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论文题目,怎样看文献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

.11.13

log

选题没新意是个发愁的事,但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如何实现立题意图,完成相应的研究内容,这对很多同学而言也是个很痛苦的“入门”过程。由于没写过论文,不熟悉研究领域、也不知道协作套路,有很多同学陷入了两眼一抹黑的疯狂文献阅读之中,越看越晕、越看越不知道如何下笔,要么是发现相关资料太多、觉得什么都重要、难以取舍,要么是发现话题太窄、没什么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资料、思路贫乏。

有关看文献的有效方法,我们之前转载过一篇多轮次文献阅读方法的文章,具体的大家可以再了解下操作性方面的技巧。在此,我们还是把看文献的原则性、框架性问题再梳理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基本的查阅、整理、消化文献的参考。

为什么要看文献

Part.01

看文献的首要目的是“破题”

无论是导师给的选题,还是你自己拟定的题目,在开始动笔之前,都要有一个“破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列出论文提纲,而是说形成一个基本的“问题导向思考框架”:

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才是合理的

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结论有何理论贡献?

这些内容可能在你立题的时候,导师跟你有一些直观话题的交流,你要把它们转化为学术思想。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从论文题目本身的关键词及其逻辑关系着手,首先弄清楚查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通常一个题目要包含研究对象、预期结论、研究视角三个关键词,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关键词的组合,让该题目有了“特殊性”或者创新性,这是起码应该知道的常识。也就是说,一个论文题目给了你,它肯定是对应了一个已有的成熟理论基础及其最新研究趋势的,你的文献查阅策略要服务于这两块——题目中对应的哪个关键词反映了成熟的理论范式,哪个又反映了新的理论融合或探索方向,这两个关键词相互作用将产生何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变化?因此,对应“破题”的首要研究诉求,要围绕主要关键词的权威文献、最新文献,了解该关键词对应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框架,并且借助这些重要文献对后续重点问题、研究确实的判断,进一步梳理更为精细的关键词,而不是丢个论文标题进去胡乱搜索。

Part.02

看文献的次要目的是“支撑”

文献及其主要观点是为了支撑你自己的观点,这是看文献、整理文献的基本工作,也是耗费时间最多、工作量最大的内容。

你可能写文章时习惯于自己在那“憋”,但这肯定不是个好策略,看文献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归纳、总结、提炼的方式更好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论文写出来是否“有理有据”,能够不失公允的陈述观点,主要是用好支撑文献,避免一家之言。有了前面“破题”的基础,知道了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要突出什么理论贡献,也就明确了论文的基本写作逻辑,后续工作就是填充细节,让你的研究设计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了。

这时的文献整理,是面向具体假设关系、具体方法或条件等的点对点搜索,要求搜索策略及其文献梳理是有针对性的——需要文献支持A对B在C的条件下是有正向、负向、不确定作用的,这时个精细工作。一般而言,这时的文献搜索还是秉承关键词优先,主要看摘要、结论部分的表述,以模糊定位是否这篇文献有你想要的内容,而后才是挖掘细节观点,并完成“支撑”材料补全的过程。

当你针对某一块要论证的观点,找到了足够多的类似有效素材,剩下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归纳和提炼观点,有点类似于“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过程,写作效率会更快、更高质量。而且,这也是你自己评估论文写作质量的一个基本考量,同样的观点别人、特别是权威学者们是怎么表达的,你跟他们的表述异同在哪,是否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写作状态?

导师教你如何看文献

Part.03

既要看得进去,也要看得出来

看文献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不懂、看的慢、缺少自己的思考在一开始是正常的,但要学会反思,不能被文献牵着走,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对此,之前转载的那篇多轮次文献阅读法是很好的参考,我自己的也是“无师自通”的形成了近似的方案,在此分享:

第一轮

1.按照关键词及其近似词语搜索高被引文献、最新的权威文献(不求多、但求精,30篇以内为宜,单独设置一个文件夹)

2.将文献编号并在概览的基础上(题目、摘要、引言、结论),整理一份文献概要摘录(跟你的选题有何关系,可能对你的研究有哪些贡献)

3.按照ABC方法标注相关性与重要性(序号为红色是重要相关,黄色、灰色次之)

第二轮

1.重点阅读红色、黄色标注的文献,并面向第一轮中整理的概要摘录内容做精读,形成新的文献可用素材摘录(把能为你论文提供观点、方法支持的内容摘录整理出来)

2.整理、填充和优化现有的论文框架(以前的设想可能在该过程中被推翻,这也很正常),形成新一轮的文献整理需求(还缺少什么具体素材、是否要重新开始第一轮)

第三轮

1.更有针对性的面向优化后的研究方案梳理搜索的关键词,较大规模的整理文献(面向具体的假设、过程、方法等,篇幅篇左右)

2.同样执行前两轮类似的分类、概览与精读策略,将研究框架填充满内容,并统筹全篇梳理归纳和提炼自己的观点。

师姐教你如何来看文献

首先要搞清楚看文献的目的是什么?看文献不是为了完成任务,阅读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目的是为了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即:

1.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2.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3.了解别人的研究思路。

读文献的时候有几个禁忌:无选择的精读、只看不记、师出无名。

要带着目的去读文献,知道你想要在文献中获得什么信息。不要瞎读,有些同学看文献,牛嚼牡丹似的读完了,让他说说有哪些收获,读了哪几类的信息,又说不出个。在接触一个新课题时,由于对课题的了解不够,所以很容易遇到不知道如何筛选正确文献的困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正确的文献筛选方法。

Part.04

检索

读文献首先还是要检索,我阅读文献时,一般是这样的步骤:

1.在知网中进行检索:学术期刊-CSSCI/SCI

2.输入标题、关键词、作者名或主题进行检索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注意期刊发表的年限。读论文,就是要读近几年的优秀期刊发表的论文(各个校院的奖学金评定方案对论文档次都有界定,要看好刊物论文、瞄准最新进展)。看了大量优质的论文,也发现知网也存在着大量的垃圾论文——充斥着论点的堆砌和粗糙的论述,既毫无学术贡献,又浪费阅读者的时间,这类论文,往下一拉,就大概知道在扯什么了,不会在我视线中存在超过5秒钟。

标题、关键词、作者名或主题是根据你的阅读目的(你的研究方向)进行匹配,这样检索结果会更高效;

可以通过“被引”选项来查看一些优秀文章,排序在最上面即是。

Part.05

检索结果的筛选

标题、关键词和摘要是判断一篇文献是否和自己研究领域相符合,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信息最高效的途径。

摘要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总结,里面包括了文章的背景,方法,结果,结论。摘要的信息量不多,但是结构完整,你可以根据它的少量信息来了解文章的整体构架。特别是摘要里的结论部分,因为如果这个文章的结论和你的研究相关,那么很有可能这篇文献就是你想找的MrRight。

Part.06

文献分类和标注

要做好文献分类和标注,我一般会先把找到的文献进行分类(图一),每一类的文献也进行排序,对于重点文献也会打上标记(图二),这样的话想找的需要的文献就会一目了然。

同时,我一般用caj格式阅读文献,可以分列专题,对文献中重点信息标黄。一般,要重点阅读文章的目的、结论、背景、结果、方法(可选),如果某些文献特别对你的胃口,可以写个文献梳理,写出自己的想法和你对这些文章的一些评论和看法。

最后我大概说一下我的阅读时间。

第一遍读文献大概2-3分钟,用知网的在线阅读功能,读完摘要和结论,再大致浏览一下后,迅速判断这篇文献是否对我的研究有帮助,有的话又可以放在哪一类栏目中。

当一个栏目积累了我觉得比较全面的文献后,再对每一篇文献进一步的精读,每一篇大概读15-20分钟,做好标记和笔记。开始写论文后,我会在写作的同时对比较重要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精读,这个时间和要做的工作,就看自己的需求了。

希望本期内容对你阅读文献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14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