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我来读文献rdquo第

受疫情影响,第66期“我来读文献”

《面向学习的测评:一种系统的方法》活动已延期至3月份。活动计划也改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引(3月1—6日);第二阶段专著正文阅读(3月7—24日);第三阶段扩展阅读、思考与实践(3月25—31日)。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建议的思考题,阶段结束的当日(即3月6日、3月24日、3月31日)晚上19:00—21:00集中在线答疑、交流与讨论。

第一阶段线上论坛于3月6日19点进行,本活动吸引了众多对语言测评感兴趣的读者,当晚讨论气氛热烈。

一不小心错过活动?想了解更多内容?小编将为您倾情分享本次线上论坛的干货,欢迎阅读学习!

领读专家:

辜向东,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兼语言测试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高级学术研究顾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外文学会语言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通讯评审专家。

线上答疑整理

本次线上答疑采用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的方式。除了“总引”部分的内容,读者提问还涉及学习、研究的方法等多个方面。辜向东教授、东华理工大学李玉龙老师(本期所读专著的书评和导读的合作者)和中国矿业大学李廉老师(辜老师编外指导的青椒)进行了解答。

1.关于写书评方面我感觉不知道怎么下手,想请教您和其他老师:

1)书评有没有什么格式和结构要求?

2)是否需要旁征博引来支撑观点和论据?

3)我看了您分享的研究生写书评的总结,感觉理论基础不需要太高也可以尝试写书评是吗?

4)有人说,写得好的文献应该是很容易看懂,不那么拗口,而不是术语堆砌,您觉得是这样的么?

5)读经典很重要,但现在的书太多了,很难选择。如果有经典导读的书单就好了。

辜向东:

1)每个发表书评的期刊都有具体要求。

2)因为篇幅有严格限制,不能旁征博引。但写作者起码要读几轮文献:(1)专著;(2)专著作者相关文献;(3)其他学者相关文献;(4)目标期刊样本书评5—10篇。

3)研究生能够写作书评并发表,基本上要有阅读上百篇高水平期刊文献的基础,尽管很多文献他们未必真读懂、读透了。不管能否发表,我个人认为书评写作是学术起步训练的第一步。

4)读懂、读通、读透一本好书是最基本的要求。越是深入浅出越能彰显水平。重要的是在做中学。

5)选择不难哦,看自己领域和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文章,最佳著作奖、最佳论文奖获得者的著述,最高水平会议主旨发言人的著述,终身成就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的著述。真正难的是坚持每天输入,让输入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必须。

2.我一直有个困惑。我虽然读到研三了,但是自己很少写东西,导致现在自己在写作方面有很严重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写作任务也会拖延。所以想请教您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辜向东:

这个问题比较具有共性。关于输入和输出严重不足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我的一个比较实际的建议是:第一,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中文英文都可以)。第二,写读书笔记。看一篇文章一定要写东西,提一些问题,做一些总结。坚持每天都做一些,可以读英文文献,用汉语写读书笔记,以帮助内化和转化,检验读懂多少。第三,要实践,找到一个研究点,然后扩展,比如写综述和做实证研究。

3.如何取得书评写作授权?能否请您分享国际专著书评写作的申请步骤,跟出版社还是跟作者申请?国内发表书评需要授权吗?

李玉龙:

第一,关于如何取得书评写作授权。首先作者必须得找到书评主编的邮箱,但有些时候期刊网站不会直接把书评主编的邮箱挂出来,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间接联系上书评主编。以InnovationsinEducationandTeachingInternational为例,期刊在EditorialBoard中留了助理编辑的邮箱,这时我们不妨先试着联系一下。申请书评授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自我介绍(身份介绍、相关成果与优势简介),对书的内容与价值进行简介,表达申请授权的意愿(含可以交稿的期限,一般2—4周)。总体而言,邮件既要热情诚恳,又要体现出自身优势与书的价值。一般而言,对方会在2周之内回复,如果没回复可能对方太忙或者在休假,当然极少数期刊压根就不会回复。如果对方回复,一般就会授权。如果不回复,我们还是要尝试再联系一下,把先前的邮件也一并抄送。需要注意的是,和书评主编或助理编辑联系前,要斟酌文字,尽量不要出现语法错误,如果可能,最好找团队反馈一下。第二,关于书评写作的申请步骤,首先要第一时间获得好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1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