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电大小学教

探究小学教育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研究、讨论的主要方向,也是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小学生对独立思考的判断和认识,重点   小学教育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生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种学生必备的能力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一、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和要求

  (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

  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不借助外部条件的情况下,独立探究、完成并解决相应的问题的能力,它属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探讨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甚至是在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项所有学生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强化与巩固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倘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就可以在学习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树立自信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要求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教学几乎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难以高效地内化所学知识,无法独立建构有效的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较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接受自主、独立的思考方式,进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探索,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养成热爱思考的良好习惯,转变过去被动思考的状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教师需要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作为教学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独立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对学习始终保持热情,在这个基础上丰富学习体验[1]。

  二、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比较重视,针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许多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目前,部分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未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时,只注重简单的概念和公式的传授,没有将内在的原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可供学生进行探究的资源较少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从小学教育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教学仍然局限于课本教材,可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素材和资源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中搜集相关资料来完成备课,选择适合小学生探究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繁忙或者信息化意识不足,并没有主动运用这些平台来实现教学资料的拓展,这导致教学活动只是围绕着教材展开,没有向课外拓展,探究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延伸,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偏低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没有较高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时,可能会因为问题复杂选择放弃,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不愿意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参与课堂的,如果提问方式不当或者问题难度不合适,很多学生就难以真正地参与课堂,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三、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

  要想让学生具备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要传授给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专家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内容,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独立思考。教师还要主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念,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切实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小学教育教学中   (三)注重课外问题拓展   知识主要源于生活,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这些知识包括课程中的相关概念、公式,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适当引入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当怎样在生活中应用知识,避免生活与学习出现脱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6]。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应当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来理解新知,同时也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问题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   (四)家校共育   学生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学生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直接代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独立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表现,并配合教师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遇到教育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电话、   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要素,只有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发现知识的璀璨,只有独立思考,学生才能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做好整体的教学优化,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指明方向,积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郭平.独立思考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重要分析[C]//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出版者不详],:-.   [2]王義仁.浅谈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4):80-81.   []李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Z2):1-14.   [4]单丽萍.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教学中的培养路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14):65-66.   [5]张红坤.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黑河教育,(05):26-27.   [6]李茂芳.家校协同,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文教资料,(10):15-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2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