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跨文化交际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跨文化交际》-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成效分析(段继芳)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任课教师(课程组):段继芳

所在系(部):英语系

填表日期:年1月2日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六年七月

一.

课程考核成绩

二.

课程教学改革

1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在讲解的基础上培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其中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不同文化的基本礼仪、有效沟通能力。其中跨文化视野和意识、提高个人交际水平是重点。

2

教学手段、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以及讨论法。课堂上除了由老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大部分时间留给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发表个人意见,展示他们在课后所搜集到的资料。据本课程的特点,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演示外,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协助课堂内容的清晰阐述。

3

实践教学:

在教学活动方面,目前开展的教学活动丰富但却有部分流于形式,如学生分组所做的跨文化presentation,每节课前都会展示,这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有所帮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只关心自己组的presentation而对其他组的展示漠不关心,还有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并没有真正参与,而是“挂名”,有些展示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等。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能力,既需要了解文化现象和理论,又需要通过实践训练其行为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使之不流于形式,如何恰当运用CBI教学法解决实际案例成为《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另一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创设一种真实的文化学习环境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激发学习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课堂活动案例如下:

跨文化案例分析

在学期中,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跨文化相关理论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如书目、网站、影片资源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运用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查找一则跨文化案例,对该案例提出2个问题并给出问题的分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课上评估时,教师将案例分别发给不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讨论组成员报告成果,其中包括案例阅读,大意概括,问题回答等步骤。报告结束后由出题组为讨论组同学打分评价,同时教师也进行评估,这两个分数的平均分即为该组同学此项任务的总评成绩,如表1:

课堂展示(presentation)

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期初,教师将本学期的课堂展示主题下发给学生,在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后将学生所选主题汇总。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主题之外另选内容。同组学生就共同感兴趣的跨文化话题在课后查阅资料,结合自身特点或兴趣爱好对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在课堂上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或者背景知识点进行陈述,对文化现象做中西方文化对比。每节课前展示1-2组。如表2:

4.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5.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程度: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百分之六十与百分之四十,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是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成效分析报告

1.教学与大纲符合度分析:

教学设计中的作业设置部分充分体现了大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重点难点拆分成不同的主题任务,让同学以小组形式完成,设计与大纲紧密贴合。

2.本学期能力任务清单完成情况:

本学期能力任务清单包括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资源与工具的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各项能力的提升等都在学生的作业和考核中均有所体现,且根据学生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大纲中要求的能力任务清单,各项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和资源与工具的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3.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升情况:

1)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多次report格式的修改,学生更加重视论文的格式。对摘要,引言,参考文献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学术写作过程更加熟悉。书面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2)资源与工具的应用能力加强。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来收集资料。一些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同学进一步了解的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搜集和阅读资料,也提升了对跨文化内容的理解,一举两得。

3)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每种类型的大作业均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不定期地进行讨论,将作业完成的小组分工写在作业报告中,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不足的情况下,诚邀其他小组成员加入,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群体学习氛围。促进小组间成员的交流。

4)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求学生利用十一假期和课余时间完成任务的策划、编辑和录制。这不仅给了学生更充裕的创作时间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更让大多数学生将在课堂没有机会表达的语言在录制的视频中传达出来。他们将视频带到课堂上与同辈分享,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

4.学生学习成果、作品展示:

学生的课堂成果展示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堂的团队presentation,要求所有学生按照实际公司中的商务presentation为标准,着正装进行课堂展示,每组规定10分钟,不得超时。并且除展示组之外,所有学生和老师都是评委,按照以下的评分表为每一位成员和整个小组进行打分,之后,教师的分值占总分值的百分之六十,学生的评分占总分值的百分之四十。第二部分为学术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该课堂展示的书面报告,其形式为正规的学术报告形式,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出。

教学改进报告

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大作业等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因此在实践环节,有个别小组存在大部分工作量都是由小组中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完成,很多小组成员并没有完全参与之中。对于团队的任务分配和管理活动,还需要教师参与协调。

2.教学改进的内容、方法:

尽管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跨文化交际》课程以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各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也早已在课堂中应用,但面对CBI教学将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理念,该课程目前面临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文化的内容极其广博,授课内容的选择要精要,富有代表性,在有限课时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本就是难点,加之要选择的内容既要适合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又要避免学生“吃不饱”,因此,怎样把握内容与语言教学的“度”成为CBI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在本研究开展之初,即学期课程开展之前,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做需求分析,并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水平的测试。根据问卷与访谈所搜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整合多本教材的内容,调整各单元的授课时数,在可信赖的权威互联网站如BBC、VOA以及CCTV-NEWS等下载教学资源,制作教学微课,将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第一手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并以自身在国外学习生活中所见的文化现象为案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跨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教学的比例方面,并没有各个单元一成不变的比例,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自主调节,但从整学期的教学来看,总体上保持各占一半左右。

3.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注意:

个别同学的学习兴趣不足,尤其现有英语水平不高的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和课上教学视频的反应不理想,学要教师和同学帮助翻译。

4.对课程今后命题的建议:

命题比较合理,规范,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

5.对后续课程开设的建议:

部分学生缺乏双语思维,对人文知识了解较少,对文化差异不敏感,跨文化交际意识偏低,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严重,如何引导、激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也是此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CBI教学改革中所面对的问题之一。

针对上诉问题,教师在授课中本着双语输入,目的语输出的原则进行科学、有效地双语语码转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双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测评方式,对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监控。完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训资源。

6.对学生学习此课程的建议:

应该提前预习,对考试要足够重视,备考要充分。建议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通过阅读增加知识面,扩大自身的词汇量,尤其是对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所有知晓。同时要培养自身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要有计划性,要端正态度,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温馨提示

各组织每日提稿截止时间为16点,

16点以后提稿均在隔日推送,望周知!

投稿邮箱:hiuenglis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14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