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C德育空中课堂丨学术ldquo男

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4月26日晚,新闻传播学院“新时代新空间新成长”德育系列空中课堂举办学术论文撰写指导讲座,学院孙藜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以《非“快消品”:炼淬论文的“痛痒相关”》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为正在进入学位论文冲刺阶段的毕业生指点迷津,也为其他年级学生的学术锻炼打下基础。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学院部分教师和学工团队辅导员老师与学院近名学生一同聆听讲座。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主持。

当前正值学位论文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为提升毕业生学位论文质量,同时也为了让所有同学得到专业的学术指导,接受良好的学术锻炼,新闻传播学院在德育空中课堂专门安排了此次讲座。讲座开始前,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对孙藜老师做了简要介绍。孙老师在学院新闻传播系任教,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分会常务理事,还担任《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多家刊物匿名审稿人,发表CSSCI论文十余篇。年、年孙藜教授两次荣获《新闻与传播研究》“年度十佳论文奖”。他还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参与多项国家哲社课题。

孙藜老师针对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同学处在论文修改阶段这一实际,围绕“论文中的时间及其反思”“论文如何进行自查”“论文的修改与提升”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孙老师认为,论文不是“快消品”,做论文应该具备问题意识、学术文献的阅读把握能力,还有理论与经验的互相穿梭。他指出,学术论文不应该是“急就章”,与评论、咨询报告等也有区别,同时还要摆脱所谓“常见结构”的思维桎梏。他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对自己的论文进行自问自查,从审视标题去提炼核心问题与感念,从审视摘要去思考论述原点的结构层次,从审视参考文献去洞悉对既有研究的把握和自身研究在其间的位置。他还就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作论文不应轻易否定他人的研究,同时要有提高对文献质量的鉴别力。孙藜教授还从对文献综述、绪论、结语的修改这一角度,从技术层面指导大家如何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和提升。他强调,反思是突破思维限度的一种勇气,拥有“反思”这一思维品格的论文,才必然是会“痛痒相关”,才会在一定意义上超越“快消品”。

讲座尾声,同学们踊跃提问,孙老师一一答疑解惑,大家受益匪浅。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的讲座在zoom空中会议平台瞬间“爆满”,随后当即外接“腾讯会议”平台开设分会场,让更多同学聆听这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学术厚度,还不乏”干货“的精彩讲座。

问答速递

Q

定性研究方法的依据有哪些呢?

孙老师:无论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它的核心都在于逻辑的自洽。定量研究要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定性研究考虑的问题可能就更为复杂,它可能要处理到不同的因素之间的一种关系。关键还是要守住核心问题。如果采取建构主义的视角倾向,一定要对研究的前提有非常充分的反思,也就是说交代核心问题从何而来,包括核心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形成的,这个特别关键。

Q

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会有很多文献和经典著作要去阅读,我们需要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孙老师: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把基本文献的阅读放到每一门课的日常的训练中去。如果到了最后关头再想去消化掉那些基础的文献会很难。在目前情况下,至少要把握住基础文献里边最关键的问题,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去看核心的绪论和结语。很多经典著作是很难的,不妨允许自己在最后冲刺阶段先围绕着一个核心的、最基本的东西拎住,先把绪论和结语把握住。

Q

老师对做短视频的研究有什么建议吗?

孙老师:短视频的”短“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研究把握“短视频”这三个字,建议可以从媒介特性上、媒介和时间的关系上去思考这个问题。此外包括短视频和权力的关系、受众的接受等都可以在思考范畴之内,或者尝试斯蒂格勒所讲的技术与时间、媒介与时间这样的角度。

Q

老师能否推荐一下传播学中有关个体反抗意识的相关参考文献?

孙老师:我觉得两类文献是必读的,一是社会运动,要抓住重要的学者,像赵鼎新,或者读《社会运动史》,看他所引用的文献就能把握一条社会运动的研究脉络。第二个是文化研究,谈个体对意识形态挑战。所以大家要自己去寻出一个文献的脉络。以什么途径呢?就去读经典的研究,经典的研究之所以经典,基本上把之前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都已经读过,看这种文献就能勾勒出一个基本的学术脉络。

Q

如何寻找核心文献搭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如何提高文献辨别力?

孙老师:要想真正的把握住核心文献没有别的捷径,就去读,而且读核心文献一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怎么去把握核心文献呢?一般来说老师都会给我们列出来在重要问题里面的核心文献。另一方面,可以把握这个学科里面的重要的研究者,有时候也不需要读多,就精读上一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文献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文献识别能力,提高自己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少就是多。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文末可获取讲座回放视频链接

云盘提取码为:xbc8

文字:何诚、张萧

责编:何诚

出品:全媒新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1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