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写作十要2016年9月22日

Z

F

A

YG

?MUSIC?

E

O

B

C

四、要有点悟性

梁茂春教授:要写好音乐论文,个人的“悟性”实在太重要了,这里当然指的是关于音乐的悟性。写好文章是不能教的,要靠“悟”,即需要靠学生自己内心的体悟。中国禅宗讲究“顿悟”,印度禅宗讲究“渐修”,都特别重视“自悟”。“顿悟”是指“顿然醒悟”,“渐修”是指“逐渐修行”,我觉得最好是将“顿悟”和“渐修”结合起来,因为“顿悟”是“渐修”的必然结果,而“渐修”是“顿悟”的必要途径。

自悟是提高自身修行的最好途径。前面提到的六祖惠能,就是在“顿悟”之后继承了五祖的衣钵的。据《坛经》记载:五祖弘忍为惠能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时,惠能顿然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关键句”,意思是说:对世俗的生死、烦恼等私心杂念毫不留恋,就能够从心里领悟佛理禅义。而“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意思是:能够领悟佛理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自己本身的妙明真心。

惠能按照师傅弘忍的要求,写出了富有独特“悟性”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在“顿悟”之后写下的这首偈语,获得了五祖弘忍的充分信任,于是决心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惠能。为了说明“要有悟性”,我选择了作曲家金湘的一篇文章《从掖三天路程两天到业到掖原野业、掖楚霸王业》作为例子,不知道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提问环节:

奚嘉玲同学:“悟性”这个东西太过于抽象了,是否能讲得具体、易懂一点?

旁听者答:我不是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我想说一下自己对于“悟性”的体会。悟性这个东西是要有过程的,必须要有大量的积累和思考,因为你一直都在琢磨,这个过程你是没有间断的。突然你因为某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很微小的事件,你一下子就可以突破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个难解之谜,所以就能达到“顿悟”。

顿悟何解???

梁茂春教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挺好的。现在有一个词叫“脑洞大开冶,有点类似“顿悟”的意思。通过某一件事或某几句话,一下子把你的思路打开了,把一团乱麻理顺了,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顿悟”。但是“顿悟冶又必然是建立在“渐修”之上的。修行啊是要慢慢地读书,要静静地去思考,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一直都在琢磨”,要心无旁鹜地排除外界浮躁的事物,然后你才能够有希望进入“顿悟”的境界。

如何能够达到“顿悟”的境界?我说不清楚,我还没有这样的水平。或许这就是一个根本说不清楚的事情。刚才我引用了惠能的话:“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句话你也可以理解为:达到“顿悟”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你自己。套用《国际歌》里的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所以你首先必须要有自信:我的心里有这点智慧,能够达到自悟。我能!我一定能!!

具体到如何通向自悟,我建议同学们不妨采用几个方法来试一试:

一,学习法;

二,静思法;

三,怀疑法;

四,历练法。

学习法就是向导师、高僧们学习,你们听课就都是学习,也可以通过读书和思考来自学。惠能听了他的师傅弘忍讲《金刚经》后,突然如醍醐灌顶,头脑立即开窍。这是“顿悟”的最典型例子。

静思法是指安静地沉思冥想,在幽室,或在水边,或在山中,或在竹下,也可以就在闹市,凝神敛气,专注一心,思考问题。关键是要心里干净,就像《心经》说的,要“心无挂碍”“五蕴皆空”“远离梦想”。这有点像“打坐”,有点像练气功。静能生慧。在静静的思索后,有时思路能够茅塞顿开。

怀疑法是指敢于怀疑,敢于怀疑一切旧说,敢于怀疑权威的观点,敢于怀疑一切条条框框。正如古人所说:“疑乃觉悟之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历练法是指到人生的壮阔大河中去经历风浪,去领受生命烈火的淬炼,经历曲折,历练意志,接受考验和身心砥砺。大的磨难会有如出生入死一般,有时又会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大磨难有时会带来大省悟,这就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经历了这样的“顿悟”之后,你对音乐的感受会有明显的超拔。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愚司马迁列举了《周易》《春秋》《离骚》和《国语》等一系列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他们都是作者在受到了各种人生灾难之后的产物,司马迁的结论是:磨难产生好文章。

实际上,以上几个方法是互联互动、互相配合的关系,它们都属于“渐修”,这是通向“顿悟”的必由之路。

例证来了!

我推荐给大家阅读的金湘的文章《从掖三天路程两天到业到掖原野业、掖楚霸王业》,就生动地讲述了金湘自己在新疆劳动改造时受尽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苦厄,终于在一次大地震中突然“顿悟”的具体过程。

年,22岁的金湘是一个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的青年学生,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他有一次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时说:“我曾经想过:我们中国有没有个人崇拜呢?”后来,他被错打成右派分子,说他“以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的形式恶毒地向党进攻”。他的另一“罪状”,是“向同学介绍资产阶级反动没落文化的代表斯特拉文斯基”。以后金湘被分配到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劳动改造,前后共二十年。

金湘感到非常的委屈、孤独、痛苦。他说:“我热爱党,我从来不反党,我都是根据党的要求来做的,我努力劳动,积极改造,得到的却都是不信任和批判声。”金湘非常想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学习民间音乐,也不给机会。后来他利用一次古尔邦节放假期间,去了天山南部的阿瓦提地区,那儿是“刀郎木卡姆冶中心地。离阿克苏大约有二百里路。怎么去?只能坐拉棉花的车,去的时候车还是空车,回来的时候车装满了棉花,金湘只能爬到棉花垛的顶上,拽住了绳子,来回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没有从车上摔下来丢掉性命就是很幸运的事。

冒着危险去学习民间音乐,那是金湘最快乐的时光。但是更多的时候金湘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承认他这个“摘帽右派冶的生命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生活的磨难,都是属于金湘的“渐修”,慢慢迎来了他的“顿悟”。

金湘写道:“年秋季发生在中苏边境的大地震对我是一个顿悟点。当时我正在天山南麓的大地上劳动,……突然,那沉雷般的吼声自远而近,大地如海浪般汹涌起伏,随着海浪的波动,我晕眩飘忽,不能自已,仿佛置身于浩渺的宇宙之中……刹那间,我突然悟出人类何其短暂,个人更是渺小。在这同样的时空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一样微不足道!……这一精神上的超脱与自我解放,不仅让我度过了那漫长而孤独的‘划清界线’的岁月,更顶住了接踵而来的‘文革’中残酷的‘劳动惩罚’”。

“顿悟”这个事情确实比较抽象,很难讲清楚。金湘“顿悟”的故事非常生动和形象,足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发。所以我引用了很多他的文字来说明这个问题。一般来说,磨难的深度和顿悟的程度是成正比的。金湘在顿悟之后放下了许多思想负担和心灵挂碍,一心一意地、不倦地深入生活,学习民间音乐,终于触摸到了民间音乐的生命脉动,又用在他的创作之中,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所以,当一个人遇到命运的困厄、疾病的折磨、情感的磨难时,不要灰心。这是“天将降大任于你”的先兆。通过苦难,达到胜利,你会获得“顿悟”的飞跃。

五、要创新思维

梁茂春教授:“创新思维冶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一切成功的人士,都是因为他具有了成熟的创新思维。音乐学研究生,是一种高层次的音乐学研究人才。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应该是尖端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工作。音乐论文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这是音乐论文生命之所在。

建议同学们要树立这样的危机感: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创新思维的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空间。我这话绝不是在吓唬你们!

如何获得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是音乐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需要随时思考的问题。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创新思维的获得,最终是要靠个人努力的——就像上一节说过的,要靠你个人的悟性。

创新思维具有许多特点,如它的新颖性、独创性、反常规性、奇异性、探索性、幻想性等等。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究竟如何来做?我们不妨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到底如何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学会养成“问题意识”,养成“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这句话来自于毛主席的教导。刚才我讲到了前人的“大疑则大悟……”,这也是在提倡“疑问意识”,和我们所说的是相通的;

第二,要树立敢于否定权威的意识,不迷信专家的陈说,不轻信权威的结论;第三,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逆向思维法,即“反思法”。应该掌握这种与正常思维相反“反常思维”;

最后,要主动地参与学术论辩。《易经》中说:“学以聚之,问以辩之”余,正是这种提高学术能力的论辩方法。具有了“论辩意识”,你的文章立马会变得鲜活和灵动。这一部分的参考文献是我在年发表的《创造思维———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一文。

提问环节来了!

金秋同学:在创新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写作,在写作上我们可以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再进行研究,这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但就创新而言,最“省事”的就是在一个空白的领域进行选题和写作,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您怎么看我们选题上的“创新”思维?

旁听者提问:我是赵维平老师古代音乐史方向的研究生。我的问题是:像我们古代史研究,都是越老的东西越好,那么在古代史的研究中,有什么创新思维呢?想请老师给我们指一个大的思路。

赵维平教授:我先来回应一下吧,先回答金秋同学提出的在研究中从“有”到“有”、从“无”到“有”的创新问题。

我认为不管是“从有到有还是从无到有”都可以研究,并提出你自己的创新观点。这里首先要有学术史的调查,在自己所研究的这一领域中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对前人的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你的观点与建议,这就是创新。对古代史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两个层面。

第一,是新史料发现对古代史的空白填补,这具有创新意义。

其二,通过大量的读史建立一种与前人不同的、崭新的观点,并对前人结论或者不全面的见解甚至错误观点做出纠正,尤其是对具有权威的观点,具有深厚社会影响力的观点驳斥和完整、清晰的正确梳理,形成一种正确史观就是一种创新。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深入的研究,缜密的思考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不然难以达到批评前人的观点。

旁听者提问:

旁听者问:现在我们做学术,都说要创新,那您刚刚讲的第一是找一个空白点去填补,第二是把自己的观念丰厚起来,但是我是搞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刚刚赵老师也说,现在西方大的作曲家、音乐家已经被研究透了,只能去找一些中、小的作曲家来研究。但是我有一个想法,中、小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没有被







































北京中科忽悠
包食宿文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nr/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