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有可能被拒,谁都被拒过稿。只字不改就接受的论文极少,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最漂亮的研究,也照样可能被拒或者被要求修改。不要消极对待目标期刊拒稿和退修要求,而应把它视为发表过程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论文在科学上尽可能更健全,以便将来被录用为科学文献,并成为“集体知识”的一部分。
期刊拒稿的原因
期刊拒稿有各种原因,大多数在理文编辑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的中已经提及。比如,如果对拟投期刊的选择不当,就有可能不送去审稿便直接拒稿。期刊定位恰当才能增加稿件获得同行评议的机会。同理,拙劣的投稿信也可能造成不经审稿便直接拒稿。违反目标期刊《稿约》的规定可能被期刊编辑认为不尊重对方,从而造成拒稿,当然更可能的是被要求修改格式后再投。
其他拒稿原因包括研究设计有缺陷、论文写作语言水平不合格、研究方法或统计检验选择或解释不当、结果叙述不当或夸大其辞、引言和/或讨论不客观公正或缺乏细节;或者就是缺乏新颖性(比如你的研究只是简单重复别人已发表的工作)、重要性或相关性。
投稿之前严格分析你的论文,考虑审稿人会着眼的所有要素,你就可能提前发现这些问题。照着理文编辑论文写作教学系列中的经验来做,就能加快从初投到录用的进度,并让其间的各个阶段相对顺利。所以,在投稿前值得尽全力完善文稿质量,以减小拒稿的可能。
关于同行审稿和如何应付,可以考虑一下审稿人会如何处理你的稿件。不同的期刊对审稿人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会要求审稿人审查你的稿件是否满足如下这些良好科研和写作的要素;如果你的稿件不满足其中某项,审稿人还要写出相关评语。
良好科研和写作的要素
重要性
结果对该领域的重要性是什么?
结果是否对会受到相关和更广范围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