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如何横扫六国,成就

北京手足癣专业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641.html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高度评价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历史长河中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劳民伤财,凶残暴戾,追求长生不老,好像这些不好的词汇都用在了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或许无法从任何的历史文献中找出属于他的那份美好,但每个人都会有他的长处,其实他曾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就是嬴政。

自古以来,历史上有多少文人雅士都对秦始皇进行了批判,可其实,始皇的才能不只在于继承了秦国百年以来的基业,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寻,也有太多的我们没有深入去了解过。就像清末思想家章太炎也在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年幼置身赵国,受尽侮辱

秦始皇(赢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嬴政是庄襄王还在做安国君时出生的孩子,母子二人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还有孩子二十多人,于是赵姬在生嬴政之前就在赵国做人质,而嬴政自小就在赵国出生。

当时的秦、赵两国关系日渐恶化,两国之间不时会发生战争,嬴政自小在异国备受冷遇,他的生活在异国十分困窘,十分失意,在赵国年幼的嬴政总是受到排挤与鄙视,但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嬴政也没有放弃自己,艰苦生活没有让幼小的嬴政甘于平凡,他从小就立志长大之后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想要为这世界做出一些功绩。想来嬴政之后的统一中国,就是凭借了如此的一腔热血。

嬴政年幼便寄人篱下,然而他身上的坚毅与努力就已经注定了他不会是平凡人,他的一生曲折坎坷,说来是命运多舛也说得过去,然而他没有被命运的锁链缠住脚步,一步步坚定的迈向前方去。这样的嬴政,这样的始皇帝真的是我们从史书上未曾了解过的。

下令建造郑国渠,造福百姓

在秦国的上百年的发家史中,自秦国实施了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以来,自此秦国就不断蚕食各国的领土,而其中最盛的便是韩国,然而韩国为了在危机中保全自己的国家,韩王便召集众臣,而他的臣下也绞尽脑汁为韩王想了一个办法——让秦国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这个方法的目的便是让秦国耗费人力财力,不能使其攻打韩国,因此韩国派了一名间谍来到秦国,名叫郑国,此人是一位著名水利专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国渠的建造者,来到秦国他游说嬴政修建一条长达多公里的水渠,由西向东贯穿渭北高原,这项工程十分浩大,但是只要水渠建成,自此之后便可以解决关中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同时水渠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可以直接灌溉盐碱地,改变为良田,增加秦国可供生产粮食的土地面积。

秦王听见他的建议很好,便令郑国亲自监督水渠的修建,在水渠修筑期间,郑国的间谍身份被暴露,秦始皇很生气,想要处置了他,以泄自己被蒙骗的怨恨,然而郑国却极力对嬴政说:自己是间谍不假,但水渠修建好了之后对于秦国的农业是非常有利的,水渠的最大受益者是秦国,可以使关中成为粮食产地,一举解决六国的粮食问题。然而在《汉书沟洫志》中班固是这样记载的,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就像在《汉书》中所说的那样,嬴政这位有远见的的政治家,他仅从郑国的一段话中便认识到了郑国的正确,而之后更是不再追究他的韩国间谍身份,甚至是赦免了他一切错误,不再追究一切的罪过,为了让工程良好的继续下去,嬴政还让郑国继续做建筑大臣,最终郑国完成了这项利百民的伟大工程,而嬴政也将此水渠命名为郑国渠建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郑国渠。

从此中可看出嬴政的心气和大度真的是很多人都比不过的,试想如果嬴政一直纠结于郑国的韩国间谍身份,那么历史上便不会再有像郑国这样的伟大的水利专家,历史上便不会再有这道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的水渠,而秦国关中便自此不会再沃野千里,秦国便不会更加富强,最终完成了吞并山东六国的宏图霸业。

接纳《谏逐客书》,取得贤臣李斯

自秦穆公、秦孝公以来,大量网罗人才,这也让贵族在朝廷中失去了很多重要职位,招致许多不满。然而旧贵族们借着郑国间谍案,发动了一场驱逐事件,立誓要把所有的外国人赶出秦国。在嬴政10年,嬴政也害怕于很多外国人都与郑国一样,认为可能很多的外国到秦国做官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会伤害秦国的利益。

为了避免郑国事件再次发生,嬴政便下令驱逐六国在秦国做官的人,然而之后秦国著名的大臣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在知道自己被驱逐出秦国后,心中不忿,然而在他在离开秦国途中,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就是:《谏逐客书》。

这一封信被呈上之后,嬴政立即便意识到了自己驱逐外国人这件事情的不足,便立即下令停止逐客,并且将之前被驱逐的客卿全部召了回来,并且至此之后便重用了很多外国大臣,而李斯也受到了秦王的无比重用,而李斯也为了成就霸业做出了无数的贡献。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仿佛是看不出秦王的善于纳谏和求贤若渴,然而在这个故事中的秦王便是一个如此有魄力和魅力的人,他拥有那样的胸怀,那是一种统一天下的胸怀,求贤若渴,虚心纳谏,在此中,他还是一位有眼光,有度量的上位者。就如《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所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求贤若渴。他有识人之明并且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认错改错,极其难得。

主动承认错误,赢得王翦二父子

在李信灭楚的故事中,秦王又是另一个人了,他好像是有无数的人格,勤于善变,但是在此故事中,我们能看见的还是秦王的良善。自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燕四国之后,秦国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攻灭楚国,完成大统一。在这场战争的准备中嬴政问老将王翦,而王翦却回答:非六十万人不可。

当时六十万士兵几乎就是当时秦国军队的总和,听到王翦这样说,嬴政心中不由得一惊,心中充满了不敢相信,然而秦王又问当时的才建立的功勋的李信:攻取楚国,需调用多少士兵?李信回答:二十万人足够了。嬴政听说如此便打算任用李信,加上刚刚打败其余四国,嬴政自信心大增,于是派兵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而王翦早就料到此次李信出兵必会大败,于是推脱有病,回去家乡养老。结果不出王翦所料,李信带领的秦军被楚国大败,李信落荒而逃,得知兵败的消息时,嬴政大为震怒然而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出了深深的检讨,之后更是亲自向王翦道歉,后悔自己没有采用他的计策,任用李新使得秦军大败,请求王翦复出重振旗鼓。最终,王翦被秦王的诚心打动,再次领军出兵楚国,大败楚军,自此消灭了楚国。

在这场战争中嬴政信心十足,听信李信而没有任用王翦老将,就兵败而归,然而这场败仗却只是嬴政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唯一的一场败仗,这些都与嬴政的善于识人和任用贤才有关。这里的始皇慧眼识人,识别了王翦王贲父子,在自己犯错后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善于用才让他们帮自己完成了六国的统一。

秦王求贤若渴,网罗人才

公元前年,秦王嬴政13年,伴随着一阵阵沉闷而又雄壮的鼓点,一支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的军队从咸阳东门出发,为首的将军身负重任,表面上是为了降服赵国与韩国,秦军东渡,在赵国平阳大败赵国大将,斩首十万,连破赵国九城,在此中的秦军之势,势如破竹,然而秦军连破赵国九城却并未再继续攻打赵国,而是兵锋向南,直逼韩国都城新郑。

秦军大张旗鼓,攻破赵国九城,给韩国施加压力并非是为了一举拿下弱小的韩国,就在韩王与众大臣一筹莫展之时,秦将放出话来,只要求韩国派一人出使秦国,秦军就立即收兵。其实如此的大张旗鼓的秦军就是来迎接韩非出使秦国。

在秦王的权力日渐巩固时,秦王踌躇满志,但这宏图霸业中,秦王总是觉得缺少一点什么,他渴望有一个像商鞅一样的贤才来辅佐像他这样的君王。在之前的一日,为了供秦王消遣,李斯呈上几卷案牍,秦王阅后大喜,并说出:寡人能见到此人并和他谈论国家大事,那就死而无憾了。

而秦王口中的人就是韩非子,秦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声东击西,派兵攻打赵国,表面之意是要灭掉赵国,但其本意确是想要收纳韩非子这个人才。

在秦王眼中,韩非子太过独特,所以只有出此下策,让韩王迫于压力交出韩非子,让他出使秦国,但却没想到,他眼中堪比法家巨子商鞅的韩非子,在韩王眼中一文不值,不值一提。

在此中不经感叹秦王的识人之才,也在鄙视于韩王鼠目寸光,然而优秀的人之间好像就是有一种莫名的磁场,他们就像两块相吸的磁铁,冥冥之中都在吸引着对方,然而在此时的秦王比之前的他更加令人着迷,他身上的霸气仿佛与生俱来,就是一个上位者在俯视众生。

秦王对于贤才仿佛疼惜到了一种地步,在那个时期,有一位像李白一样的怪人叫顿弱,顿弱很有才华,做事却特立独行。有一天秦王嬴政要召见他,而顿弱却说:我有种坏习惯,对君王不行参拜之礼,如果要我见大王,就要特许我免除参拜,否则,谁也别见谁。秦始皇爱才心切,答应了他的条件。

顿弱在觐见时对秦王说:天下有有实无名之人,有有名无实之人,还有无名无实之人,大王可知?秦王嬴政说不知。顿弱解释:有实无名之人是指商人,地位很低却很有钱;有名无实之人是指农夫,社会地位很高但却辛苦劳碌;而无名无实之人是指大王,身为万乘之尊,却无孝母之名。

嬴政听到此处,胸中怒火满腔,但却因为顿弱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而赦免了他,并且重用了顿弱,自此之后不仅成就了顿弱,更是成就了秦国的春秋大业。此处的嬴政好像是我们从未认识过的,一个对于自己的身世无比在意的君主,竟然能够容忍别人在大众之下污蔑他,一直以来我们都以暴君的身份来定义了他,我们在看见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想可能秦始皇会处置了顿弱,并将他碎尸万段不能足惜,可是他却没有,这是怎么样的气度啊!

气度非凡,赦免尉缭

在秦朝,尉是官名,缭是名字,尉缭当时任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他主张利用军事和外交两种手段,来收买六国权臣。这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计前嫌,依旧重用相传,尉缭懂得面相占卜,他认为秦始皇面相不好,缺乏仁厚,用人时谦下,得志时吃人。即使嬴政给了他最好的待遇,尉缭还是想方设法地想着逃离,想要远离这个可怕的君主,然而嬴政知道并发现后,不但没有怪罪于他,更是更加重用了他。

始皇没有那些杀戮与暴力,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实现年幼时心中的那份执着,发展了国家,成就了自我。

世人知道的始皇帝只是焚书坑儒的,然而鲁迅先生却说:德国法西斯一烧书,中日学者们都去拿秦始皇与之相比。但秦始皇真的如此吗?不过是二世登基后,帮闲们都去阿谀奉承秦二世罢了。

秦始皇下达焚书令,只是为了统一思想。并没有毁掉农书和医书;他从全国范围招揽客卿,博采众长,发展秦国思想。但是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只延续到了秦二世。

焚书令中保留医学和农学,可现在却一部也不剩;世人不知道的却是他主动找王翦承认错误,并恳请他出山领兵;世人知道的嬴政只是杀人如麻的怪物,而《真秦始皇》的作者程步认为:秦始皇不为暴君,如果搞一个暴君排行榜,秦始皇绝对进不了前十。

世人不知道的却是他竟然能容忍顿弱见君不拜,还在众人之下讽刺他不孝;世人知道的始皇帝只是一味追求长生不老,但世人不知道的却是面对满朝文武,他的宽容,李信大败而归,却没有被杀,只是被嬴政赦免,让他和王贲一起灭齐。

王翦王贲父子俩灭了五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的贡献不可言语,功高盖世,可以说是能和汉初的韩信大将相媲美,然而韩信是什么下场?功高被冤。而王翦父子却可以安享晚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当了皇帝之后,也从没有杀过一位功臣,这又是仿佛也我们所熟知的暴戮的秦王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参考文献:

《汉书:高帝纪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20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