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6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

为促进各高校在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上的交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近日,第一届()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线展示交流活动”在山东举办。我校在本次活动中有6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获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1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结构优化

李超

郝俊红

2

基于速率方程理论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王洋

张俊姣

李振山

3

纳米尺度液滴撞击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王一峰

王晓东

高淑蓉

4

新型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实验研究与经济技术分析

廖炜铖

付忠广

李震

5

基于光谱检测的生物质燃烧过程研究

李心语

郑树

6

顺排CNT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模型改进研究

刘川川

(保定)

杨薛明

此次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学年开始筹备,年初正式启动,全国共有83所高校参赛。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共有件作品被遴选为“第一届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线展示交流活动”的优秀作品。我校获奖作品总数位列全国第二。

我校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组织教师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积极鼓励学生报名参与并做好推荐工作。经过校内严格的初评和专家盲评,最终确定了推荐参加本次在线展示的优秀毕业设计。

获奖毕设简介

李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动

作品名称:基于场协同理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结构优化

指导教师:郝俊红副教授

内容介绍:

超临界CO2(sCO2)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而具有良好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sCO2对流换热的特点,对于提高其管内对流换热效率以及优化换热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直管、渐扩管和渐缩管三种水平管道,利用管道截面形状的变化来改变管内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从而提高管内流体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协同度,以此实现sCO2的强化传热。基于场协同理论分析了冷却与加热条件下变截面水平管内的sCO2换热特性,在冷却条件下,渐缩管布置能够减小管内的场协同角,有效提高管内对流换热;反之,在加热条件下,渐扩管强化了管内对流换热,并通过准空气膜与涡流阻塞现象阐明了加热条件下管内传热恶化的物理机制。

参赛视频截图

王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动

作品名称:基于速率方程理论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指导教师:张俊姣副教授、李振山副教授(清华)

内容介绍:

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载氧体的连续氧化还原反应是典型的气固反应,晶粒模型被广泛用于描述气相反应物与固体载氧体之间的反应动力学特性,传统的晶粒模型认为固体产物均匀、连续地在载氧体晶粒表面生长,导致传统晶粒模型无法描述载氧体反应动力学的两阶段特征。本文针对传统晶粒模型中固体产物生长模式的错误假设,建立基于离散固体产物岛生长模式的速率方程晶粒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流化床K-L模型耦合,形成从晶粒、颗粒到反应器的多尺度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气体相间传质、颗粒外扩散、颗粒内扩散、产物层扩散、化学反应、晶粒表面产物岛生长等物理和化学过程。并且,本文采用流化床热重分析方法(MFB-TGA)测量了一种Fe-Cu基载氧体的反应动力学。最后,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了Fe-Cu基载氧体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参赛视频截图

王一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吴仲华

作品名称:纳米尺度液滴撞击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指导教师:王晓东教授、高淑蓉讲师

内容介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如纳米喷墨打印、纳米液滴喷雾冷却、纳米涂层等,对纳米液滴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8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