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续智丹,清华大学教育职员,博士;林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海燕,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高级工程师。
原文刊载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年第五期30-40页。摘要:工程领导力是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重要能力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和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了工程领导力概念与要素,以工程领导力要素为工程领导力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了我国工程领导力教育方案,并对方案在课程、实践等方面的实施进行了阐述。关键词:新工科工程领导力工程领导力教育一、问题的提出
提升工科学生培养质量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工科毕业生的工程领导力与专业能力相比一直是短板。年一份基于企业雇主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工程领导力是雇主对工科毕业生能力最不满意的一项。[1,2]年一份用人单位对工科本科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工程领导力相关项的评分远低于综合平均分。[3]AlexRen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论华人工程师之领导力》一文中指出:深处硅谷,已经习惯了印度裔高管甚至CEO比比皆是、华人高管寥寥无几的现状(举例说,在年美国的财富强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CEO来自于印度,而来自中国大陆的为0)”。[4]由此可见,在国内外不同的环境下,我国工程人才的领导力均有较大缺失。在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提升我国工程人才的领导力进而提升我国作为工程大国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我国“领导力”常被误读为特定人才的特质及专有能力,并与一定职务、权力、资源联系在一起。但在领导力研究和实践领域,领导力的概念早已拓展为一种每个人均应具有的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可以被传授,可以通过训练而习得,我国需要对领导力进行“祛魅”。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指出:祛魅的关键是去掉企业和企业家罩上的光环,祛魅让后来者更能建立起自信、勇气,更加敢于在不确定性中决断、取舍,不仅追求完美,更追求完成与进步,拥抱“千疮百孔的管理实践”。祛魅能使管理学习者摆脱“王侯将相有种”的意识形态,祛魅就是要求真、求是而后自信、自强。[5]
早在21世纪初,世界主要工业大国便已发现工程人才领导力的重要性,高校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层出不穷。[6,7]在战略层面,美国、英国、欧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均发表相关报告,为新时期的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方向指引,而这些报告当中均提到了一个新的焦点——领导力。在政策层面,各国工程师认证要求不断更新,且标准中也均包含领导力相关指标,包括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8]、欧洲工程师协会联合会。[9]、英国工程理事会[10]、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11]等等。在实践层面,全球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蔚然成风。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康奈尔大学[14]、普渡大学[15]、英国伦斯勒理工学院[16]、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7]等诸多高校开展的工程领导力项目。[7]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港珠澳大桥、FAST射电望远镜,“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等一系列大国工程展现了我国工程界解决大工程问题的能力。而越来越多的大工程需要综合能力更强的工程人才作为保障,工程领导力是未来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大工程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快速更迭密切相关,一项新的技术可能带动一个行业也可能终结另一个行业。这需要未来的工程人才具备工程战略预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