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你有没有遇到过,在阅读一篇文献时有一种强烈与作者面对面沟通的渴望。特别是最新出版的CNS文章中介绍的一种创新方法时,在实验室反复捣鼓都无法重复结果,这个时候你一定不是质疑论文,而是急切地想与作者沟通。而与作者沟通的唯一方式,只有E-mail。鉴于国外作者投稿时绝大多数用的是机构邮箱,如果你运气好在作者没有换工作之前联系,那么你有可能联系到;否则,你的邮件将会石沉大海。还有就是,E-mail往来过于繁琐,而且很多事情说不清,哪里有像我们在淘宝上用阿里旺旺尽情狂欢痛快。
为了解决这种作者识别问题,国外先后推出了ORCID、ScopusauthorID和ResearcherID等标识,用于识别作者、避免频繁更换E-mail而导致的作者识别错乱或遗漏。目前,EditorialManager、ScholarOne等稿件处理系统在投稿时已要求通信作者甚至全部作者必须要将注册信息与ORCID号关联,在论文正式发表后也会在通信作者或全部作者姓名上标注ORCID号。
但即使这样做,也不能像阿里旺旺一样让我们痛快地与文章作者实时在线大侃回合。有多少个夜晚,看着没有阳性克隆的平板,我们多么渴望能与作者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