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这个说法的影响力非常大,是蜀汉五个名将的合称。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借用,已经不局限于三国题材。而曹魏方面也有一个对标的组合——五子良将,虽然名气不如五虎上将响亮,但也并不陌生。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五子良将是历史记载,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编出来的。还有人说真实历史上五子良将吊打五虎上将。那么这个说法准确吗?
对五虎上将的质疑
网络上对五虎上将最大的质疑声音在于赵云。很多人认为赵云压根不应该在五虎上将之列。具体的理由是刘备在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分别被封为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而赵云则没有资格跻身于四方将军里面,只是一个杂号将军——翊军将军。
而从历史上的军功、官位、爵位等等因素来看,赵云确实照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这四个人有所欠缺,连魏延的表现都要强过赵云。只不过因为犯了错误,也就失去与关羽等人相提并论的资格。所以很多人认为历史上应该是四虎上将,《三国演义》强行将赵云加进去凑成五个人,并且极大程度上夸张了这五个人的能力和表现,真实历史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都源于《三国志》的评语
赵云在军事上全方面弱于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这一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此来证明历史上存在五子良将、不存在五虎上将却是错误的。因为这两个并列的称呼都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官职,而是源于《三国志》对这十个名将的评语。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最后对这五个人的评语是关羽、张飞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并作爪牙,这种评价衍生出五虎上将的说法。而五子良将也是同理,《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对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的评价是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五子良将的说法也是根据这个评语。如果承认五子良将的说法,而不承认五虎上将的说法,显然是双标的一种表现。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对比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分别是蜀汉和曹魏的全明星阵容,那么他们之间的对比如何呢?首先《三国演义》中确实提高了五虎上将的能力和表现,但是五虎上将在历史上也很能打(包含勇武和用兵)。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交手,从整体上来说,双方各有胜负,关羽打赢过于禁,张飞打赢过张郃;反过来乐进和徐晃也打赢过关羽,不存在谁吊打谁。
而从地位上来看,五虎上将就要强于五子良将了。五虎上将在刘备集团中位高权重,关羽都督荆州,相当于刘备集团一半的土地,张飞也受到刘备重用,有独当一面的地位。相比之下无论是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都没有到关羽、张飞在蜀汉的地位。因为曹操集团中能够拥兵镇戍一方的大多是曹仁、夏侯渊、夏侯惇这些曹氏、夏侯氏子弟。而在后世的地位中,五虎上将也高过五子良将。所以小编认为五虎上将要略胜五子良将一筹。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