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人紫砂之发展前景以吴德荣老师为例

今天陈掌柜想跟大家聊一聊,文人紫砂的一个发展轨迹,以及它接下去的一个前景展望。

什么是文人壶?

早年的文人壶是指在文人尤其是有名的文人的参与,这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历代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韩美林等等文人的参与,使文人壶充分满足了壶迷的追逐传统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态。

最早有文人士大夫参与的事例是宋代的苏东坡。他设计了一款“东坡提梁壶”,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但保守地说,这大概只能算是美好的传说,采信证据不足。而时大彬、徐友泉等人也极有可能对文人壶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都因为史料不足而无从确认。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紫砂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的紫砂巨匠,他就是陈鸣远。

陈鸣远的紫砂制作技艺“年少成名,特以表之”,他看似一位天才紫砂艺术家,其实许多的成就与他和文人常联系、互学习、相结合,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鸣远先后与陈维崧、汪柯庭、杨中讷、曹廉让等文人相交甚密,在交往过程中,陈鸣远积极地将他们对自己所提的意见建议付诸实践,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在紫砂之上。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佳话:陈曼生曾经画了一枝秋菊,再自撰了几句“村夫语”刻于茗壶上:“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虽然好似日常言谈,但透露出的风趣隽永,极具幽默感。这真是“文章本是妙人写,妙人文章本平淡;莫道言语似等闲,等闲言语藏奇谈。”让人读后,大有“读汉书,浮大白”的意气风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文人紫砂在紫砂的发展上,是一个重大的跳跃,它的出现,让紫砂壶彻底脱离了简单的实用器的身份,转而成为了一种文化载体,一种中国文化的表达途径和艺术创作门类。而文人紫砂,也对紫砂艺人的要求,从简单的器具手艺人,提升到了必须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艺术创造者的转变。

文人壶的市场

文人壶作为目前紫砂市场中一个比重非常大的品类,不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是非常具有活力的。文人壶由于其大多颇有内敛朴素的壶型,搭配上文化气息浓厚的刻绘,或山水、或人物、或书法,在茶桌之上往往低调而不失光彩,凸显出使用者的个人素养,也更经久耐看,品味无穷,因此在市面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在收藏市场不断看好的情况下,文人紫砂的成绩在不断地飘红,实打实地让收藏的壶友信心持续增强,陈掌柜对于这一块的前景展望也非常好。

少数记录一览:

为什么要入手一些精品的文人壶?

陈掌柜往往会建议一些已经对紫砂有个初步了解和入手经验的壶友,可以入手一些相对精品的文人壶。因为一款好的文人壶,不仅在泡养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相当好的感受,而且可以快速地提高一个人对紫砂的审美。

现在市面上有粗制滥造的商品壶,往往以外山泥为主,或者是新采的新泥为主,采用机器滚压制作,成本极为低廉,因此价格往往标注在一两百元,也因此考虑到成本问题,它们不会有搭配手工的刻绘,就算有刻绘,也是极为粗糙随意,这个是非常多壶友会踩到的坑,而一入手相对精品的文人壶,就马上可以分辨优劣,了解到真正手工制作、手工设计、手工刻绘的紫砂壶是什么样的,避免交更多的学费。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们没办法要求用着数千甚至数万元一捆泥料制壶的老师,辛辛苦苦几天手工做一把壶,再经由妙手刻绘几天时间,才成型的一把壶,却让老师低价出让。舍得一定的付出,才能收获更多。

选择吴德荣老师,也正是因为他个人极高的艺术素养。其人年出生于福建版画之乡松溪小城。幼年受父亲影响学习书法、绘画。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国画系,期间学习作品多次被学院收藏,曾获学院师生作品展金奖。后结业于北京画院高级研修班,期间,导师为国画大师石齐,并受诸位名家如王明明、黄永玉、贾浩义、艾轩等名家教诲深入学习中国书画创作技法、领略书画创作意境。其后在紫砂三大专业奖项——艺博杯以一对方瓶一举夺得金奖而在紫砂界横空出世,并获得了可以破格上升高工的资格(不受工龄影响)。由此可以知道,他的作品是深受业界专业人士和资深壶友的认可的,因此,吴德荣老师的文人壶确实是有着深厚的底蕴,以及极强的收藏升值空间。

吴德荣老师的壶,集齐了顾景舟大师总结的赏壶四大要素为一体:料、工、型、韵。

其中,最基础的泥料这一块,也是花费最多功夫的,吴老师经常和陈掌柜一块去许多采泥练泥师傅的家中找好料,因为市面上流通的泥料往往不是古法提炼,陈腐年限也不够,太过于普通,而练泥师傅手中的往往都是自己多年来细心积存的泥料,不仅陈腐年限够久,而且开采地和提炼方法都是坚持古法,用来做壶古朴之中也会更莹润的光泽,也更易包浆。而一旦找到了自己觉得心仪的好料,就会一锅端,全部提回自家的仓库,既保证了自己制壶泥料不会短缺而受限,也可以作为资产流传给下一代。毕竟原矿紫砂老料的升值幅度极其夸张,而且是实打实的越存越值钱!

其次工和型的讲究,则要踏踏实实地去积累,这就不需要多说了,这是一个艺人多年来的底子呈现的,许多资深的壶友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再搭配足够雅致内秀的刻绘,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韵,也就是一把壶的气质。

壶的气质,就是一个艺人的气质外显,我们常说的壶如其人,就是一个人的艺术诉求、个人喜好、个人品质和阅历会在创作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浓缩成对一把壶的设计理念,在有足够的能力呈现自己想要做出来的壶之后,壶就可以成为对一个人的解读。

比如顾景舟大师的壶,往往比例严丝合缝,恰到好处,添一份则多减一分则少,包括一般不多饰粉黛,但是所有的细节,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推敲,正如顾大师本人,做事严谨,凡事都有个着落,每每创作可能在做设计稿的阶段就要花费数月的时间,在实操阶段时间则更多。

吴德荣老师对自己的作品,也是如此珍视,凡事都绝不随意,在壶型、做工和搭配的选择上,都是务求完美,也因此,他才能做出如此优秀的文人作品。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北京匡时年秋拍会

成交价:RMB27,,

吴德荣制吴德荣刻

慕顾景舟——相明石瓢

吴德荣老师取顾景舟大师作品的神韵,结合自身的理解所做,文气纵横,雅致非凡,这款壶从设计到制作完成,足足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老师的严谨精神,可见一斑!他的作品,更值得收藏!

吴德荣老师部分新品赏析:

END

参考文献:

1;紫砂壶杂谭[J];农业考古;2年02期2刘晓丽;;紫砂壶的鉴赏[J];春秋;2年05期3老景;砂壶瓷壶说短长[J];景德镇陶瓷;年02期4林志宏;紫砂壶——为生活增添情趣[J];农业考古;年02期5刘建平;千姿百态紫砂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年01期6冯华;现代紫砂壶的选取和收藏[J];中国检验检疫;年11期7高丽君;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里的紫砂壶[J];中国陶瓷工业;年03期8李斌;紫砂壶造型探析[J];江苏陶瓷;年S1期9邓海平;;紫砂壶富贵土[J];金融经济;年11期10黄丽萍;;紫砂壶的艺术和实用[J];江苏陶瓷;年S1期1万宝红;;紫砂壶的手疗与养生[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年2陈建平;;砂壶之美[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年3徐碧颖;;茶事[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年1潘师敏;两化融合背景下三维打印设计制作紫砂壶的应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年2徐倩倩;紫砂壶窑前刻艺研究[D];山东大学;年3周懋;当代紫砂壶创作中的文人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年4罗新新;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壶设计风格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汕头大学;年5夏天;紫砂壶设计中的遗传基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6黄巍锋;古外销紫砂壶使用情境及造物特征的跨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年7王叶菁;紫砂壶在明代江南的兴起与传播[D];西北师范大学;年8张健;清中期紫砂壶艺术与当代紫砂壶艺术审美特征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年9李亦婷;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产品语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年10魏茜璐;明代时大彬紫砂壶成型工艺的创新和变革[D];江南大学;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1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