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查重,就是学术不端的一键美颜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王森

各大学毕业答辩正紧锣密鼓进行,与此同时,微博上“一键降重”技术的讨论却刷上热搜。有记者测试这项技术发现,一篇全文复制、重复率%的论文,经过一次“一键查重”,就能在两分钟内把重复率降到57%,若再辅助以人工降重等步骤,可能就能蒙混过关,让人细思恐极。

现在,大多数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和刊物接收论文,都要考察论文重复率,以保障论文原创性。一般而言,本科论文参与答辩重复率不得高于20%,对学术研究而言,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宽松的门槛了。然而,有些学生撰写论文投机取巧,不扎实研究,而是东拼西凑,“攒”出一篇“散装”论文,临答辩才发现,连这个低门槛都过不去。现在,“一键降重”市场火热,甚至某知名国产办公软件上都有这样的插件,可见端正学术风气之路任重而道远,也反映出,查重这个过去能够卡住学术不端的技术,在“AI”技术大行其道的当下,遭遇了“马其诺防线”式的困局。

简而言之,“一键降重”就是滥用查重技术找出论文中引用的部分,通过程序自动执行近义词替换、语序调整或是更复杂一些的语义调整,“洗”掉他人的学术发现,使之成为“原创成果”。“降重”本是一个类似于订正的中性词,能够督促学生发现论文中的不足,鞭策其用心研究,只要提高论文干货,重复率就能下降。然而,“一键降重”显然是一种“伪降重”,本质上,就是学术不端“一键美颜”。

怎样揭穿新技术给学术不端画上的迷彩?首先,查重系统的慧眼恐怕得随之升级。当年,查重系统横空出世,就是借助了数据库等当时的新技术,破解学术不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见创新威力之大。但这几年,查重系统技术上已经落后于作弊者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程度远远不够。“一键降重”魔高一尺,反倒是因为“市场”敏锐发现了查重系统的漏洞,进行了“反向破解”。提供查重服务的相关学术数据库要汲取教训,尽快研发在技术上甄别“一键降重”的功能实现道高一丈,否则,就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

其次,我们还得破除对论文考核的“唯指标论”。之所以说,查重系统某种程度上成为“马奇诺防线”,就是因为,重复率虽然是甄别论文造假的一个非常有效可靠的指标,但却不能完全确保论文原创性,但如果我们过于迷信这条防线,抄袭者就很容易抄小路而来成功“奇袭”。之前,就有某留学国外的博士,回到国内发表论文,直接把留学地的冷门小语种论文翻译出来作为自己的论文发表。也就是说,即便不用“人工智能”,而是用“人的智能”,投机者只要“用心投机”,还是可以骗过指标体系。

其实,要甄别这样的造假也不难。只要根据答辩者的背景安排熟悉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答辩前多做审阅研究,答辩中多加提问考核,造假者的马脚很容易露出来。然而,现在,不少大学和杂志考核评价论文的机制过于粗糙,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远远不够,只要过了客观指标,答辩如同走过场,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答辩和审阅,是比查重更重要的学术防御机制,却在实践中,因种种原因难以起到作用,这是下一步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严肃议题。

最后,我们也要反思“唯论文”的迷思。目前,造假现象在本科毕业论文和所谓职称论文中较为多见,不是没有现实原因。不少专业本科教育,本身就不是研究性导向的,很难在本科阶段就做出原创性研究;更不必提许多职场人士,发表论文实在勉为其难。“唯论文”的考核思路,客观上“逼迫”了一些人走上学术不端之路,也给学术审查带来了重重压力。改变“唯论文”的考核方式,在毕业中采用毕业设计、毕业作品考核,在职称评定中废除发表论文的“硬杠子”,都是更实事求是的做法。

唯有在这三方面一齐发力,“一键降重”的画皮才能被揭穿,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才能在社会上得到普及与重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2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