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基于19902

摘要:本文回顾了美国金融学会及《金融学期刊》的发展历程,对《金融学期刊》在-年间刊发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回顾了《金融学期刊》被引用排名前十位的经典文献和获得Breeden奖的研究成果,据此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经济学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金融学期刊 美国金融学会 金融经济学

美国金融学会(TheAmericanFinanceAssociation,AFA)是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提升金融经济学知识、传播现代金融经济思想的重要开放性学术机构之一,其学会刊物《金融学期刊》(TheJournalofFinance,JF)已由最初刊发会议资料的出版物逐渐发展为刊发金融经济学最前沿研究成果的重要国际性学术期刊之一,对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发展、金融实践和学位教育均做出了卓越贡献(AlexanderMabry,;Borokhovichetal,;CorrdoFerris,;SwidlerGoldreyer,)。本文先简要回顾美国金融学会和《金融学期刊》的发展历程,然后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金融学期刊》发表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对该刊在-年间刊发的学术论文进行归类分析,重点回顾该刊被引用排名前十位的经典文献和获得Breeden奖的研究成果,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经济学的重要进展,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繁荣国内金融经济学研究、促进金融经济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金融学期刊》的发展历程及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金融经济学

(一)《金融学期刊》的简要发展历程

成立美国金融学会的动议始于年12月美国经济学联合会(theAmericanEconomicAssociation,AEA)年会上“一小撮”金融学家对联合会缺乏发表金融研究成果专业渠道的抱怨。在卡内基理工学院(CarnegieInstituteofTechnology)K.Field博士的牵头组织下,美国金融学会顺利地于年12月28日在芝加哥召开了成立大会。考虑到会员较少尚难以支撑一个连续出版物,会暂时放弃了出版期刊的打算,转而以《美国金融》(AmericanFinance)之名刊登了两期学会会议论文摘要。随后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学会被迫中断了学术活动。二战结束后,学会又迅速恢复了学术活动,并决定在《美国金融》的基础上出版一个新的期刊,《金融学期刊》于年8月正式面世,S.E.Leland()撰写的《政府、银行和国家债务》有幸成为该刊刊发的首篇学术论文。

尽管一度因财务困境迫使美国金融学会在《金融学期刊》上刊发广告以缓解入不敷出的局面让金融学家们很尴尬,但学会于年成功注册为非盈利组织,明确定位于“为研究金融有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个公共学会;促进公众对金融问题的理解,为金融思想交流提供期刊和其他媒介;鼓励高等院校的金融研究及从事其他合适活动的非营利性金融专业社团”(Kavesh,)。此后来自银行、企业和其他机构的慷慨支持使美国金融学会不再担心破产,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学会会员数由年的33个发展到年的1.5万多个,遍布全球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界,《金融学期刊》出刊频率也由年的每年2期发展到现在的双月刊,到年已累计刊出66卷,版面也由最初的96页增加到了年的多页。特别是,美国金融学会推举的历届会长中不乏学界名流泰斗,如股票估值理论的奠基者Gordon()、为CAPM模型和股利分红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Lintner()以及因“詹森不等式”闻名的Jensen()等,而Miller()、Sharpe()、Modigliani()、Markowitz()、Merton()和Scholes()等在获得诺贝尔奖殊荣之前都曾先后担任过学会会长更使得美国金融学会名声鹊起。

(二)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金融经济学

成立之初的美国金融学会每年选举1位会长和代表货币银行、公司金融、投资、公共财政和保险等子专业领域的5位副会长,这种组织架构基本反映了二战到20世纪50年代金融经济学的研究重点领域。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国际金融、消费金融和房地产金融等主题,这种八个主题的状况一直维持到年。尽管其他几个主题也有所发展,但这一时期美国金融学会年会多集中于宏观金融、金融机构和税收政策等主题(Keenan,),且《金融学期刊》的发文作者也多为有深厚传统经济学背景的金融专家,刊发的文章也多是公共财政、货币银行等传统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的金融经济学无非是将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拓展到被凯恩斯主义者所忽视的领域,归纳、演绎、推理判断等规范研究法是这一时期《金融学期刊》刊发文章的方法论特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金融经济学学科不断分化,诸如保险、房地产金融、货币理论等兴起了各自的专业期刊,并与《金融学期刊》竞争高质量的稿件,《金融学期刊》刊发文章的主题逐渐变窄,也越来越专业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学期刊》几乎不再刊发保险、房地产金融等主题的文章,传统的货币理论、公共财政方面的文章也越来越少。而分析方法、数学建模、假设检验技术、决策理论、运筹学研究和编程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则导致了金融经济学学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Weston,)。大量金融经济学研究开始由受过专门训练的金融学博士们来完成,这些新兴力量的学位论文多集中于微观金融问题研究,如资产组合理论、有价证券估值、复杂的金融契约、微观信息影响以及公司的投融资策略等(Keenan,)。为此,《金融学期刊》专门开辟了刊发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专栏。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金融学期刊》刊发了金融经济学大部分代表性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如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Sharpe()的CAPM模型、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CoxRoss()的期权定价理论等。

二、《金融学期刊》刊发文章的统计分析

随着金融经济学学科不断分化,刊发金融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期刊越来越多,-年间,SSCI收录的金融经济学类国际期刊由36个增加到了84个,其中《金融学期刊》的办刊历史最悠久。从学界常用来评价期刊的SSCI相关影响因子来看(Borokhovichetal,),-年间的大多数年份中,《金融学期刊》的2年影响因子最高,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图1),其立即影响指数和5年影响因子也高于其他刊物,这说明《金融学期刊》刊发的文章不仅紧跟金融经济学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金融经济学领域中也有持续的影响力。可以说,《金融学期刊》几乎见证了在金融经济学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

图1 -年《金融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

注:年前的影响因子数据来Borokhovichetal(),其余数据来自WebofScience。

(一)发文国家分析

从《金融学期刊》刊发论文的数量来看,排名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是美国(篇)、加拿大(篇)、英国(篇)、荷兰(38篇)、法国(37篇)、中国(35篇)、以色列(24篇)、澳大利亚(18篇)、意大利(17篇)、中国香港(15篇)。美国在《金融学期刊》上发文数量居首位说明其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家实力非常强大;其次是英国和加拿大,尽管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差距不大,但与美国差距非常大;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国内学者在《金融学期刊》上刊发的文章数量居第6位,但整体实力不强,即使发文数量,也仅能领先于荷兰和法国。

(二)发文机构分析在《金融学期刊》上发文数量排名前十位依次是芝加哥大学(篇)、纽约大学(篇)、国家经济研究局(篇)、哈佛大学(篇)、宾夕法尼亚大学(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93篇)、西北大学(83篇)、密歇根大学(83篇)、杜克大学(79篇)和货币经济研究所(74篇)。这些研究机构都集中在美国,由此可见美国金融经济机构研究实力之强大,高等院校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主体。

(三)发文作者分析

从金融经济学研究人员在《金融学期刊》上的发文数量来看,Titman以25篇的数量居首位,其他依次是Longstaff(20篇)、Shleifer(16篇)、Fama(15篇)、French和Goetzmann、Lakonishok、Michaely、Stein和Stultz则均在《金融学期刊》上发表了14篇论文。发文数量似乎表明了这些学者优秀的科研能力,尽管Fama和French教授此前早已成名,但依然才思不断。

表1 《金融学期刊》被引用次数前10位的论文简表

资料来源:WebofScience。

(四)引用情况分析

评价科研能力不仅要看发表论文的数量,还要看发表论文的质量,而发表文章被同行持续







































白癜风该怎么治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