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最近一篇钱伟长老先生于年在《应用数学与力学》上发表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亮点在于这篇文章无参考文献,文章投稿时钱老已88岁。在参考文献部分写道: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文中有关小挠度的理论在一般的材料力学书中都能见到,有关非线性大挠度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其近似解法,亦是首次在本文中提出。本人未见过宁波甬江大桥的设计,但曾到现场参观过,只是未曾听见有关技术人员具体解说过,有些江宽、高差和两端接不上的数据,只是目测估计的,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谅解。关于文章和作者过分的解读和炒作是没有必要的,但看到这个参考文献给我一种莫名欣慰之感觉。因为最近在修改和评审硕士学位论文,一旦翻到学生论文参考文献部分,头就有点大。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大家最不受重视但又问题最多的地方,问题主要包括:①大多论文参考文献都是利用软件插入,后期不进行格式的手动修改,存在各种排版错误,如人名、大小写、斜体、标点符号、格式、卷期、引用类型(文章、书籍、专利等)等等;②参考文献与文章内容不统一,这个不好检查出来,但很常见;此外很多应该且必须引用的地方无引用,引用1篇即可的地方引用一堆;③参考文献顺序与文章不统一;出现多个相同的参考文献;出现未发表论文/论文等等其实无论在写学术文章或论文时,参考文献最能反应一个人的态度,参考文献整的立立正正的,论文一般都没啥大问题。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排版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你的引用是否真的适宜。在现实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引用情况,主要包括:①不引用:故意不引用直接相关的文献,要么是利益冲突,要么是故意不让审稿人发现,这样可能会降低自己文章的创新性。这种情况称为匿引,是一种非常“不学术”的行为;当然,很多时候作者并非故意,而是阅读量有限没有读过相关文章,或者在写文章时真的忘记了,这种非故意的漏引还情有可原;②乱引用:引用的文献与自己的写作内容不能说是关系密切,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好多时候作者都没看过引用的文献,这必然是不负责任的,颇有搞笑之嫌;③造引用:就是故意引用某篇或者某人的文章,使得文章成为高被引论文(甚至学者变成高被引学者)。这个主要是和近年我国的论文评价/学术评价/学科评价的风向标有关,正常的引用无可厚非(引用论文和你的文章有一定关系),如果真的关系不大,就强制的人情引用,或者一篇文章引用某个人几十篇论文,这也着实有点过分。我个人写文章,最常犯的的毛病是漏引,说明自己看的文章还远远不够,掌握的动态比较片面。怎么办?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我共勉。
附:钱伟长院士何许人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1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