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中外文化差异显著、缺乏跨文化交流的氛围和语境,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不足等问题,在就业方面存在毕业生供大于求、专业面狭窄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差的缺陷。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重视外国文化知识的传授,不断创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以及提供科学的就业规划指导。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业能力;协同培养
01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分析
(一)中外文化的差异
长期以来,受汉语使用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对方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会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表达方式,从而造成交际双方的尴尬或误解。而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会造成工作失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中外文化差异是商务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跨文化交流的氛围和语境
商务英语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学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实践和锻炼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的渠道和平台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对话,参与实际跨文化交流的场合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三)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不足
学生在交际中普遍表现出技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受汉语惯性思维和使用习惯的影响较大,在交流中会不自觉地套用汉语交流模式,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对交际技巧的教学重视不足,学生缺乏科学的指导,很难掌握恰当的应用方法。
02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就业方面的问题分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
随着高校扩招和英语教学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导致就业市场上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凸显。另外,当今社会,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对英语普遍比较重视,他们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提升了自身的英语水平,比较简单的英文交流和工作都可以胜任,而只有专业事务才需要专业的英语毕业生,因此,英语毕业生供应过剩,造成就业困难。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面狭窄
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应对对外商务活动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过于封闭和狭窄,没有向周围相关知识如经济、金融、财务等扩展,而当今社会企业更需要具备各方面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一来,商务英语专业面狭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低,影响了其就业。
(三)商务英语毕业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普遍不强,一方面是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高校缺少实践基地和平台供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再加上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技能培训,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在就业中缺乏优势。
03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与就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策略
(一)重视外国文化知识的传授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外国文化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接触和学习外国文化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时教师定期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为今后的跨文化交际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不断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方式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看到真实的商务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增加模拟商务活动,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表达、姿势、表情等细节,加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
(三)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首先,在校内建立语言、商务实训基地,配备完善的语音训练设备和软件,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和表达方式,同时建立商务活动模拟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交流和表达。其次,为学生创造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英语角或英语沙龙活动,邀请校内或校外的教师、留学生定期参与。
(四)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规划指导
高校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定期开展就业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自身的能力,扩大就业选择的范围,提高就业能力。同时,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实习,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了解用人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1
END
1
文章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年第6期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