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廖宏因在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PiersJ.Sellers全球环境变化职业中期奖(PiersJ.Sellers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Mid-CareerAward)。这是该学会首次将这一殊荣授予中国学者,也是对廖宏教授在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及其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充分肯定。
廖宏,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科技部项目等。多次担任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相关章节的首席作者。在NatureClimateChang、NatureGeoscience、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科学论文余篇,论文近5年他引次。
天才少女爱理工,巾帼何曾让须眉
小时候唯独不太喜欢化学,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圈,最后竟做了大气化学的研究。回首过往,廖宏十分感慨。在中小学期间,她的成绩常常名列全市第一,16岁时,廖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女。
是父母帮着选的,因为觉得工作稳定,适合女孩子。读着读着,廖宏却真的爱上了气象,她可以充分享受钻研气象的乐趣。从北大硕士毕业后,廖宏工作了四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而且是从零开始学化学。她表示,工作后才发现知识的积累是多么重要。
独辟蹊径登顶峰,找准两条科学线的交汇点
在上世纪90年代,大气环境这个科研领域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廖宏敏锐地察觉,不出十年,大气环境将成为地球科学里的一门重要交叉和前沿学科。而事实也证明,她选对了方向。气象与化学相结合,让她在大气污染物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这一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国际领军科学家。
寻找到两条科学线之间的交汇点,廖宏觉得自己何其幸运,但一句轻描淡写的幸运背后,离不开经年的奋斗与积淀。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本就是两门相对独立但关系复杂的学科,要对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繁杂的耦合,远非易事。好在时光并没有辜负她的才智与汗水,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列出的两个能进行大气化学-气溶胶-气候双向耦合研究的模式中,廖宏年研发出的模式不仅位列其中,且早于英国科学家两年,成为被IPCC承认的全球最早实现双向耦合的模式。
廖宏教授(左三)与IPCC第一工作组主席(左二)等人合影
年刚学成回国时,国内对于大气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