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我和我的导师rdquo

导师介绍:

黄莲琴,厦门大学管理学(会计学)博士,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等。在教学方面,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参与《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等教材编写。在科研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研究,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近年来在《会计研究》、《管理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专著四部。

作者介绍:

张琪丹,中共党员,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硕研二学生。在学习方面,专业排名上游,已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证券从业考试。在课外实践方面,获得福州大学第二届心理微课堂大赛三等奖。

陪伴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摇动着一棵小树苗。小树苗敬仰参天大树枝干繁茂,高耸入云;参天大树引导小树苗吸取养分,往更深更高钻研。我的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群体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在我心中,是独一无二的“陪伴”。

导师的“陪伴”,来自生活的叮咛。每一位学生和导师,都是一场双向选择。这与父与子的关系不同,父母单向选择了孩子,倾尽了更多的爱和责任。虽然我和我的小伙伴不是导师的孩子,但是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关心。还记得黄老师第一次找我们见面时,亲切地招呼着我们坐下,随口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说出了跨专业小伙伴的本科专业,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们又惊又喜,记忆中复试面试时严肃的样子荡然无存。我们几个小伙伴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家庭,黄老师会关心外省的我是否适应福州的饮食、天气等;会告诉我们可以申请一些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会在中秋节给没回家的小伙伴送月饼;会在疫情期间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

导师的“陪伴”,来自学习的鼓励。万事开头难,刚刚开始研究生学习生涯的那会儿,我充满了迷茫,研究生三年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当我们见面时,心里的困惑迎刃而解。黄老师告诉了我们明确的三年规划:第一年认真学习争取奖学金,一方面积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第二年投入实习,从实际的工作中成长,做到知行合一;第三年写论文找工作,写论文是对每个学生的考验,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汇总和思考。每次跟黄老师交流后,我都感到一种安心,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当下的学习。在研一课堂学习时,我心中经常出现黄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有些课程有难度,我不会放弃学习,有些相对轻松,我也不敢掉以轻心。一年下来,我的专业排名位于上游,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导师的“陪伴”,来自科研的坚持。黄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恭谨诚实、潜心育人的教授,她对科研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着我们。在第一次面谈后,黄老师给了我们一份研究生专业参考文献,让我们回去研读,并留下跨专业的同学悉心指导。在疫情期间,告诫我们不要荒废时光,利用这段时间多看看书、文献。虽然特殊的疫情导致我们暂时无法见面交流,然而我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黄老师对科研的坚持。目前我正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任务,迷茫和焦虑席卷而来。黄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帮助我克服选题过程中的困难,并在我感到沮丧时,鼓励我面对并解决困难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重拾了信心,也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

我的导师以师之名,不仅传授科研知识,而且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了我许多关心和鼓励。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导师在学生心里种下科研的种子,在学生脑海中撒下知识的甘泉,陪伴学生成长,期盼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END--

快速导航

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1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