴趣,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比如大学特招、高考数学分以上就被大学录取等,就是这种改革的信号。所以高考会越来越难,基本上死记硬背的这种学生在高考中不会在取得高分。高考复读在训练熟练程度上的提高,也不会明显提高分数。
平常心看待高考
高考选拔模式的改变,应对高考的心态也要随之变化。天才可以结合兴趣,被国家选中,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已不现实,如今各行业过剩,竞争充分,不在具有那么多机会。现阶段阶层已经基本固化,大学生+资源能取得较大的成功。所谓的资源就是资本或权利,大学生+资本或者权利就能取得好的岗位和发展。经济下行,就业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将长期是一大社会问题。与其大学毕业后,“黄袍”加身,成为快递小哥,不如放平心态,直接成为快递小哥。
所以家长也要改变心态,不要在卷学习,发现孩子的兴趣,确有天才,上交国家。如果是普通人,就接受他的普通,让他成为技能能手,在某个领域拔尖,也能取得成功。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普通人也不会在缺衣少食。以后需要少部分天才去推动科学、生产力的发展。普通体力劳动者,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需求。所以不同人不需要太焦虑,泰然处之即好。让孩子快了幸福就好。
对与在校大学上,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结合自己长处,不断学习打磨自己,成为一个领域的强者才是出路。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未来的需求不再是大量的工程师,而是各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基础研究者,文学、艺术、思想大师。如果你是这方面的天才,何其有幸。让天才被选拔,让普通人接受普通,平常心看待高考,祝所有高考考生遂其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