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分析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探讨分层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构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文章介绍了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典型路径,总结了该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为更多职业院校和职校教师开展此类教学尝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而高中生源却在大量减少。在一般二本院校尚不足以入学生法眼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更加堪虞,生源总体质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上述背景下,同一学校相同班级的学生,入校分数相差很大,兼且学生之间的智力区别和兴趣差异,将他们集中在一起上课,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新型教学方法,成为很多英语教师的使命。分层教学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已经实践了30多年。该教学方法考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因素和个人因素,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区分差异、适性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育公平。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发展,让每个公民都能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90后、00后独生子女,生活在父母亲人的溺爱里,学习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养成了独特的个性和自我的性格。人与人的个体差异是与生俱来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目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当此情形,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探索适合新时代高职教学的智慧之策。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不同起点的学生各得其所。
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教书育人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倡导,一切学习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自身条件”。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无数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培养人才这件事上,都遵循顾及受众个体差异、提倡差别化对待的理念。这些观点说明,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的实施要基于分层而制的原则,教学效果的考核要贯彻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需要
中国的高职院校有所左右,从国家示范、国家骨干等优秀高等职业院校,到普通高职、民办高职,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超过本科线,低的学校仅分左右(满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很大。如果强行将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纪律差距很大的学生放在一起,照顾差生就很难再顾及到学有余力的学生,照顾优等生就会让学习本来就差的同学雪上加霜,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不断的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认真听讲,要随时中断教学、维持课堂纪律以应付学校的教学督查,要把极其简单、基础的知识重复之后再重复。几乎所有老师都认同职校学生难教、职教老师难当,因此,教学改革和分层教学成为职校教师的不得不为之事。
(三)分层教学的利弊比较
相比传统的集中讲授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小众的新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所在,但也不是全无短处。在查阅资料并全面分析分层教学全过程的基础上,概括出此方法的利弊如表1所示。
当然,分层教学的优缺点远不止上表所列的那些。对现代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来讲,效果提高一点点,就需要教师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因此,既然分层教学有不少优点,那么,有条件的学校不妨一试。三、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的路径探讨分层教学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有过不少实践。影响比较大的有杨文尧()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黄晓颖()的《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王先荣()的《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陈丹萍()的《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贾红瑜()的《因材施教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费兆彩()的《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等。通过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路径和典型模式。(一)学情分析是基础学情分析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分层教学的依据。学情分析包括对学校情况、学生情况的分析。学校情况包括语音室等教学设备、英语教师水平、信息化教学条件及其他教辅资源。学生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英语基础。将学校和学生的调研数据汇总,得出校情和学情分析结论,从而确定学生的分层原则和课程的分层教学方案。(二)班级分层要合理班级分层要考虑教学时长、教学安排、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成本、课表编制等因素。分层时,任课教师要考虑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情况,也要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组织纪律性、学习积极性等,合理设置分层指标和权重配比,科学划分层次和学生人数。以人的学生群体为例,按照A、B、C三个层次来分的话,A层约占总人数的4/9,主要筛选智力良好,基础扎实、语法尚可、阅读速度快、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B层约占总人数的3/9,主要筛选智力一般,拼读单词尚可、学习基础一般,态度一般、自律可控的学生。C层约占总人数的2/9,主要筛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均较差的学生。对于综合基础好的学生,班级人数多一些,教学内容难一些;对于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班级人数少一些,教学内容简单些。(三)教学目标差异化通常来说,教学目标来源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取自于课程标准。但是,无论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标准,都是规定严格的条条框框,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动态要求不一定匹配。为此,教师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现有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评价分层,并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为他们规划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与之相对应,教师需要分别准备多套不同的教学资料,选择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组织有效,让学生学习轻松愉悦。(四)考核评价应多元分层考核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设计不同的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和评价办法,让考核评价更有针对性。为了尽可能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试卷的编制应同时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考核需求。其中基本题占70分,提高题占20分,拓展题10分。为了结果公平,分层评价应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双元评价模式,将平时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全部纳入到考核评价范畴。四、结论分层走班教学在高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中实践已久,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拉近了群体学习水平,统一了课程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还存在教学安排复杂、教师工作量增大、课程考核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对差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等问题,分层教学依然是教学改革的必由趋势。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其他形式的教育,其基本功能都是鼓励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差异性和联系性相伴共存,个性化和特性化趋势明显。在学校教育中,分层教学方法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适性发展哲学原理和学生学习真实意愿。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结合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采用分层教学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参考文献:
[1]陈本锋.高职院校机械类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1):-
[2]陈本锋.分层教学在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3):59-64
[3]王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及实施方案——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31(22):-.
[4]戴志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作用与意义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03):99-.
[5]谢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源的初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02):16-19.
[6]董春梅.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08):33-34.
[7]范成亮,朱光雪.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36(02):-.
往期推荐↓:教师论苑(四十八)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的实验教学评析教师论苑(四十七)
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师论苑(四十六)
浅析中职学校美术图案教学教师论苑(四十五)
浅谈基于技能高考的钳工教学改革教师论苑(四十四)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具体应用教师论苑(四十三)
“二孩政策”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前景与挑战教师论苑(四十二)
智慧校园下中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论苑(四十一)
智慧校园下中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论苑(四十)
当前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补考现象探析教师论苑(三十九)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Premiere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教师论苑(三十八)
“意”在言外,“象”由心生—浅析意象在高考诗歌中的作用教师论苑(三十七)
中职英语核心素养渗透的解读与分析——以一堂听说课教学为例教师论苑(三十六)
职高数学微课教学新思考教师论苑(三十五)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化发展研究——以成都某高职院校为例教师论苑(三十四)
高职农业类专业行业英语教学中专用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师论苑(三十三)
紧跟时代,让英语教学充满活力——新形势下中职英语教学之探索教师论苑(三十二)
中职VB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研究教师论苑(三十一)
浅谈希沃白板在中职对口升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论苑(三十)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调研报告教师论苑(二十九)
浅谈车企“7S”管理在中职学校汽修实训基地的运用教师论苑(二十八)
自媒体应用到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实训教学为例教师论苑(二十七)
团体舞动治疗在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方面的实践运用教师论苑(二十六)
基于“双轮驱动、院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装备制造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教师论苑(二十五)
为彝区青年学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彝区“9+3”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成效案例教师论苑(二十四)
“看守”革命:浅议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师论苑(二十三)
信息素养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培育探究教师论苑(二十二)
利用XMind思维导图优化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堂教学教师论苑(二十一)
精准扶贫中的彝区“9+3”学子教师论苑(二十)
基于现代学徒制“四融四型”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教师论苑(十九)
试论过程管理在完善中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教师论苑(十八)
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教师论苑(十七)
“以学生为核心,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旅游业岗位英语教学探索
教师论苑(十六)
如何在中职学校中有效开展反欺凌教育
教师论苑(十五)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双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教师论苑(十四)
基于高职单招学生特征分析与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
教师论苑(十三)
高职教育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教师论苑(十二)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认知调研及培养问题分析
教师论苑(十一)
语文思辨性教学实践探究
教师论苑(十)
《长嘴壶茶艺技能》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师论苑(九)
浅谈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国赛项目—中餐花色冷拼作品的研发设计与实施
教师论苑(八)
我们需要的恰是您的温柔——中职班主任需要做四有“心”人
教师论苑(七)
论城乡结合高职学校工程造价软件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教师论苑(六)
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路探究
教师论苑(五)
职业院校差别化人才培养的基本遵循、价值意蕴与可行路径
教师论苑(四)
探究中职学生班级管理中“仁爱精神”的运用
教师论苑(三)
中职诗歌教学的路径探究
教师论苑(二)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思考
教师论苑(一)
TBL教学模式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教学设计
end
来源:成都高职中专教育学会
-年度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奖作者:黄璐佳(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美编:罗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