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多管齐下,让ldquo诗

多管齐下,让“诗”“歌”起来

——中国古典诗歌吟诵教学法初探

海丰县彭湃中学谢础惠

(该论文获年度汕尾市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海丰教育》)

[论文摘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吟诵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力度不足,生硬无趣,还有很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使“诗”真正“歌”起来,让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本文论述了四种在吟诵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吟诵法,包括敲打节奏吟诵法、配乐吟诵法、现代曲风演绎吟诵法和方言吟诵法。在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渗透吟诵的知识,从而浸润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诗歌吟诵法;敲打节奏;配乐;现代曲风演绎;方言吟诵

一、高中语文课上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批阅学生周记,笔者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说句您不要生气的话,我总觉得最近《唐诗宋词元散曲》你上得太乏味,总想打瞌睡。《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同学们有很多没有您那样喜欢李白,也难达到您的欣赏水平。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敞开心河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说实话,读了这段话,很有些伤感,也有些埋怨。

笔者正任教高二文科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还有一部分同学把背诵古诗当成是应付检查的一项任务。

笔者陷入了思考: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其实,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吟诵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一度被人们所忽略。当今,语文课程标准未能对吟诵引起重视,加上教师对吟诵曲调的生疏,造成古今吟诵的断裂。其实吟诵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迫切呼唤吟诵教学的回归。许多老师虽然都意识到诗歌吟诵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其一,力度不够。

教师设计教学法时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吟诵法,但课堂上却很少着力,或昙花一现,或浅尝辄止,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醉翁之意已忘酒。

其二,生硬无趣。

课堂上有读书声,但声非琅琅,或是扯天扯地的喊读,或是梗着脖子的硬读,没有创造性。

其三,升学压力的影响。

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多数高中的语文老师在具体实施经典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只将眼睛紧紧盯着考纲考点,意识不到诵读教学对学生人生的深远影响。

二、采取或加强吟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中学生日见式微的读诗热情和日趋单薄的传统文化底蕴,我们不禁反思:如何让学生爱上吟诵?如何让吟诵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打开诗歌发展史,我们发现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原始歌谣是人类口头流传的文学,《诗经》是民歌的源头,《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改编的,《乐府》是汉代可配乐的歌词,唐诗遵循一定的声律格式,“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是有传统的,这就启发我们,在进行诗文吟诵教学中不妨返璞归真,还诗歌以本来面目,在吟诵方式上融入音乐的成分,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让“诗”可以“歌”起来,让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笔者根据一些吟诵名家的指导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了一些尝试。1、敲打节奏吟诵法

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感,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吟诵可以靠节奏的变化来传达感情、烘托气氛。用较快的节奏表现热烈、紧张或恐怖,用较慢的节奏表现宁静、沉闷或凄凉等。为了突出节奏,可以采用敲打节奏吟诵法。每首古诗都有它固有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体会中找到。课堂上可以击掌,可以踏地,可以轻叩课桌。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敲敲打打,乐在其中。我们在吟唱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自然,配合神态,同样也不可忸怩做作,要给人落落大方之感。

例如教学《诗经?氓》,《诗经?氓》是四言诗句,可用“二二”拍吟诵,也可以“三一”拍。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经过实践,学生会发现“二二”拍更优美,更稳健,更能体现《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点,而其他的节奏或滑稽可笑,或粗糙轻浮。于是用“二二”拍敲打节奏吟诵,时而低缓,时而欢快,时而叹息,时而决绝。《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学生此时手舞足蹈、嗟叹咏歌,心驰神往,乐不可支。2、配乐吟诵法

音乐其实是一种情绪,音乐的感召就是情绪的渲染。中学生读诗困难不是因为字句的难懂,而是不能披文人情、携情人境。音乐是媒介,帮人入情入境,所以,要选择与诗文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让它们在学生耳边适时响起。笔者在吟诵《琵琶行》时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小提琴,在体会《登高》时用“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二胡曲,在欣赏《雨霖铃》时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排箫声。而《春江花月夜》中意象纷繁,意境优美,抒情思路流畅,是欣赏的好素材。但它的完整的意境之美,若经过语言拆解后会诗味大减。教学时笔者用一曲古乐《春江花月夜》来作为衬底音乐,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吟诵中逐层深入,体味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情致之美,熟读背诵的效果会较好。因此音乐缩短了读者与诗歌间的距离,实现了与诗人的亲密接触;音乐提醒学生诗中还有可以摇头晃脑的陶醉,还有新鲜和生动的感动。古筝、笛子、钢琴曲、萨克斯音乐,都在等待着唤醒沉睡的情感,让它们在读书时响起,或低缓、或急促,或成为背景、或担当主题。

3、现代曲风演绎吟诵法“将诗词语言本身所固有的音乐元素夸张化,使其准确揭露诗歌的思想内涵。”对于古典吟唱,劳再鸣教授谈到了自己的理解。作为中华吟诵学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劳教授理所当然地也谈到了其继承与发展问题。在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上,他认为语言停止的地方,音乐就开始了,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由邓丽君演唱的专辑《淡淡幽情》。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聂胜琼的《鹧鸪天》,李煜的《乌夜啼》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李之仪的《卜算子》等,由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所以在中学课文里,对李煜的《虞美人》和《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以及柳永的《雨霖铃》等这类诗歌进行授课时,笔者让学生聆听并学唱这些歌曲,邓丽君含蓄隽永的嗓音也为宋词的意境做了最好的演绎,使学生先从感性上把握全诗的基调,而不至于要非常概念化地去背诵课本上的介绍。所以,用流行音乐来推进古典诗歌的赏析教育,也许这样的方式类似于于丹解读论语,易中天讲三国,其实就是把高深的文化平民化、普及化。在这一点上,笔者要感谢那些优秀的流行歌词,它们为我的课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有效地激活了课堂,让学生把诗歌快乐地唱出来,这也使我和学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交流。4、方言吟诵法

在汕尾地区,有福佬话与客家话两种主要方言,其中汕尾城区、海丰县、陆丰市,大部分讲福佬话,一小部分讲客家话,汕尾学佬话保存着许多的古音、古词汇和古语法,被学术界称为“汉语言的活化石”。方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域的特色。

笔者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也非常重视方言吟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平仄押韵上所含的各种体味,用普通话吟诵是无法体察到的,而尚保存着中古声调系统和语音特征的海丰方言却能辨析其中味道。因此笔者在讲授过程中运用海丰方言进行吟诵,婉转动听的诵读声如同百鸟同时鸣叫,优美动听,腔韵十足。经过方言的吟诵,传统的经典著作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使学生充分领略到诗词艺术的美,而且也能使诗词讲授颇具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我们海丰方言的感情。

今天,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引导新时代的学子,虔诚地吟诵先人的经典,感受他们的心魂、思想、情智,让平平仄仄的韵律从学生的口中出来,点点滴滴的情韵浸润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诗歌吟诵的古老传统》

[2]李技《吟诵对古典诗歌鉴赏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年11期)

[3]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

[4]《语文学习》(年第3期)

[5]《中学语文教学》(年第4期)

彭湃中学谢础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1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