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15期,总第80期
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狠抓毕业论文质量关,本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于年4月13日上午9:00,在政治学系办公室展开线下预答辩工作,参与本次预答辩点评的老师有:周潭老师、杨和焰老师、刘志鹏老师、王兴伦老师、鄢波老师、熊彩老师。
这次预答辩由5位级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研究生参加,他们就自己研究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创新性等内容进行汇报,然后由6位老师给出详细的点评以及相应的修改意见,全程历时三个半小时。
01
第一个发言展示的是李武钰同学
李武钰同学从审计政治文化探索性研究的背景,公民审计政治文化的构成及现状进行导入。
老师们的点评及建议
鄢波老师:审计文化和审计政治文化在行文中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绪论之中的定义可以压缩一下;政治文化的定义比较含糊;量化分析中,学科分类太细。
刘志鹏老师:没有很好的体现探索性分析;可以增加比较视野,加入与港澳高校学生的比较,与普通公民的比较;要归纳总结哪些因素影响了公民的审计政治文化。
熊彩老师:摘要要提出问题,让读者知道要了解什么;研究方法部分要具体一些;内容和重要性要分开来讲。
王兴伦老师:高校学生的特殊性要交代一下。
周潭老师:结构不够完整;摘要太过口水话,要提出问题,要有结论;语言表达存在很多病句。
杨和焰老师:文章核心词需要更清楚一点;要区别现有文献国内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的作用;要保证论文基础概念的一致性;理论基础和分析要深入一些。
02
第二个发言展示的是邱咏欣同学
邱咏欣同学以协同监督理论、政府问责理论为基础,聚焦国家审计“移送难”的问题,详细研究了当前国家审计难的表现,并探讨了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老师们的点评及建议
鄢波老师:摘要的构成应是“研究问题、理论对话、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中的文献分析法是否存在有争议。
刘志鹏老师:论文的主体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逻辑结构不够清晰。制度沿革中,对88年之前的审计制度情况可以交待一下。研究更偏向于更宏观的审计问题,没有聚焦到审计难。经验、启示、对策和前文的对应关系不清晰。行文表述用词需要统一。
熊彩老师:审计移送难的材料可能比较难获取,可以考虑题目更改为讲审计的问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面板数据分析,分析数据反映的问题。在研究发现方面要注重突出自己的研究发现。
王兴伦老师:理论基础和后文联系不强,要注重理论和事实的结合。文章要注重理论性,区别于政府工作报告。对审计移送的主题进入慢。
周潭老师:选题问题意识强,但审计“移送难”的问题没有深入,建议修改为移送问题研究。如果不修改题目,要注重分析移送难的影响。要对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
杨和焰老师:建议标题修改为移送问题研究,论文结构需要进行修改,对于文章中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文字的表述问题要尽快改善。
03
第三个发言展示的是何颖同学
何颖同学选取广州市H社区为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加装电梯中的交易成本问题。
老师们的点评及建议
鄢波老师:文章对城市更新的提及较少。在绪论中应当至少用一节讲清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文献综述要进一步完善,对既有文献的研究评述不够到位。可以用图来展示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更为清晰。特有概念、专有名词有点多。
刘志鹏老师:问题意识不太够,可以直接的着眼于成本的控制,怎么去降低不合理的、过高的成本。
熊彩老师:目录要进行调整,在最开始把理论框架交代清楚,然后按着理论框架来分析案例。成功的案例要利用理论分析它是如何成功的。文献分析中加装电梯和垃圾分类有很多类似,可以借鉴参考。
王兴伦老师: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从某种意义上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在文献综述里面,研究在哪个部分有新意,要讲清楚。最好有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形成对比。
周潭老师:摘要的撰写较好,研究对象很好,但问题意识不强,对于交易成本作概念界定即可,不需要单独成章,否则论文更倾向于经济学了,要突出本专业特色。
杨和焰老师:框架整体上四平八稳。论文中使用交易成本理论,借用了一些核心概念,但是对基础概念的分析与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有欠缺。选用的两个案例侧重点不清晰。
04
第四个发言展示的是伍鸿儒同学
伍鸿儒同学在党建引领全面覆盖的大背景下,选取了广州市M社区为案例,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逻辑,发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予以路径优化。
老师们的点评及建议
鄢波老师: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可以多参考南开大学吴晓林教授的相关研究。研究理论部分在后文体现不足。实践逻辑分析没有得到体现,可能需要修改标题。
刘志鹏老师:学术规范用词需要注意。目录格式存在问题。
熊彩老师:缺乏调研基础,案例部分缺乏内容。理论基础部分缺乏参考文献。
王兴伦老师:论文缺乏问题,没有实际上提出问题。可以考虑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传统社区、行政社区这两种社区的关系,提炼新的逻辑。
周潭老师:建议去掉实践逻辑一词,摘要方面最好进行重新修改撰写。可以考虑分析党建引领这个好的制度设计在现实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杨和焰老师:是不是必须要用实践逻辑,可以用现状来替代实践逻辑一词。表述的准确性、前后一致需要注意。
05
第五个发言展示的是黄婷婷同学
黄婷婷同学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道的实地调研,以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为分析视角,研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二房东协会为何及如何推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协同治理当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最后达成有效协同的。
老师们的点评及建议
鄢波老师:研究问题比较清晰,主要是整个社区治理碎片化的问题,然后通过二房东协会它来起到这样一个协同的作用。在论文结构方面要注意开门见山,先讲清楚存在什么问题。
刘志鹏老师:对棠下社区疫情防控的情况、二房东协会的来龙去脉交待比较乱。论文标题、正文的表述需要注意、改进。
熊彩老师:缺乏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现在所做的分析框架缺乏内在的逻辑结构、内在机理,需要重新整理框架。注意在描述二房东协会在形成社区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要偏题。
王兴伦老师:案例很不错,但对案例的使用上不是很清晰,需要考虑好案例的用途,是要形成理论,还是要对现实现象、问题找到解释。
周潭老师:框架和内容文字的匹配度有待完善,把行文的思路方向和分析框架相混淆了。要展现出来疫情防控中,多元主体要达成一个目标的话,会面临哪些问题,呼唤社会协同治理。
杨和焰老师:思路很清楚,但是缺乏内在框架,可以从现有的分析中提炼出一个框架,也可以学习他人研究协同治理的框架要素。文章文献的部分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参考文献有欠缺。
最后,还有一名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本科生,四名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和全体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参加了此次预答辩。参加了预答辩会议的同学也在会后分享了他们的收获与感想。
18级中外政治制度何颖
首先很感谢各位老师抽出宝贵时间给我们举办这次预答辩活动,帮我们论文把关。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让我意识到我的论文从文章结构和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抓紧时间修改,同时老师们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让我明确了下一步修改方向。结束后也把预答辩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后续会根据这些意见修改,与导师多多沟通交流,继续完善论文。
18级中外政治制度黄婷婷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们能组织这次预答辩,指出大家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让我们能够及时修改。其次在接下来的论文修改过程中仍然需要多看多想,多和老师及同学交流,这样才能写出更完善的论文。
19级中外政治制度彭绣琪
非常有幸能够聆听研三师兄师姐们的毕业预答辩,静心回味,感悟收获良多。首先,是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具有问题意识,预答辩过程中,老师们反复强调一篇论文应当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其次,一篇好的论文需要反复地打磨和修正,因此,需要我们尽早开始准备,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步完善我们的毕业论文。最后,撰写论文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与导师多沟通多交流,用更加专业的眼光修缮个人论文的方向。
19级中外政治制度徐康
通过预答辩,我们进一步解了毕业论文写作的艰辛,在问题聚焦,逻辑思考,研究方法,文本写作上都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时间上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并按照规划行事。不能对毕业论文等闲视之,要做好文献收集与整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术论文亦是如此。
20级中外政治制度孔静琳
今天有幸到石牌校区参与18级师兄师姐们的预答辩。以前觉得研三答辩离我们很远,现在乍一看研一也快过去了,我们也应该思考毕业论文的方向了。在这次的预答辩当中,我们聆听了师兄师姐们的毕业论文思路,里面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独到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听取了老师们对于每篇论文的不足之处的指正和建议,这让我收获匪浅。我了解了论文的标题要新颖又要符合内容实际,我了解了论文的摘要需要我们抓住论文的核心问题、思路与观点,我了解了论文的环节、思路、行文逻辑等等都要环环相扣,我还了解了很多关于论文写作需要仔细注意的地方……每次听完老师们的点评,我都能有所收获,这对于我们以后写论文乃至其他文书都非常有帮助,也能提前让我们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注意,避免以后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犯错。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上午,预祝18级师兄师姐们毕业论文答辩顺利!
20级中外政治制度刘江源
听完师兄师姐的预答辩我收获很多,在这个预答辩过程中发现了师兄师姐论文中的优点,对此要向他们虚心请教。他们目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以后的论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另外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时激励我们要踏实做学术,在学术研究上下功夫。最后通过这次预答辩,我对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所作为,在积累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
本科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李培
观摩了整个预答辩过程,看到优秀的师兄师姐们经过长期的学术研究,写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参加到预答辩之中,我感觉获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许多学术研究、学术论文写作的思路,还了解了文本写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各位老师针对论文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无论是在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结构、格式方面,还是在研究问题的学术升华方面,都对我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我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极强的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如同师兄师姐一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并取得收获。
初稿撰写:徐康李培
排版/封面图:宣传部
初审:刘志鹏
复审:阮思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