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检索并整理了世卫组织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的九大重点: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识别动物宿主;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特征和管理;疫情防控;候选疗法的研发;候选疫苗的研发;伦理评估;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诸多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九个领域的新文献,共梳理出5篇文献,供参考。详情如下:
一、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
1.年2月17日medRxiv医院提出一个简单的临床参数,将有助于早期识别COVID-19患者
机构或团队:医院
事件概要:
2月17日,medRxiv上发表了来自医院的题为“AsimplelaboratoryparameterfacilitatesearlyidentificationofCOVID-19patients”的文章,提出了一个有助于早期识别COVID-19患者的简单临床参数。
自武汉爆发COVID-19疫情以来,感染患者总数已达4万多人,而且还在增长。为了便于在指定发热门诊将大量COVID-19患者与其他有类似症状的患者进行分类或鉴定,文章确定了一种实用的临床识别参数,可供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方便使用。
为此,文章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对比了PCR证实的SARS-CoV-2阳性患者(n=52)和SARS-CoV-2阴性患者(n=53)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两组患者症状相似,主要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当前我国和世卫组织COVID-19诊疗指南建议的两个参数)的患者比率在这两组之间没有差异,但是,SARS-CoV-2阳性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79%)明显高于SARS-CoV-2阴性患者(36%)。当其他疑似症状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和64%,远高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和/或淋巴细胞减少合并症状时的48%和53%。
因此,文章认为,相比现行推荐的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减少准则,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更可靠的实验室预测SARS-CoV-2感染的参数。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