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一个人提出来的问题,都可能会是大家的共性问题,只不过大多人仅仅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并不会找人解决。
——题记
今天,奇奇怪怪的论文发表知识又增加了!
话题:发期刊论文,并不是篇幅越长越好,有时候简洁也是一种美!
现在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论文写的越长越好,一长遮百丑,一短毁所有。”
不无道理,但是太过绝对。
今天遇到一个作者,文章有1万5千字,想发普刊,但是文章已经无法删减。小编没有看到文章内容,如果说文章的参考文献是以注释的形式出现,或者文章里面有图表内容,那折合下来的字符数只能多不会少。这样长篇大论不适合发普刊,甚至字太多,以至于发学报也不怎么合适。
所以就有了本文的话题,论文到底是长了好,还是短了好,你怎么看?
01
上有政策,下有误解。——来自期刊市场的整改反馈
还记得19年之前的论文有多好发吗?1版可以发,版面费超级低。
19年10月前后,知网第一次对所辖期刊进行整改处理,之后三年内,在国家出版总署的倡导、三大数据库的督导下,期刊纷纷调整论文发表要求。
当年参与过论文发刊的人想必印象都比较深,当时只是抽查期刊滥发论文现象。国家整改期刊,目的是提升国内期刊的整体逼格,让学术发表朝着优质的目标前进。但是上面的政策落实下来以后,就变成了,简单的执行标准“三版起发,字数增加。”
要说期刊的理解错了吗?不一定,文章长不一定代表质量好,但是文章太短真的很难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所以期刊整改的方向虽然有点偏,也算是摸到一个点上。如果在这个的基础上,真的把文章质量把控好,好文章再录用,差的文章一律弃用,那可能就真的上道了。
要我说,这三年的整改,流于形式,而不深究核心。虽然字符数提升了,但是灌水文章太多。以前虽然发一个版,但是作者是真的有话说,有东西写。现在提升3个版发,很多作者都即便有东西也写不到字,只能凑字充数。期刊方面创收更难,作者写文章难,发文章成本也变高了,学术发文质量不足的现状依然没有很大的改观。(不对,还算OK,最起码没有再爆出来,有熟鸡蛋孵小鸡的事情了)
02
篇幅可长,也需设限。——来自不成文的规定
起发字符数=最低发表字符数,如果你的文章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期刊是不会收的。但是论文太长也不好,期刊也不太愿意收。
期刊有自己不成文的规定,即有最低限制,也有最高限制。不过,很少有期刊会公示最高限制,毕竟作者方的论文不太容易超出最高标准。从期刊角度来说,如果真的有质量,当然可以。但是很多文章就只占了“繁琐”二字,翻来覆去讲,通篇废话。这样的水文直接拒掉就可以了,而且太长的文章,有时候也会影响阅读和审稿。
但是真正有水平的文章,原文作者一般也不会自降身份去发普刊。假设编辑部真的收到一篇来稿不错又超出限制的文章,一般会在返修时,对篇幅超限的论文要求紧缩,避免失控。
从作者角度来说呢,文章太长,其实对自己也不太友好。期刊自主经营的时代,论文都是按照版面收取费用的,版面太多,相应产生的费用也会越多。
注意:这里以一般期刊为例,像高质量普刊、个别学报、核心期刊不再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这些期刊收录的论文动辄十四五页,实在让人望之生畏
03
精简有效,不刻意。——不以长短论英雄
短的文章有多短?
年发表在《应用行为分析理论杂志》上的一篇关于作家出现写作障碍的论文,除了标题、作者信息和审稿人推荐意见,什么都没有。
匿名审稿人的评阅意见很奇特:“我用柠檬汁和x射线仔细研究过这份稿件,没有发现设计或写作风格的任何缺陷,我建议它不经修改就出版。很明显,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简洁的稿件——但它包含了足够的细节,让其他的研究者能够复制Upper博士的失败。与我从你(指给论文审稿人寄审稿邀请的编辑)的其他稿件中得到的所有复杂的细节相比,这份稿件的评审令人愉快。我们当然可以在杂志上找到这篇论文的地方——也许是在空白页边上(即同意发表)”。文章不包含任何内容,暗示的结论却很显然:找不到解决写作障碍的方式。
长的论文有多长?
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论文发表在《数学年鉴》上,长达页。虽然是这么重大的问题得到证明,作者怀尔斯因此获得了许多数学大奖,但由于文章太长(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