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2017考纲修订原因变化

考纲修订原因+变化+备考建议

以前的高考大纲中,现代文阅读总共有3篇:1篇论述类必考,1篇实用类和1篇文学类二选一。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取消选考模式,实用类和文学类均被调整为必考。

这样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训练考生的快速阅读和信息筛选能力,毕竟这是大学学习的必备技能。高中生要知道,大学里经常会布置一周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篇小论文的“日常”作业吗!教育部还希望考生未来既能迅速搞懂RPG手游的人物设定(实用类阅读),又能领略霸道总裁文里的爱恨纠葛(文学类阅读)。

I.考核目标与要求

(去除了16年的“I.考试性质”,将16年“II.考试内容”分为现在的“I.考核目标与要求”和“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16年有“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16年此处分段)根据(16年为“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16年无逗号)组成考试内容(16年为“必考与选考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删去了16年“把握文章思路”,并将16年为第(3)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入此条)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16年为句号)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16年为分号)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16年为“欣赏”)作品的文学形象,(16年有“赏析作品的内涵”一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16年为“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16年顺序为“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16年有顿号)整合信息,(16年为句号)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16年有“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16年有“基本”二字)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16年有“所”字)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16年有“的”字)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6年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列为第(5)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正确使用(16年为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6年为第(1)点)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16年有注释,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⑴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16年有“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

用语(16年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标准依据,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每年的高考考试大纲都会进行部分内容的修订。年的高考大纲是近十年来修订幅度较大的一次,体现了对高校人才选拔和基础教育导向的新要求,具体内容变化最显著的语文和物理两个科目:过去在语文命题的要求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二选一,修订后都改为必考内容。物理科目的变化是把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改为必考。在数学、历史、地理、化学四科中,由于部分选考内容的相关知识要求已经在必考内容中有所体现,因而这次进行了删减,避免重复考查。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核内容

  此外,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等内容。据专家介绍,考试大纲的修订完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只要中学按课标要求开齐选修课,就不会对学生学习内容造成额外负担。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组成专家团队,分五个片区赴各地进行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宣讲解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目前对于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如何命制,有两种解读:一是实用类阅读和文学类阅读都成了必考,考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出题人出哪一种就只能做哪一种。另一种解读是,现在是3篇都必考,要做的现代文阅读题的数量从2篇涨成了3篇。假如其他题量不被压缩,那就只能自己提速了……

备战年语文高考,提高阅读做题速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修改备考计划。有的学校以前是从实用类和文学类两种阅读题型里面选择一种来专攻(很多同学一直在练习人物传记类的,因为相比小说而言,人物传记更好读、更好答,也更容易得分。教师教学中也会相对淡化文学类文本的比重,因而这种选考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现在得两种类型都要掌握!所以,如果说、两年高考变化最大的是作文,那么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阅读。

其次,古代文化常识、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在、两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中已出现,现在只是明确地写到考纲中。需要注意的是,古诗词鉴赏,以往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更多“套路”性的题目,以后就很可能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了。

如果认识了本质规律,其实考什么都一样。备考时偏重或者放弃某种体裁,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是不明智的选择。语文试卷好比一张餐桌,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面条:重庆小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河南烩面、陕西臊子面……从本质看,都是面做的食品。难道由拉面改成刀削面,还需要为吃法琢磨半天?只要我们从语文的实质出发,牙口好,胃口好,什么样式的面条真是无须大惊小怪。

一、大纲修订内容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二、备考注意 

  A、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要两手抓

  从修订内容看,语文将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阅读是比较难得分的,两类文本阅读变成必考后,语文的题量会非常大。将来,学生语文学习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张定勇表示。

  据省实验中学教师崔矿山介绍,文学类阅读文本,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我们河南用的考卷考察的以小说居多,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等,考察的以传记为主。

  这两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时,学生可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

  如今,这两类文本阅读成为必考后,备考时学生要两者兼顾,不留盲点。

  B、提高阅读速度,否则可能答不完

  “以往,文本阅读的分值是25分,变成必考后,如果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同时出现在考卷中,要么分值会下降,要么总分会增加。”张定勇和崔矿山老师都表示。

  不过,目前并没有传出语文分值增加的风声,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变成必考后会怎么考,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阅读量会增加。

  另外,大纲修订内容的第二条也明确,要“适度增加阅读量”。

  以往的高考大纲中,现代文阅读共三篇,其中一篇论述类文章阅读是必考内容,而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则是二选其一。现在三篇都是必考,等于增加了一篇阅读。

  一篇字的文章,阅读加答题的时间约在15~20分钟,如果其他题量没减少,考试时间不变的话,就意味着语文高考答题时间将更加紧张。

  有语文老师预测,阅读量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作文的写作,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答不完试卷。

  因此,从现在起,高三的考生要更加重视阅读,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水平,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C、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这两年,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已经在考查了。

  这次大纲修订中提到,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今后,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可能会更具体化、精细化,备考时可以将古代文学这块再拓展下。

  古代文化文化常识包括官职、纪年、节气、习俗等,内容比较多,需要平时积累,不能“临急抱佛脚”。

赞赏

长按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nr/1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