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编辑们的年终总结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327/76617.html

腾挪辗转间,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过得很快,也格外漫长,似乎比上一年更为艰难。我们搜罗了多位出版圈或资深或新鲜的编辑,他们是活跃在出版一线、直面市场的探索者、创新者,邀约畅谈的话题关乎当下的困惑、收获亦关乎前路。

胡宝亮

供职机构:岳麓书社

职务:重点项目和学术著作编辑部编辑

年度热词:奋力做书的一年

我保持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坚定的自信心。年有不少让我高兴的事情。3月1日我注册了湖北省图书馆会员,获取了大量数据库使用权限,特别是有我非常需要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和中国基本古籍库。数据库在手,驾驭书稿有了很大底气。5月,集团举办编校技能大赛,我获个人二等奖。6月,参加编校技能大赛团体赛,岳麓书社获一等奖。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积累,让我变得爱写东西,这一年里我发表了多篇文章:《我与古籍数据库》、《〈湘绮楼日记〉面面观》(与同事合撰)、《〈湘绮楼日记〉中的一则宫闱佚闻》等。这一年还收到师友寄来的很多图书,我非常开心。

困惑的事

我最头疼的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或读秀)中的很多书原先可以查到,现在查不到了。我知道这是书所在出版社保护自己的版权,这是对的,也能理解,但这大大增加了编辑核实书中引文的难度和时间,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我非常困惑。另一个大困惑是现在编辑写论文或一般的应用文,发表很难,其实很多编辑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供发表的平台太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创新项目

为了全面掌握常用汉字及其繁体字异体字形式,借着集团编校比武大赛的东风,我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背诵了半个月的《新华字典》(第12版),现在能掌握字典上生字的90%左右。剩下的明年啃完。虽然这个事情看起来像个笑话,但是我提高自身文字水平与编校技能的一次有益尝试。

编辑在短直时代的作用

我对大部分短视频(特别是带货短视频)毫无兴趣,平时基本不看,更不用说去主动制作了。但最近董宇辉直播带货,一下卖出去岳麓书社几万册《论语》,让我对这种营销模式很是感慨,对其促销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出于工作需要,我也拍过并帮助同事审核过短视频内容。年,我会继续深耕古籍领域,做好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整理一些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古籍。

个人崩溃指数:0

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16年的工作经历,带给我丰富的编辑经验,也带给我一个强大的内心。工作压力大,顶多感觉到痛苦,崩溃倒不至于。

行业信心指数:★★★★★

国家对古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遇上了古籍出版的大好时机。围绕“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项工作,我们大有可为。就我而言,多发掘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古籍,是工作的重心。

邓艾黎

供职机构:四川文艺出版社

职务:副主任

年度热词:保持热爱,寻求突破

绝大多数编辑,应该都是因为热爱而从事这个行业的吧?年,做书的第N个年头,每当拿到印刷成品的那一刻,还是会像最初那样,充满喜悦。每年做自己喜爱的书,委实算得上是工作乐趣之一了。不过,图书零售市场的急剧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层出不穷……还有AI技术迭代,都不可避免地让大家手心冒汗。所以,在热爱之余,我尝试了新的赛道,涉足更大的项目,还因为工作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岛上待了整整1个月。总的来说,年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一年。

困惑的事

编辑的图书因题材方面可能会出现话题争议,在推广时遭遇挫折。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还有多元化的文学声音,两者看似千差万别,不过我想它们是不一样的声音,都还未臻成熟,却都有许多的可能性。想到海德格尔的一句话:“技术是时代的座驾,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希望人始终能超越机器算法。

创新项目

《我仍能活得像风——巴基斯坦女性文学选集》这个项目是“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的首批成果之一,不管从一开始的计划出版时间、翻译的难度还是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来说,都对编辑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虽然中途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后图书顺利出版,也得到多方好评!

编辑在短直时代的作用

短直时代,内容更生动吸引人、更具有说服力这个核心诉求是不变的。图书需要宣传和曝光,需要连接更多资源,短直时代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为编辑提供了一个更直接面对市场的机会。图书编辑如果能多在内容即时性和互动性上下功夫,对后续做书会有所启发。

随着阅读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融合出版和定制化内容必然是大势所趋。年,希望能学会一门新的外语。虽然实用性是提升能力的巨大驱动力,但学习作为一种消遣和充实,未必不是一种乐趣。

个人崩溃指数:★

就像斯嘉丽在《飘》的最后说的那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对于土生土长的乐观地球人士,没有什么崩溃是太阳不能治愈的,因为它总会再次升起。

行业信心指数:★★★★

总会有人,也总会有读书人。对阅读的需求可能出现变化,但这种变化未必一定是量的缩减,可能是偏好的挪移,不管是图书的载体还是类型。实体书店确实前路艰难,依赖的路径可能不复存在,对书的装帧,内文的独创性、思想性、可读性等等的要求或许更高,但我们还在这个行业,不是吗?

骆玉龙

供职机构:上海九久读书人

职务:编辑

年度热词:全身编辑

我想到一个词概括自己这一年的状态:“全身编辑”。看起来与所谓“身兼数职的六边形战士”有点相似,但不是一个意思。之所以想到这个词,是因为有个日本导演原一男拍过一部纪录片,叫《全身小说家》,里面刻画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但也充满争议的小说家形象。把自己也变成自己的一部小说,“全身小说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全身编辑”与之类似,把自己变成自己编的一本书,让他人有机会打开自己、阅读自己,寻求一种对话性,寻求理解和误解。

困惑的事

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它证明传统的电子书销售模式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我们9月底出的一本书《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的封面与Kindle墨水屏绝配,非常可惜。这一年一直在学习怎么好好说话。与其说困惑,不如说是苦恼——主持新书宣发活动时如何才能问出有意思的问题。海明威说,你要是问别人陈旧而扯淡的问题,就会得到陈旧而扯淡的回答。

创新项目

给“巴黎评论”系列受访作家的手稿图做了一份展陈方案,纯PPT作图,当然做得挺简陋,而且不一定能展成,明年再看吧。个人比较看好的领域,想试试这个——我刚开了“巴黎评论”系列的抖音账号

“巴黎评论编辑部”,目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2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