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论文写作方法略谈

研究的意义

“在时间的绘画长廊中,一度不朽的东西,将来总会再次受到人们的重新温习。”

——歌德

“观看并没有它看起来那么容易”——阿德.莱因哈特(AdReinhardt,-)

“对艺术的研究,尤其对艺术史的研究,它代表了一种文明社会中学术研究的水平,学术研究的高卓与平庸即由艺术史显现……一个文明之学术,反映其学术强盛者在艺术研究鉴赏趣味与研究趣味的融合,最典型则是艺术史的探索。”——范景仲

“赏鉴之趣味与研究之趣味,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互相错综。此种精神于当时之代表人物苏轼、沈括、黄庭坚、黄伯思诸人著述中,在在可以遇之。其对古金石之兴味,亦如其对书画之兴味,一面赏鉴的,一面研究的也。汉唐元明时人之于古器物,绝不能有宋人之兴味。故宋人于金石书画之学,乃陵跨百代。近世金石之学复兴,然于著录考订,皆本宋人成法,而于宋人多方面之兴味反有所不逮。——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一册,上海书店出版社,第页)”

一、关于文献和资料的收集

读文献的重要性就不必多叙,问题是怎么读,读哪些,这是要有智慧和眼光的。大致可分为美术史专业类,哲学美学理论类,写作方法及其他学科类。同时可利用各种资源积累收集文献,当下网络非常便利,各种讲座和研讨会,绘画展也从不间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这些机会去听听课,在网上或者图书馆资源来锁定我们的研究对象。阅读期刊能帮助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我就自己去过天津,南艺听过讨论,不过北京的讲座已经非常多了,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机会。为了写知青连环画,我去了上海,拜访了一些画家和编辑。我找到画《火红的青春》的艺术家徐纯中,他非常热情,当时很感动,也很受鼓舞。

美术史专业书籍:通常还是找大多数人认可的一些优秀学者: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高居翰先生,读他的文章就可以学习到他是如何写美术史论文的一些方法,他从哪些角度,又是如何寻找线索和论据的。苏立文先生是另一位优秀学者,他的角度和高居翰是不太一样的,他参与其中,又对中国艺术家充满敬意,我们可以阅读后自己体会。柯律格先生的《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在研究视角上非常值得借鉴。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讨论图像的方法,扩展了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对象,即不仅仅是绘画作品,还包括印刷品,书籍,瓷器,服饰上的图像。这也提示我们,以后在研究中可以更开拓思维,把以前被忽视或者不被重视的物品也纳入研究领域。雷德侯先生对中国山水艺术的研究深入细腻。此外方闻、石守谦,巫鸿等一些海外学术背景的著名学者著作也要多读。还有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这本书非常畅销,对分析艺术作品本身也很有益。中国当代学者邹跃进,吕澎,殷双喜等学者的书籍也非常有特色。

我在写文革美术时参考了他们很多的观点。另外,现任《美术》杂志社长的尚辉先生,也对近百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作品特色有高深研究和周全梳理,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8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