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程雨潇参考个文献,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bdfyy999.com/jyfw/yygh/index.html

引言

来的时候好好的,读不下去了,就很秃然。读博真的像“赌博”,投入数年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经历论文写作时长期的痛苦煎熬,却未必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本期嘉宾是一位90后副教授,年轻有为的她,将讲述赌博的剧烈刺激,还有经过努力获得超出预期的收益的历程。

  sdfd

程雨潇,女,年生,新疆塔城人。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博毕业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

  sdfd

与Liszt相识于一次研讨会,不久后收到了他的约稿邀请,作为一枚刚归国平平无奇的小博士深感荣幸的同时也不胜惶恐。相比更多优秀的学者专家,我犹如沧海一粟,本不值得一提,当时应了下来,之后辗转反侧,拖拖拉拉了一周,这才开始动笔。

读博,我合适吗?在读博的第一个年头里,我无数次用这个问题来拷问自己。

?读博:我合适吗?

在读博的第一个年头里,我无数次用这个问题来拷问自己。年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四川大学毕业,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格,前往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年硕士毕业,很快又面临人生方向的抉择问题,当时还未在学习这件事上摔过大跟头的我信心满满地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然而现实总是喜欢在人春风得意的时候给予迎头痛击,我的第一篇核心文章反反复复修改了半年,更要命的是,无论我怎样调整都达不到导师的预期。

一天半夜,濒临崩溃的我给本科导师发了一封长长的邮件,她是一位特别可爱温和的俄罗斯女士,也是我论文写作的启蒙老师,我写道:也许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我的聪明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博士的水准,也许我并不适合读博。

当时她还在四川大学任教,隔着三个小时的时差,她几乎立刻发来了回信。她的话在之后的四年里时时激励着我:如果读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大街上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博士,而实际上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少数人,正因为这很难,所以它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坚持下去的。

?科研:怎么做呢?

本科阶段,在外教СветланаВасильевна的指导下撰写了我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当时出于兴趣,我选择了带有情感色彩的俄语成语为研究对象,结合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研究其中反映出的俄罗斯民族特点。

来到俄罗斯读研后,硕导НатальяАркадьевна认为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下去,将语料范围扩大到中俄成语,对比研究成语这种文化符号背后的中俄民族世界图景共性与特点。

进入博士阶段,博导ОльгаАлексеевна告诉我对比语言学并不在她的研究范围之内,但根据我之前的研究来看,比较适合转向认知语言学领域,建议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当时我对认知语言学知之甚少,但觉得这个话题十分有趣,决定先研究着看看。就这样我开始了长达4年的博士研究。

与本硕导师手把手教学法相比,博导的风格是散养式的,通常给个主题,再给个deadline,就随我自己去折腾了,当然搞不定的时候我经常会抱大腿求导师召见。虽然见面不是很频繁,但对导师的要求从不“偷工减料”。

我论文研究的语料范围覆盖了年至年间俄罗斯所有报刊媒体中有关中国的隐喻表达,因其体量巨大,搜集整理工作贯穿了我整个博士研究生涯,节假日期间也未曾间断过。

博二上学期有一次重要的专业课答辩,为此需要写一篇40页左右的小论文,当时导师要求文献引用量要达到以上,于是我真的花了小半年读完了,还根据文献中研究的隐喻种类对其进行了归纳分类,为毕业论文提供便利。

虽然这些工作费时费力,但好处是前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只有掌握了海量资料才能窥见其规律,只有站在前行者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程雨潇博士引用文献分类表)

在第三篇核心文章见刊后我正式步入了炼狱般的博士三年级。由于我们想赶在博三下学期六月份答辩,按照进度,我需要在九月至来年一月间完成论文初稿,并进行预答辩。虽然前期做了一些准备,但论文撰写难度之大我始料未及,更糟糕的是,长期紧绷状态下,我早已乱了方寸。

那段时间我常常枯坐整夜,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显示屏,脑子里连一个词都蹦不出来。导师虽然察觉到我的异样,但时间紧迫,她只能一边催促我,一边尽量帮我捋清思路。我就这样被导师拽着,拖着,磕磕绊绊地总算完成了初稿。

预答辩这天,注视着特地出席的教授们,真真有种丑媳妇见公婆的感觉。进行完自我阐述之后,我并没有迎来预想的苛责,这群慈祥的老太太先是考察了我对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的理解,之后便开始了热烈的建言献策。

原来答辩并非什么剑拔弩张的修罗场,而是一场纯粹的学术集会,与会的都是怀揣对科研赤诚之心的同志们。这次预答辩结果是推荐论文答辩,但建议进行大幅修改。

(程雨潇博士分析的部分语料)

年3月俄罗斯多所高校进行答辩委员会改革,乌拉尔联邦大学也位列其中,由此带来的好消息是学校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而坏消息是答辩委员会关闭重组,开放时间待定。原本紧张的时间一下子变得充裕起来,思虑再三,我向导师申请了回国一周,调整状态。

将身心从一隅之地解放出来一阵子后,再次踏上征程的我终于能够克服内心的怯懦面对一切。人回到自己的节奏里脑子就会变得灵光起来,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页的毕业论文。一共引用了部文献,从俄罗斯国家语料库(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和积分网(Интегрум)搜集分析语料多条,最终呈现出近20年来俄罗斯人认知中的中国形象和变化趋势。

做研究本没有捷径,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也只能让自己少拐几个弯,路始终要自己一步一步走。

?感悟:死生之大事

年2月13日,除夕夜,听着白岩松和众多主持人朗诵《爱是桥梁》,我红了眼。3月17日我所在的叶卡捷琳堡市出现第一例新冠确诊患者,4月初俄罗斯政府宣布全员居家抗疫,取消一切大型集会,原本安排在4月16日的答辩被迫按下暂停键。

接下来我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一边牵挂家中亲人,一边眼看着卫星地图上感染人群的红点逐渐将我所在的小区包围,心情变得焦灼起来。索性开始着手找工作,白天看招聘信息,投投简历,晚上闲来无事就翻翻以前看过的文献,想想还有什么没有理解,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那些曾被我生吞下去的知识慢慢地融会贯通,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5月20日,学校排除万难,重启论文答辩事宜,允许答辩委员会半数成员和外校评论员线上参加。我的答辩定于7月14日。在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答辩前夕我收到两位校外评论员不能出席的消息。ФлюзаГабдуллиновна教授因是新冠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在郊外没有网络的家中,而另一位НатальяНиколаевна教授的母亲重病在床,危在旦夕。

如果两位教授都不能出席,答辩将无法进行,导师在我会一直给她们打电话,一直恳求她们。我默默地做完最后的工作,等待天意的安排。我很幸运,第二天ФлюзаГабдуллиновна教授千方百计地连上了网络,答辩如期举行。

(程雨潇博士论文答辩现场)

答辩结束几天之后,我突然收到了НатальяНиколаевна教授的信息:雨潇,很抱歉没能出席你的答辩,我的母亲已经过世了。

我盯着手机屏幕良久,敲下了一句话: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巨变,但彼此之间的关怀和爱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节哀顺变,保重保重。

与生死之事相比,答辩则显得微不足道。在疫情如此严峻之时,大家仍能经得起狂风暴雨而信心不摇,协力帮我完成了这件小事,这不是一种伟大吗?

④毕业:然后呢

众多苦苦求学的博士中我算是幸运的,可我也跟所有的博士一样在漆黑的夜彷徨过,痛哭过。有段时间我在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我现在做的事情真的有意义吗?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史铁生《我与地坛》里的这段话:“为什么要写作呢?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我为写作而活下来,要是写作到底不是我该干的事,我想我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气了……后来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那么能找到一件让我们倾注全部热情的事,也是这短暂的人生中对自己莫大的安慰。

年9月14日,博士学位证书签发,我毕业了。临行前我给导师发了一封邮件,信里写道:您让我懂得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科学严谨求真的态度,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对学生毫无保留的奉献。这些年来我常常把“谢谢”挂在嘴边,但我知道,这干巴巴的两个字怎么也表达不出我心中对您的感激之情。

(程雨潇老师与博士导师ОльгаАлексеевна教授)

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到此为止得到的比付出的多,获得了多少师长、亲人、爱人、朋友的关爱和扶持难以计数。如今我已成为一名教师,愿将接收到的善意、鼓励、以及对探索世间真理的执着与深情传递下去。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薪火相传,造炬成阳。

与君共勉。

图文

程雨潇

编辑

Liszt

往期文章推荐:

点击图片标题查看

                                                  博士论文?

曾永兴:页附录——实证论文炼成记                                                                                                                        博士论文?

刘志强:读博四味——崩溃、快乐、疼痛和感动                                                                                                                                                                                                                          博士论文?

黄天德:站在俄语的肩膀上                                                                                                                                                                                                                          博士论文?

张磊:我与”闵大荒”的情缘                                                                                                                                                                          中国俄苏文学学人图谱(-)                                                                          斯拉夫与西方、本土与文明:俄国文化史大纲(图表版)                                                                          瓦洛佳:有人说我博士论文是代笔,是抄的                          

喜欢这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17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