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水平
1.能独立完医院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规定的必备临床技术项目,技术临床应用规范,疗效较好。
2.积极引进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3年有引进或创新技术,并获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3.能开展与重点专科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实验研究,至少有3个以上研究方向;近3年承担了省卫生计生委及其以上级别课题,其中临床应用性研究项目70%。近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4.近3年专科专业发表论文、出版学术专著情况。
5.专科均年出院人数大医院专科平均水平;平均住院日小医院同专科平均水平。(医技科室工作量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6.具有较强的疑难危重复杂疾病诊治能力,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复杂疾病比例应大于30%;外科四级手术占本专科手术总数之比大于30%。
7.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点评:技术为科室第一发展动力,除了要开展好科室必备技术外,也要承担新技术、科研等工作,同时要保持学科效率、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头部,且从数据层面客观具备较强的辐射能力。本章节中的技术导向、科研导向及相应的KPI数值,可以作为绩效评价与绩效考核的指标参考。
二、医疗质量
1.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入组50%,完成70%)2.专科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控制指标设定科学合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达到相应的控制指标。
3.加强专科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定并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标准,主要质量指标(含病种质量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到省定要求,共性质医院前20%,专科质医院前10%。
4.其它专科质量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医学检验科:通过ISO医学实验室认可。室内质控覆盖率≥90%;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90%,对不合格项目有改进措施。医学病理科: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9%;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95%;常规切片的优良率≥98%。医学影像科:诊断符合率≥80%,影像报告漏诊.误诊率小于万分之一;报告质量优良率≥90%。临床药学部:加强用药质量控制,建立临床药师制度,通过临床药师工作改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整体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报告及时准确,处置科学规范;药物购用管理及抗菌药物用药指标均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未发现毒、精、麻、放等特殊药品相关的安全事件。点评:本章节对于临床路径、专科医疗质量、医技科室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有了明确规定,除了用于指导科室发展之外,也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标杆值。
三、人才队伍
1.有临床重点专科业务要求相适应的学科带头人,有较高的学术、技术地位,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并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具备一定教学科研水平,具有正高技术职称,年龄≤60岁。注:(1)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技术地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是省级及以上医学会相应专业委员会委员;②国家级期刊任职。
(2)学科带头人的技术水平符合以下条件:①能够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具有本专业疑难病种较高的诊治能力;②具有带头吸收、消化新技术的能力,近三年获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③每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不少于30次;④近三年每年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不少于10次,医院间的重大会诊次数不少于5次。
(3)学科带头人领头作用主要指:①近三年学科、专科发展以及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明显;②德才兼备,学科.专科工作人员对本学科带头人的综合满意度≥90%。
(4)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水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近三年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成果奖;②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③研究生导师。
2.有3名以上明确专业方向的学科骨干。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年龄≤50岁;能够掌握代表其专业方向先进水平的技术,具有其专业方向疑难病种的较高的诊治能力;医院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5次以上或参加省级专项检查、评审1次以上。配备专职临床药师1名以上。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医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其中硕士学位以上人数≥50%;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基本合理,达到3:4:3(各级人员比例可上下浮动5%范围);人才后备队伍平均年龄≤45岁;有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的制度保障。
4.病区实际开放床护比.专科护士配备符合《医院各科护士基数配置参考标准(试行)》;形成由护士长和不少于病区护士数10%的专科护理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护士长需取得省级护士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护士长.护理骨干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经省级以上专科护士培训合格;具备副高或以上技术职称(以评定资格为准);国内外该专医院进修学习累计半年以上。点评:本章节明确了学科带头人的定义,从学术、技术、教学科研的地位、水平、作用等进行评价,可作为学科带头人评价指标参考。学科发展中的学科骨干、专业人才梯队以及护士配置都可以在本章节一探究竟。
四、医疗设备
1.开展重点专科规定的必备项目所必需的专科共用、专用设备齐全;设备管理规范,完好率达%,在业务开展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2.重点专科主攻方向所必需的专用基本实验设备齐全,设备管理规范,完好率达%。点评:设备保障是基础,同理,基础项目权重不高。对于学科宣传而言,技术水平远比医疗设备的作用更大。
五、专科管理
1.行政管理组织落实,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管理有序,岗位职责明确,医疗服务管理、病区管理、病员管理、安全管理、探视管理等制度以及风险防范预案健全,落实到位;实现患者安全目标;床位使用率控制在85%—9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科主任任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有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定期开展活动,定期分析和评估医疗质量,并有持续改进计划和措施。
2.对业务发展、人才培养及设备配套等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实现规划目标和年度目标。
3.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坚持持续改进。
4.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专科专家门诊号源按规定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群众对重点专科服务的满意度≥90%。点评:科室管理同样是基础,除了解决当下问题,还需要思考未来科室发展方向。过去笔者给学科进行学科建设规划时就会和科室进行发展方向探讨。
六、倒扣分项目
1.上一评审周期内,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未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出现考核不合格的。
2.申报专科为省级专科医疗质量控制对象,近三年未按《XX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积极参加质控活动或上报医疗质量指标信息。
3.近三年内有经鉴定为二级以下(不含二级)医疗事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