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股神经痛一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股神经痛一例

治疗:李石良

图文报道:医院针灸科进修生董仝江

病情简介

患者直某某,女,65岁,朝阳区育慧里人。主因右侧股前、膝前剧痛月余至我科就诊。一月前因劳累后右侧股前、膝前剧烈痠痛、抽掣痛,持续性发作。在院外诊断为“腰突症”口服芬必得、甲钴胺、中药汤剂,肌注营养神经针剂后症状进行性加重,疼痛放射至右下腹及会阴区。医院骨科、外科、内分泌科均未确诊,本院骨科以“腰突证”建议手术治疗。

查体:右腹股沟韧带中点股动脉外侧压痛(+)、膝内侧压痛(+),直腿抬高试验(-),Wassermann征(+)。

诊断:股神经痛。

治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针刀治疗。

经治疗一次后,患者术后即刻诉疼痛明显缓解。治疗第二次后所有疼痛基本消失。

作者按

股神经痛指沿股神经分布区即沿腹股沟向大腿前面、膝关节内侧及小腿内踝部的疼痛。股神经痛见于L3、4神经根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或盆腔炎症或肿物压迫,髂腰肌炎、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大腿前面剧烈的神经痛和痛觉过敏现象。令病人俯卧位,检查者向上抬其下肢,则在大腿的前面及腹股沟部出现疼痛;如患者蹲坐在两脚跟上也可引起疼痛而需伸直,此为Wassermann征。

股神经痛表现为特殊步态,病人尽量避免屈膝,行走步伐细小,先伸出健足,然后病足拖曳而行。皮支损伤产生剧烈神经痛和痛觉过敏现象。膝腱反射消失,大腿前部内侧感觉障碍,可伴水肿、青紫等营养改变。

鉴别: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单侧腹股沟区或股前区疼痛非常常见,大多急性发病且疼痛程度一般较重,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炎等。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超声是治疗本病的基本的高效的辅助工具,高分辨率超声可清楚地观察到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形态改变,并确定神经血管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有效保障治疗的高效与安全。因此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股神经痛具有准确,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

I版权声明

本图文由作者董全江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编辑/邱祖云审校/李石良。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相关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科室简介

中医针灸科是医院特色突出的中医临床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在基于超声引导的针刀微创技术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科室部分专家可熟练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翼腭神经节刺激术、骶管阻滞术等治疗技术。针灸治疗涵盖约50余种疾病,包括失眠、肥胖、耳鸣耳聋、面瘫等;针刀在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能展开约30余种疾病,包括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及颈源性头痛、脑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疑难疾病。

专家简介

李石良教授

李石良,男,年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医院针灸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校教授,中央保健专家。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并兼任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北京眩晕研究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学会眩晕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十余项学术职务,任《中国疼痛康复论坛》执行主编、《中国医药导报》编委兼《针刀医学》栏目副主编等五种杂志编辑职务。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30年,从事疼痛及针刀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近20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系统的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出版针刀医学史上第一部专科临床解剖学著作——《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该著作奠定了针刀医学临床解剖学基础,获得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李石良教授在国内较早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是国际上最早将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针刀临床的学者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在颈源性头痛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主持制订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颈源性头痛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临床路经;致力于超声可视化针刀系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针刀医学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发展。创新性地完成蝶腭神经节刺激术的解剖学研究与超声可视化升级,为治疗鼻炎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培养了十余名针刀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众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参与了主要的教材编写工作,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和《针刀刀法手法学》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等五部教材的副主编,是国内外知名的针灸、疼痛、及针刀医学专家。曾任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瑞士MONTREUX中医中心中方专家组组长,多次赴美国、瑞士、韩国、巴西等国讲学。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编写著作十余部,其中主编4部。接受多个国家的医师和留学生来华学习针刀技术,推动了针刀疗法在国内外的推广。

欢迎来医院针灸科咨询就诊

-

科室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1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