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沉积学将进入一个迅速发展同时面临诸多挑战的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及时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明确契合我国沉积学发展并服务于国家需求的重大战略研究方向,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由王成善院士负责的“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于年正式立项。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沉积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编.北京:科学出版社,.4)一书即是上述项目成果,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撰写而成的。本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还兼顾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态势与国际地位,同时更多地阐述了中国沉积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以及设施建设和建议。另外,本书还对沉积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必要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书确定了沉积学各分支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
前寒武纪沉积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早期复杂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大气、海洋和构造作用与早期生物演化之间的关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沉积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是现今生物沉积过程,后生动物与微生物关键转换期的沉积过程,运用现今类比手段反演前寒武纪生物沉积过程。
能源沉积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海陆相细粒沉积学,储层非均质性、非常规储层表征与深部储层极限,砂岩型铀矿、煤系等沉积系统,气、液、固相矿藏空间有序沉积与共生规律。
盆地动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复杂多期叠合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研究,物源区地貌演化和源-汇系统,盆地深部地质流体与成岩作用。
古地理重建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国小陆块群聚散的古地理演变过程,重大生命环境事件的关键古地理条件,中国地形格局演变的机制与过程。
现代沉积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深水沉积过程观测,源-汇体系的现代过程,现代三角洲体系,人类活动的沉积记录,现代生物沉积过程,现代细粒物质沉积过程。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沉积体系的控制因素,第四纪环境研究作为沉积驱动力、过程和产物的天然实验室,源-汇系统,沉积控制因素的物理和数值模拟。
沉积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重要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化学记录及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大时空尺度地球表层系统地球化学循环与演化,化石能源及其他沉积矿产形成机理。
深时古气候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古气候变化驱动机制,精确的年代学约束,海-陆相互作用以及生物、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史时期水循环过程,碎屑沉积物中气候和构造因素的定量研究。
结合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中国区域的沉积特色、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及中国沉积学研究基础,本书凝练了中国沉积学未来四个重要学科发展方向。
一是温室地球地形重建:从构造尺度到轨道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和水循环。包括构造地貌学研究,古地理重建和流域盆地研究,温室地球古气候重建,温室世界水循环过程与机制。
二是关键转折期的沉积过程和地球化学响应。包括微生物与后生动物转换期,古生代生物灭绝事件,中生代大洋缺氧事件及海陆相互作用。
三是源-汇系统:从造山带到边缘盆地。包括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沉积响应,中国大河水系演化,南海沉积体系,中国黄土沉积。
四是前寒武纪沉积:长周期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沉积过程。包括微生物岩沉积,早期生命演化与地球化学循环,“雪球地球”事件的沉积响应等。
在对上述学科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在适当时候组建国家级沉积学实验室,并在已有的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一些专门化实验室,购进仪器设备,健全高校沉积学专业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设备。
同时建议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改革完善专业人才与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逐步摒弃以论文数量、引用量和期刊级别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机制,强化代表作制度,适度增加同行评审,强调学术和社会服务贡献评价。
建议教育部针对沉积学人才制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沉积学各研究领域的接续力量源源不断,促进中国的沉积学蓬勃发展。
本文摘编自《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沉积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编.北京:科学出版社,.4)一书“摘要”“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ISBN-7-03--6
责任编辑:张莉王勤勤
本书概括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沉积学各分支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中国的研究基础和特色优势,明确了中国沉积学的国际影响与地位,拟定了各分支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剖析了中国沉积学教育和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前沿、国家需求、地域特色和研究基础,凝练并提出了未来10年中国沉积学领域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本书旨在为沉积学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促进沉积学在支撑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产生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书适合沉积学及其他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国家学科规划和项目规划单位的相关人员阅读。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