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法汇智烟台法院2篇论文获奖

<

近日,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下发《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关于年征文获奖名单的通报》。其中,莱州法院刘源撰写的《拥抱“智慧”:四维视角下裁判文书新面貌如何重塑?—以功能发挥和完善为切入点》获优秀奖。

山东省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会发布《山东省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会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获奖公告》。其中,莱州法院刘源撰写的《拥抱“智慧”:四维视角下裁判文书新面貌重塑一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视角》获一等奖,烟台中院孔硕参与撰写的《公共道德引入司法裁判的意义、方法与限度一以“江歌案”一审、二审判决为例的考察》获二等奖。

下面跟随小编来具体了解一下

拥抱“智慧”:四维视角下裁判文书新面貌重塑一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视角

刘源莱州市人民法院

摘要:

裁判文书作为司法实践的产物,不仅在定分止争、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法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素材,推动着法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囿于说理形式单一、事实还原困境、回应公众质疑欠缺以及与大数据研究兼容性差的问题,裁判文书的功能作用发挥极度受限。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允许裁判文书电子送达,裁判文书与智慧法院建设融合的渠道被彻底打通,因此,要在裁判文书中注入智慧元素,构建“多媒体+数据化”裁判文书新模式,从“四维视角”重塑裁判文书新面貌,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完善。

公共道德引入司法裁判的意义、方法与限度一以“江歌案”一审、二审判决为例的考察

郭小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董岱霖吉林大学法学院

孔硕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摘要:

“江歌案”虽随着二审判决的宣告落下了帷幕,但其背后的深层次法哲学命题——公共道德引入司法裁判的意义、方法与限度却仍待继续讨论。作为“润滑剂”的公共道德在司法裁判中起着填补法律的缺位、弥合制定法漏洞,补强法律论证、增强说理能力,纠偏法律失公、守护社会道义的重要作用。对此,就有必要探寻公共道德引入司法裁判的方法和机制,即分析其作为裁判理由发挥的说理功能、作为裁判依据发挥的释法功能和作为价值标准解决利益冲突的功能。在作为裁判理由发挥的说理功能方面,释明大前提中法律精确含义的法理、阐明小前提中案件事实认定的事理、讲明结论中裁判结果论证的情理都需要借用或引入公共道德进行说理和论证。在作为裁判依据发挥的释法功能方面,公共道德只有在无直接依据、存在法律漏洞、发生个案不公时才能借由法律原则、立法目的或者转介条款成为实质上的裁判依据。在作为价值标准解决利益冲突方面,公共道德主要协调规范合意下的解释冲突背后的价值冲突和规范冲突(亦或原则冲突)背后的价值冲突这两种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冲突。当然,将公共道德引入司法裁判也必须坚守因案制宜、法主德辅、具体化等原则的约束和限制。

原标题:《烟法汇智

烟台法院2篇论文获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nr/21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