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吃的是糖片,病痛也能减轻澎湃在

                            

原创见下文果壳

安慰剂效应的故事曾经很简单:当患者不知道自己吃下的是糖片、或以为自己接受的是真正的治疗时,糖片就可能发挥效果。

直到泰德卡普查克(TedKaptchuk)登场。

卡普查克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过去十年里,他和他的同事在一项项研究中反复指出,公开给病人服用安慰剂(即告诉病人他们服下的是安慰剂),也能使病人觉得好转。他们发现安慰剂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舒缓焦虑和疲惫。

就在年2月,卡普查克又和同事发表了一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比对了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非盲安慰剂(open-labelplacebo)和双盲安慰剂(医学研究的黄金标准)的效果差别。结论是两者同样有效。

卡普查克说,安慰剂需要欺骗的迷思已经破灭。

明确告诉病人你吃的是安慰剂,也有效

Vox

这让人开始思考一系列新问题。比如:

安慰剂能否成为标准医疗实践的一部分?

患者会愿意服用它们吗?

可以用安慰剂来减少会上瘾的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吗?

医疗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但是有件事研究者还不清楚,这些绝不包含有效成分的糖片,究竟是如何生效的?

告诉病人他们吃的是安慰剂,

病人也会好转

卡普查克回忆说,当他最早想到给病人服用糖片并明确告诉他们是安慰剂时,同事们都说:“这是你想出的最愚蠢的主意。”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安慰剂必须保密才会奏效。

但是他这个向病人坦白的想法并非玩笑。它的来源是对病人的共情,还有他一直以来在研究中的挫败感。

多年来,卡普查克一直在设法让安慰剂效应变得更加显著和强烈,他尤其关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那是一种痛苦的慢性病,很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会腹胀、腹泻或便秘,每次可能持续几天至几个月。患者很难正常生活。

肠易激综合征

mayoclinichealthsystem

卡普尼克说:“在内心深处我始终觉得苦恼,因为我研究的一切都要依靠隐瞒或是欺骗。”

卡普查克知道,只要安慰剂的使用还要鬼鬼祟祟,它就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医疗实践的一部分。如果在临床试验中,病人尚可接受自己可能受骗,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医生就无法提供这一选项了。因此,无论安慰剂效果有多好,它都不可能惠及日常医疗。

卡普查克对这一点无法安心。年,他和同事开展了一次人类学调查,这些病人都参与了一项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试验,并且试验中用到了欺骗性的安慰剂。卡普查克他们想知道的是:病人对自己所受的隐瞒究竟作何感想?

他们发现:原来许多病人会因为自己可能被分到安慰剂组而焦虑。病人们会说:“如果我被分到安慰剂组而又有了好转,那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说明我的病是我在脑袋里瞎想出来的?”

对于卡普查克,年的这个研究是一个转折点。读到结论时他心想: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病人他们服的是安慰剂呢?那样他们不就不用患得患失了吗?

他意识到完全可以对病人说实话:“如果你服安慰剂后有了好转,那就是康复的迹象。你不必对此大惊小怪,不是你的脑袋出了问题。”

为此卡普查克又设计了一项小型研究。年,他招募了80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给其中的一半使用糖丸之类的安慰剂并告诉他们用了安慰剂,对另一半不做任何治疗。试验结束时,安慰剂组病人的自我感觉好于无治疗组。

年,卡普查克又设计了一项小型研究,结果显示:

安慰剂组病人的自我感觉好于无治疗组

参考资料[4]

从那以后,又有研究显示非盲安慰剂还能减轻其他疾病的症状,包括慢性疼痛、潮热、疲惫、过敏、关节炎、焦虑和抑郁等等。也有人开展了长期跟踪研究,用五年时间观察了服用非盲安慰剂并表现出持续好转的病人。

安慰剂效应,来自医生演的“戏”

这些研究引导卡普查克写下了安慰剂效应的新定义。他说,

“安慰剂效应,就是病人在临床互动之中,因为与安慰剂片有关的仪式、符号和行为,而获得的积极健康效益。

当一个病人去找治疗者,医疗本身的戏剧性就是治疗的一种有力形式。”

他说的“戏剧性”并非比喻。医疗确是一种戏剧表演。药片是这则医疗故事中的道具。而身穿白大褂、对你关怀备至的医生就是剧中的人物——卡普尼克年的一个研究还发现,医生们的态度越是温和友善,产生的安慰剂效应就越强。所谓态度好,是指医生态度热情友好,积极倾听病人的话(会重复病人的话,确认病人的意思),表现得对治疗方案很有信心(“我过去治疗这个病的效果都很好,这次我觉得也会是好结果”);在诊疗过程里表现得专注认真(沉思20秒,专注地思考治疗计划)等。

卡普查克写下了安慰剂效应的新定义

Vox

在今年二月发表于《疼痛》(pain)期刊的论文中,卡普查克和同事以更大的规模复制了当初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开展的试验。和上次不同的是,他们比对了三组条件:非盲安慰剂组、双盲安慰剂组和无治疗对照组。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次的研究很有意思:这三组条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治疗”。

结果显示,第一,非盲安慰剂生效了。在服用非盲安慰剂的病人中间,有七成的症状严重程度至少降低了50分(总分),而在无治疗对照组中,降低50分的病人只有54%。另外在非盲安慰剂组中,有约三成病人自述症状降低了分,在无治疗组中这个比例为12%。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斯坦福大学镇痛创新实验室主任贝丝达纳尔(BethDarnall)表示,“这可以说是一种免费治疗,而且基本没有风险。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参与非盲安慰剂组的病人都有了好转。但是达纳尔指出,如果你属于症状体验降低了50到分的那一部分,“那不就是很大的改善吗?”

研究还表明,非盲安慰剂与双盲安慰剂产生的反应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病人从双盲安慰剂那里得到的所有好处,从非盲安慰剂那里也能得到。

这也再次说明,“你没有必要欺骗病人,”丹尼尔凯斯特海伊(DanielKeszthelyi)说道,他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哲学兼医学博士,专门研究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这是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切实利用的效应。”他说。

是预期自己会好,

还是因为建立了条件反射?

非盲安慰剂为何对某些疾病有效?研究者提出了两种理论:预期论和条件反射论。

“预期就是你认为某样事物会产生效果。”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达尔文格瓦拉(DarwinGuevarra)说道,他研究的是安慰剂对于情绪调节的影响。他的研究和卡普查克的许多研究一样,通过教育设定了安慰剂的预期。他会向研究的参与者介绍安慰剂效应,并告诉他们非盲安慰剂也能提供帮助。

不过,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信则灵”。当你有了病情好转的预期,你就可能会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21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