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特辑哲学入门二三事学长学姐谈二

//

林钰丰同学为南京大学哲学系级本科生,学术兴趣方向为德国观念论(尤其是晚期谢林哲学)和古代哲学,曾参与并获得南京大学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南京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本期学长学姐谈,我们邀请他来对哲学入门二三事分享经历与看法。

(1)请问你与哲学结缘的契机和触发点是什么?

我其实没有一开始就很明确地要把哲学作为我的专业。我个人比较喜欢静思,但是到底选择文史哲等等哪个方向,以前并不明确。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还蛮想转到理科专业的,因为我发现我对文史的积累和兴趣都不是很够,虽然擅长做一些很细节、琐碎的考证,但是缺乏能够建立一种大的叙事的能力;另外我比较喜欢数学,喜欢推导性的,思辨性一点东西。最后我在人文大类分流填志愿的时候,一开始填的是历史专业,在最后的三小时前才改回的哲学。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看了一些张志伟、赵敦华老师的教材,觉得可能哲学的基础大家也都不太有,我似乎好像读了一些些书,基础会好一点,就选择了哲学专业。后来选择外国哲学的原因就是,读了一些外国哲学的原著,像当时大一上学期上王恒老师的西方原著选读的课读到了《忏悔录》特别吸引我,也奠定了我对存在论神学的兴趣。我当时也觉得会说很多门外语,像刘鑫老师,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也是一种扎实的学风的体现。所以这样的一些人、一些想法,支撑着我走上西方哲学研究的道路。

所以综合来看,我大一时是比较混沌的状态,广撒网,去尝试各种可能性,最后把这个自己可能喜欢的领域敲定到了哲学的范围。这可能也是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学了之后发现哲学的确很触动我。

我认为在当下的功利化的社会环境,哲学思考提供给人们一种内心的的支撑和慰藉。比如说我有段时间去读颜世安老师《庄子评传》,它里面提及庄子的一些想法,关于孤独等等,很能够触碰到当代人的心灵深处的脆弱,同时,这种思考给我们一种支撑。包括古典哲学对什么是良好生活的思考,真的是我心灵反思和精神支撑的源泉。

另外,在更大的层面,我发现在阅读哲学史的过程当中,面对各种哲学观点的同时,它也使我对社会的人性、不同人的思考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事实上日常中人的思维方式已经出现在了各种哲学史、各种二手文字当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研究不是与日常生活断裂的,事实上,所有过往的哲学思考,都复现在当下的每一个个体上。所以学了哲学,你在到处都能看到它。

(2)走上哲学的道路确实不易,那在你看来,何为哲学“入门”,又该怎样入门呢?

我觉得哲学入门,从专业的研究角度,可能是哲学方法论层面的论题。就是说比起记忆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层面的掌握是更为重要的。所以了解老师是怎么写作论文、如何使用学术语言、如何获取资料、如何做笔记很重要。如果具体到面向新生层面的话,像《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之类的书,能教会你如何把日常的零星所想,以清晰的方式表达为哲学问题。这样的能力在新生阶段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哲学入门对一个新入大学学习哲学专业的一个同学来说,大概就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就是如何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把你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进入到哲学学术讨论语境当中。第二个层面就是研究方法的入门,需要听课、广泛的阅读,来了解在当下学术体制中,如何写作、如何思考。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哲学入门多么困难。因为哲学本身就说,人的本性就是求知。人的本性当中就有学习哲学的一种冲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有畏难心理,觉得哲学好像离大家特别远,或者是个高深莫测的东西。事实上哲学并不是一个被渲染的很神秘的东西。

(3)入门书目与经典书目优质版本推荐

我认为更根本的能力是自己查找到需要的书目跟信息的能力。了解如何获得书籍、论文等信息的渠道,可以帮助你节省很多时间跟不必要的麻烦,对更快地进入学术研究也更有帮助。我比较推荐斯坦福哲学百科,全面而且权威。查找中文的书籍的话,豆瓣是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加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20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