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是你与「大学生科研竞赛」的第次相遇。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何为“学术不端”,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学术不端”吧!
学术不端论文的认定标准
01
大范围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大范围剽窃、抄袭或侵占他人学术成果是学术不端论文判定中最严重的一个方面,需要立刻按规定撤销论文,并对论文作者进行严加惩处。该类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原封不动或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的学术成果。
第二,使用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观点构成自己论文的主要部分或实质性部分(全部、核心或主要观点或大量论据)。
第三,篡改他人研究成果的类型,只改动类型和形式而基本不改动主要内容,并将其当作自己独立完成的成果。
第四,利用他人学术成果中受著作权保护的成分,改变其具体表现形式,并将其当作自己独立完成的成果。
02
论文数据和图表使用不当
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引用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观点、方案、公式、图表和数据等而没有对其出处进行完整、准确的说明,或伪造、篡改或剽窃调查数据、实验数据、文献资料、注释或捏造事实。
论文数据和图表使用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
首先体现在对公式或数据的定义和说明模糊、同类数据在文章前后不一致、数据的表示形式或格式不一致。
其次体现在文中图片有明显的PS痕迹、仅修改原图的标题注释而不加标注地引用、原封不动地照搬、文字阐述与图片内容之间的契合度和关联度低。
最后体现在通过转换素材的形式而不加标注地引用。例如将表格改为数据图,将图表和研究数据改用文字形式表述。
03
投稿及发表方式不当
在完成论文并进行投稿之前,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按照通用的投稿规范和原则进行投稿,也忽视了具目标期刊特定的要求,进而产生了学术不端的现象。
在投稿和发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这些学术性问题: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04
署名不实
关于论文署名不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参照相关文件进行了解,包括《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年)、《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的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年)、《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等等,并根据该类官方文件对“署名不实”的标准进行判定,对关涉的研究成果和作者进行处置。
“署名不实”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应当署名的未署名、完全没有贡献的署名、有贡献但不足以被署名的署名、署名顺序混乱、署名人信息虚假。
05
跨语言抄袭
“跨语言抄袭”是最难发现和判定的一种隐性的学术不端现象,需要审查部门对论文原文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然而,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些涉及到的外文著作很难找到能够比对的原文,所以具有相关特征的论文很多都被列为“存疑”状态。
06
虚假同行评议
通常情况下,同行评议能够从专业视角来评价某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实际价值。如果在同行评议过程中产生了虚假成分,那么就意味着科研论文在专业领域中的参考标准存在严重偏颇,必须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措施。
虚假同行评议的起因主要包括利益冲突、关系游说、学术独裁,也包括论文作者编创同行专家,实际为自审自稿。
07
提供虚假信息
该情况指的主要是论文作者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及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的个人研究履历或学术信息。
避免“学术不端”的措施建议
01
将引用材料的出处正确且清晰地标注出来
1.严格遵守参考文献是的引用规范及原则。
无论是直接引用一篇文献的原文内容,还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句子,都应该在特定位置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2.标全引用材料的信息。
一方面,针对文中引用的调查结果、数据图表、实验案例等材料,都应该标出参考文献的作者、页数、日期等信息;另一方面,针对自身论文观点与参考文献观点,我们不仅要标注其来源出处,还应尽量在文中显示出自己对参考文献观点的分析评价,或自身观点与参考文献观点之间的关联。
3.及时区分自身观点与他人观点。
首先,做好文献阅读笔记或调研记录,在其中标注清楚他人观点的出处,以免在回顾和复盘时造成记忆上的混淆。
其次,在阅读文献时切勿把其中的原文材料直接粘贴到自己的笔记中,而是应该同时标注清楚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看法与评价。
02
正确使用公式、数据和图表
1.应以第一手材料为准。
为保证论文的科学性、独创性,我们都要尽量以第一手材料为研究的参考依据。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方式包括实验、实地调研、绘制创作等等,而任何照搬他人素材或改变形式借用他人素材的情况都应尽量避免,非用不可时要明确其出处。
2.明确期刊对于图像及原始数据的要求。
例如应该提供可以编辑的矢量图和原始数据;只对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等方面进行整体调整,而不要对图像的某一部分进行局部的编辑加工;明确已发表的图像版权(自身已发表的图像也需标注)。
3.切勿为了“引用”而“引用”。
许多研究者为了使自身论文的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丰富,就随意拼凑他人的研究素材,这是学术不严谨的体现,更拉低了论文的研究档次,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我们需要注意,当素材与自身论文观点不一致,或无法作为有力论据时应不予采用。与此同时,检查公式或图表中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是否符合自身论文的研究设定,是否会产生前后矛盾的情况,如果不符合或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则应该及时舍弃。
4.充分了解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材料包括图表、数据、公式、访谈等等,我们一方面要对第一手材料有充分的了解,反复回顾材料的收集或创制过程,并能够准确地对其中的要素和流程进行说明阐释,以有效避免因定义或说明模糊而导致的“学术不端”误判。
5.正确处理公式、数据和图表的格式。
首先,我们应借助实用的软件来创制材料。例如公式编辑器、图表绘制软件等等。在投稿时应提交可供编辑的素材,并保留素材原件,而不要用其他格式(尤其是图片形式)直接录入文章。
其次,不要对所引素材进行不当修饰或改动。例如切勿过度调整图片的局部色彩、亮度、饱和度;切勿不当裁剪、涂抹、复制、拼凑图片内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基本上避免信息表达的误导,以及关键信息的扭曲或丢失。
6.借助实用工具进行自我检验和筛查。
对相关材料进行原件还原和审查的工具有很多,功能丰富且强大,在此推荐以下几种:
JPEGsnoop
Droplets
猫图鹰图像检测平台
03
保存课题研究材料和分工合作档案
1.保存课题研究材料。
课题研究材料包括论文大纲、对实验过程的策划和记录、访谈材料、调查问卷等等。只有尽可能完整地保持这些材料,才能够充分证明自身研究过程的独创性和科学性。
2.保存分工合作档案。
分工合作档案即对同一研究课题中不同成员分工安排和具体工作的记录。分工合作档案能够展现出不同作者的具体工作和时长,从而很好地体现个人贡献率的差异,更便于论文的正确署名和相关单位的检验审查。
04
严格遵守论文投稿原则
1.严格遵守投稿的通用原则。
切勿一稿多投、拆分发表或重复发表(仅修改题目或局部内容),应遵守学界共识,符合学术道德规范。避免广泛围、长时间地被撤销稿件,并且被列入编辑部或数据库的黑名单中,从而严重影响自身未来的学术生涯。
2.严格遵守不同期刊的具体要求。
一方面,应该按照目标期刊的规定调整论文格式,提交完整的材料;另一方面,应该耐心等待审稿程序完全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