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以及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实践教育质量也日益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也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通常包括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能用以鉴别其教学方案是否达到教学效果的一切特征和总和[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目前在本科院校已日渐完善,但在高职院校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实训课程也是空中乘务专业必备的教学内容,贯穿于空乘专业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课时比例超过50%。本文试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客舱应急课程为例,从课程现状、基于学生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系统,以及最终的课程实训评价方案这三部分展开该课程评价的相关探讨。
01课程现状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本人所授的客舱应急实训课程,笔者对目前的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课程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并拟定改进方向。
1.空中乘务专业特点
空中乘务专业是上海市骨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高尚职业道德、较强安全意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语言交际能力的民航人才。课程配有多元化的实训中心,设置多门民航安全和乘务服务的实训课程,旨在大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准。
2.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客舱应急是空中乘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侧重于讲授民航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中应急操作内容是乘务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所需的基础,教师需注意联系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要求进行教学、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理论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务、技能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操练,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客舱内的突发事件,进而胜任客舱乘务员的工作。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应急基础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客舱安全的基本程序、内容、应急处置方法。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实施,通过适量的实操训练,能提高学生应急处置的操作水平。尤其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阶段,实践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该阶段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细化进程,理实结合,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占总教学45%~60%的比例。
3.现有评价方法和不足
现有教学考核评价如下。客舱应急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占50%,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技能考核+附加分;期末考试50%;同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附加分。目的是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
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首先,考核方式单一,无法遵循本实训课程的特点,当前的课程评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