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一调查丨严打学术造假,其他国家有这些妙招……
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大瓜”,莫过于演员翟天临“学霸人设”事件。因为直播中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他被曝出论文涉嫌抄袭,一时间舆论哗然。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其他国家是如何应对的呢?
爱沙尼亚
全面引进侦测软件防学术剽窃
爱沙尼亚全国高校系统自年起,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全面引进了软件“剽窃侦测系统”,以侦测教育及学术界的剽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据介绍,这个侦测软件可以对高校教育和学术数据库内的各类考试论文和学术研究论文进行单一或群体的智能化侦测,并得出是否剽窃的结论。
被侦测的论文包括那些来源于英语材料的爱沙尼亚语论文和来源于爱沙尼亚语材料的英语论文。
塔尔图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说,软件的开发和在高校教研系统的应用,对于防止和杜绝学术造假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保护学生、教师和其他教研人员学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为打击学术剽窃造假提供参考。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而不是侦测剽窃行为。
美国
专业期刊设“关卡”设专门机构追查
在美国,科研成果报告能否在相关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是评判该成果是否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因此,专业期刊是美国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关口。
在美国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一般都要经过几道“关卡”。以美国著名专业期刊《科学》为例,该期刊有一个专门的审稿编委会,由来自全球的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他们负责审定提交给《科学》的各类论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这些论文中只有约四分之一能通过编委会审查。此后,该期刊还会请外单位专家对论文匿名评议。
对于“高风险”论文,这份期刊的审查工作异常严谨。所谓“高风险”论文,是指那些可能与人们直觉相悖的科学发现,以及有可能引起媒体或政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