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也是极好看的,别让广告溜走)
农信传媒
农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农林业生产安全、农林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影响接触者的身体健康。农药名称是正确识别农药的最基本途径之一,农药名称是否准确、规范关系其能否科学、合理、安全地生产以及经营和使用.....年,我国首次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农药中文通用名称》(GB-),于年7月进行了第1次修订。年4月,我国对其进行了第2次修订,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农药中文通用名称》(GB-),且于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明确,涉及国内农药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等有关领域,但凡用到农药名称的,都应使用该标准规定的中文通用名称。因此,为了解决我国农药市场“一药多名”问题,规范农药名称登记标准,维护农药消费者权益,原农业部发布第号公告要求,自年7月1日起,农药生产企业生产的农药产品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通用名称,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
年6月21日发布,自年8月1日起施行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年第3号发布)明确规定:“农药名称应当使用农药的中文通用名称或者简化中文通用名称,植物源农药名称可以用植物名称加提取物表示”。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农药名称仍然存在诸多不规范和错误问题,给编者特别是读者造成了很多麻烦甚至误解。鉴于文献从撰写到发表存在时间差,本文综述分析了年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部分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不规范和错误现象,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由于文献数量庞大,限于篇幅和精力,本文中仅列出部分代表性较强的例子。对于《农药登记管理办法》施行以前的类似问题,本文中不予涉及。本文对以后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规范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问题
年以来,我国部分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问题为存在不规范和使用错误。其中不规范主要分为3种情况:一是仍然使用原来习惯使用的商品名、商标或者是商标+通用名,或者“高渗”等广告用语+通用名(表1);二是仍然使用原来的不规范别名(表2);三是混配制剂中不标注间隔号(应以圆点“·”表示,中实点,半角),或者用其他符号代替间隔号(表3)。错误主要分为2种情况:一是有效成分无从查找,涉嫌假冒伪劣农药;二是文字性错误(使用了其他同音字等)(表4)。从文献来源看,主要分布在一些农业综合性期刊、杂志、报纸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而专业性较强的农药、植保类期刊则较为少见。
(广告也是极好看的,别让广告溜走)
二、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规范使用的对策
对于当前我国部分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不规范和错误问题,结合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有关规定,提出解决对策。
1.及时修订标准
GB-第2次修订已经超过10年,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另外,近年来,国内外创制了多个新农药(有效成分),并未收录于标准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第3次修订,以更好地发挥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指导行业发展,特别是要对原芸苔素内酯类产品分类命名进行规范。
2.加强法规标准等的宣传
要把涉及农药名称的相关法规、规章和《农药中文通用名称》等国家、行业标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普及,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者,特别是常年从事涉及农药的理论教学、论文文章撰写、新闻报道的农业教育工作者、科技人员、媒体记者编辑等,熟悉了解,准确掌握,自觉运用。少数长期从事农药科技工作的资深专家学者,在授课、讲座、撰文时,经常根据老经验使用不规范的农药名称,对规范的农药通用名称反而不能正确应用,应该引起重视。
3.文献编辑严格把关
一般对于农药、植物保护类专业的编辑来说,掌握农药通用名知识并不困难。但是,对于其他专业的编辑来说,就有些困难。建议各类期刊、媒体编辑在收稿后,首先要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所有农药名称逐一核对,严格把关,对存在多处不规范或者错误的应予以退修,存在个别错误的先修改后再进入下一个编辑环节。
4.文献中增加标注农药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不规范,编辑不容易发现、读者不容易分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文章未要求同时提供农药登记证号。因为我国每个农药产品对应的农药登记证号是唯一的,只要每篇文献对于其涉及到的所有农药(尚未登记的试验用药和原药标准品等除外)都要求增加标注农药登记证号内容,以上这些问题基本迎刃而解。
5.延伸追查假劣农药源头
各类文献中出现的涉嫌假农药和劣质农药的问题,反而为农药管理部门提供了办案线索。各地农药管理部门应履职尽责,第一时间联系文献作者,去伪存真,追根溯源,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正当企业和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农药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也可以通过文献,及时发现假冒本单位的农药产品或者侵犯本单位专利、商标等行为,进行维权打假。
本文选自第9期《农药市场信息》杂志
作者:刘刚1、杨传新2、刘子昂3、纪复勤4、宋晓辉4
(1.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农村局;2.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农技站;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德衡律师集团律师)
◆看看14家农药企业年报成绩单,晒出的是什么?
◆我国一批原药在澳获登,含唑啉草酯、丙硫菌唑、氯虫苯甲酰胺等
◆从国际农化行业的战略格局看中国农化企业的发展之路
◆九大类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分析,建议逐步淘汰“沉默”的农药品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