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一下标题中的SJ表示学习记录(studyjournal),LJ表示生活记录(lifestudy)。上周标题中的RJ表示阅读记录(readingjournal),一般会收录学校课程每周必读书目里的一些句子或者段落,以及自己的思考感悟。W2-3没有RJ,很显然,是没有读书了。不是一点都没读哈——W2还是读了,但只有一丢丢想法……待会儿再说。W3确实是一点没读——因为10.15–10.24,十天时间,一直在没日没夜地做论文。读书记录没有,但startfromscratch(从零开始)的一篇论文倒是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所以,昨晚早早睡了,以便今天能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把这十天的所思所想整理出来。那就先从SJ开始叭~??关于参考书目不知道大家平时写论文,如果引用期刊中所提到的名人名言,是直接摘抄书后的对应参考书目呢,还是照着别人的参考书目再去核实一下呢。这次做论文的时候,我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据说,奈达提出了文化的分类,将文化分为五大类——那他在哪儿提的?对应英文是什么?想找相关的中文文献是不难的——CNKI一抓一大把——《语言、文化与翻译》、《语言与文化》……层出不穷。结果,在找书下载之前,我鬼使神差——又可称为“神来之笔”地——搜了一把:奈达在哪里提出了文化的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简言之,不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也不在《语言与文化》。换言之,被骗了,别抄了,人家的作业也是错的。这件事让我挺心虚的——之前在别人的文献里,看见别人引用的话,都觉得好厉害——人家都用了双引号,还在参考书目里面标了页码……结果……可能是错的???于是,我开始核查文献中的引语。目前已发现两处类似误用。其中一处,引用的是王佐良先生的话。先生原文如下:王佐良先生原文某期刊论文及参考文献原文是由先生所作学术报告的录音整理而成,虽经本人修改,但仍有些许口语感,不若书面语凝练。可能是引用这段话的作者认为原文不够书面化,或者其他原因,总之,是对原文进行了修改——可是,仍然在原文中加了双引号——问题是,你也没有加注解释你引用的不是原文哇,你怎么能这样呢???算了,再说就是今天想聊的第二点了——做论文的意义。??关于做论文为什么不说“写论文”呢?因为有的时候,我是通过乱涂乱画来理清思路的,还有的时候,我要通过读书、查字典和其他资料来速学某些方面的知识。再或者有些时候,我要通过撸狗、骑车、逛超市……一系列看起来和写论文毫无关系的事情来放松大脑和眼皮,以保持学习状态和动力。总之,像做满汉全席一样,得先准备好充足的食材、调料和杯碗盘碟,再安排好每道菜的制作和上餐顺序。最后,才能呈现出一场令人满意的盛宴。所以,我愿称之为——做论文。越写越暴躁的学习工具不完全盘点十天,一台电脑,一个平板,以及一堆七七八八的东西——终于是把初稿写好了。期间,自学了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基本含义、主要目的和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内涵、语篇情景三要素和话语习惯。读了不少富有烟火气息的“竹枝词”;了解了节庆常备的红灯笼,有的,其实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剪彩飞白牡丹花灯”——“飞白”是一种书画笔法,如枯笔蘸墨,丝丝露白。古人能把书法笔法和透过剪彩灯面形成牡丹形状光亮的花灯联系在一起,也真是很了不起呢。剪彩飞白牡丹灯笼样图溥儒凤舞「竹丝飞白书」目前的翻译定稿然而就在10.22,上周五,做论文的第七天——原本一个以为自己能开开心心做完“总结”部分的开开心心的夜晚和开开心心的我,被亲爹的一句“你搞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跟你读硕士有关系吗?”,还有一句“你以为你这样搞就能获奖啦?”打击得支零破碎,一无是处。就像高考出分前,那个被亲爹亲妈轮流数落熬夜磨洋工的文科普通班小女生一样;就像那个连坐十三个小时把毕论做完却被妈妈指责“你怎么这么不会安排时间”的一个一边实习一边考教资一边准备留学文书和毕业论文的大四女生一样——又一次觉得——我所拼命努力的一切,好没有意义啊……但那天晚上,我在某位小天使的鼓励下,把自己想骂人的话全写在了透明拉门上,然后拍照发社交平台,屏蔽各种沾亲带故的叔叔阿姨——谁不想做个体面人呢?Idon’twanttobeugly,butdon’tpushme.第二天醒来,拉开窗帘,我还是能看见明媚的阳光与苍翠的树,昨日的烦恼和被好心小天使擦掉的话一样——一扫而空。嗯,努力就好——没有必要为阴沟里泛起的绿头苍蝇和泡沫错过煦日和风和美好。确实啊,无论是读书,还是做论文,对我来说,已经不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完满自己——撇去渣滓和浮沫——过一种更通透的生活。像西津渡卖章鱼小丸子的优雅奶奶——让自己成为世间可爱,让别人感慨人生值得。??关于学历贬值W2学会一个很棒的词儿,叫qualificationinflation。举例来说,一个原本拥有高中学历的人,再拥有过关的驾驶技能,就可以成为公车司机;但后来,由于越来越多应聘公车司机的人有了本科学历,所以……嘿!熟悉吗?卷起来了~~~这段论述是用来形容“diplomadisease”的。本来是希望人人尊师重教,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公民素质结果却发展为群体焦虑——学生成为考试机器,老师成为打分机器——家长嘛,陪跑达人好了。(咱也没做过家长,先观摩下自家两位好了。)总之,看完这篇文章,我也明白了些许道理:没有必要去争竞学历和学位——尤其是,如果只把博士学位当成入职高校的敲门砖,从而避开社会的恶卷和人情世故的话——真的没必要——我承认“逃避可耻但有用”,但目前看来,第一步逃避应该是实现经济独立——有些钱看似不是学债,但它是用金钱清算不掉,还会越抹越黑的东西,至少,在我家,有人把这种玩意儿叫familyties。嗯,以上就是W2–3的SJ和LJ。感谢阅读,下周再见~记得准备糖果??周末不过节??也可一点甜??超市里的氛围组PS写标题的时候,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写完标题,就不只是热泪盈眶,而是泪如泉涌。我没有太多天赋,只想多努力一点,少留一点遗憾罢了。请某些叔叔阿姨,不要再哔哔赖赖,眼斜口歪地对我说:“呐——你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哪?我觉得没必要……”再小的进步,也值得鼓励和珍藏;再小的表扬,也好过质疑和贬损。
戴诗、郭巧懿:《跨文化视域下〈水浒传〉两个译本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品味·经典》,年17期,页42–45。
Unwin,Adam,andJohnYandell.RethinkingEducation:WhoseKnowledgeIsItAnyway?/AdamUnwinandJohnYandell..Print.Nononsense(Toronto,Ont.).
王佐良:《翻译与文化繁荣》,《中国翻译》,年第1期,页3–7。
知乎截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1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