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丨04260502认真学习的

.04.26星期一

我又开始重新考虑读博的可能性了。现在让我去做什么工作我都会不甘心,我还是想在学术上继续钻研。但是,基于我没有钱这一事实,读博实在是太奢侈的事情了。我想去学应用语言学/计量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在没有论文发表、没有托福雅思DALF成绩的情况下,我能申请到博士吗?国内考博是不可能考的,永远不可能。

最近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一家都是摩门教徒,今天上商英课就讲到了和摩门教有关的课文。我刚看到作者入学杨百翰大学,课文里就出现了杨百翰大学,这种感觉蛮奇妙的。其实我好像两个月前就开始看这本书了,但是线下开学以来一直太忙,没时间看,昨天是在上下班地铁上看的,在此之前我在地铁上要么背专八单词,要么玩手机。

啊,好想去读博。但是鉴于读完博出来更找不到工作,要不还是算了吧。

这个学期语料库语言学要写一篇论文,我在想,我干脆用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搞一个量化研究得了,具体方式和指标有一篇浙大的博士论文可以参考,我昨天看完了这篇论文(主要看了summary和conclusion),我这么做的原因是这大概也会帮助到我的实习工作,可以帮助自动打分模型提高一致率。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具体算法和开发那边会不会听我这种简单的汇报还是未知数。

今天刷豆瓣又看到有人发字节的AIlab小语种语音实习生招聘了,半年之前我还对此表示向往,但我现在再看JD就知道这纯属廉价劳动力,做的活儿和外包没什么区别,属于重复性极强的工作,几个月干下来大概只会熟悉IPA、法语语音和praat,说实话没什么意思,离开了这个行业就不再有类似的岗位了。对于multinational来说,直接在当地招母语本科实习生来做其实更合算。

事实上,这种岗位是不大可能招正式员工的,要招可能也只会招个外籍的或者学语言学的来定标、检查你做得怎么样(我后来看到了它招正职的JD),这种活儿在学校导师给研究生做都一定会被埋怨(但是为了科研需求其实真的不得不做),但是到公司实习就包装成了高大上的岗位,看起来又是AI又是语言的,实际上AI和你完全没有关系,你就是去做语料标注的,你又不会去设计算法,想多了(不过本科生单纯想去大厂镀个金也还是可以的,毕竟本科生的实习都是一样的重复性工作)。反正我对语音没有兴趣,这不是我的专长,反而是我的薄弱之处(话又说回来,如果正职去做这个也不是不可以,给够钱就行)。

我现在实习的这个岗位也不会招正式员工,实际上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廉价研究生实习生,哪用得着正职啊。说白了就是做脏活累活儿,比如我需要隔段儿时间就验收外包做的几千条标注是否达标,这种工作对我个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提升的,数据量还大,比如条数据我得做一天,对于日薪上千的正式员工,做这种事情简直毫无意义。

完了,我现在好像总是把小语种专业贬得一无是处,大概很多人看到我说这些话会很不爽……我从来没有讨厌过学习语言,我只是讨厌自己学的东西完全不匹配市场需求,仅此而已。哪天我如果靠着法语能找到一份钱多事少的工作,到时候我一定每天都鼓吹大家赶紧来学小语种。

中午午睡。(删除)

之后建库的时候也要注意元信息的搜集。

其实不是政治文本,而是外宣文本。这会涉及到国家形象的语言学建构吗?

等我五一期间把进度赶上来之后,要用一个月时间学一下语言学的统计方法(R)。这是因为我有一本这个书,我其实更想用Python,不过无所谓,反正只要我能把数据鼓捣出来,用哪个都行。

感觉写文献引用格式实在太麻烦了,什么空格之类的,简直烦人,我之后要不鼓捣一个脚本出来,写几个函数得了。

今天我知道AlberElbaz因为新冠去世了,实在感觉难过。青春期的时候看到他手下的漂亮裙子,那是我的时尚启蒙。慢慢地,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时装设计大师相继离开这个世界,我也在以光速变老。

.04.27星期二

睡前刷手机,看到招聘信息我又迷惑了,12k*12薪要招一个硕士学历、两年工作经验的同传,还base在北京,这可是字节啊,这JD就差没把“外包”俩字清清楚楚写上去了。神经病吧,这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的JD。以及,看薪水的时候,如果写12-25k,那不用想,一定是12k,不会多的。我现在开始深深地怀疑这个世界了,见过年薪10万招同传的,见过12薪招同传的,以后4k招一个二级笔译我都不觉得奇怪。

每天我都在后悔,高考拼死拼活考那么高的分有啥用,回到高一的时候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学门技术吧,学门手艺吧,以后做个工人也饿不死的,年纪轻轻的学什么小语种,硕士课程水的要死,我唯一觉得有用的两门课还都是英语学院的技术类的课。我宁可去学英语也不该学法语的,虽然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至少英语的岗位更多啊。

我每天都在发愁,每天都在抱怨,每天都充满了负能量。我也不想这样的,但是我实在没法违心地再劝人学语言了,劝人选语言专业是要夭寿的。做小语种老师呢,则是一种庞氏骗局。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我喋喋不休的样子像极了怨妇。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再抱怨自己的选择。选择走捷径是有代价的,当年我不想学数学,觉得自己有语言天赋,懒得去了解别的学科,认定了要学小语种,之后的这些年,我都是在为了当年那个任性的决定还债。最起码数学是很重要的,不会数学的我寸步难行,统计也不会,编程只能无限使用for和ifelse,别人最起码能换到钱,我什么也换不到。

一到晚上就容易负能量爆棚。或许换了任何一个专业我都会后悔。做什么才不后悔呢?我不知道。说白了我就是一个又懒又馋的人,只想不劳而获却不想努力,这样下去能成功就奇了怪了。可是我看不到任何未来,再奋斗下去感觉完全没必要。我现在仅仅是苟延残喘地活着,真的没劲透了。

如果能申请到计算语言学的博士,那我还是去读比较好。否则一直待在法语这个天坑里面,要死了。等我这学期结束,我就着手看怎么申请吧,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换专业的办法了。

嗨,想那么多干嘛,还是全心全意准备考公得了。

我目前可能能用得到的技能组合大概是:英语(准专业翻译水平)+法语(硕士水平)+经济(本科上过几门课的垃圾水平)+计算机(只会一点点Python和R的入门水平)+新媒体运营(到我找工作的时候大概会发表30篇左右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nr/1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