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编辑:贺丽霞蒋镜宇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
欢迎朋友圈各种知识的分享
日常出游,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下了地铁,导航上标注了出口号,你从离出口最远的闸机出站,不知道怎么再绕回推荐的出口;到了商场门口,地图导航说“您已到达目的地”,但你忘记了想去的店在几楼,只好打开大众点评再重新查一下楼层和门牌号;进入商场,上到对应的楼层,你转了一圈没找到店铺,找到商场内的路牌一看才发现这是东翼,想去的店在西翼。
各种地图导航虽然能帮我们在建筑与建筑之间找到最方便、最快捷的路,但在建筑内部却往往帮不上什么忙。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人们在室内的活动却不断增多,无论是人们的日常出行还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避险,都需要能够衔接室内、室外的路径规划服务。因此构建能够精细表达室内空间信息和室外地表信息的路网,提供无缝连接室内外路径规划的服务是重要且有意义的。
-室内/室外-
室外路网
▼
-0-
导航应用
单纯的室外路网构建技术已趋向成熟,针对路网的研究在GIS领域已经成熟市场化并大量产品化。在路网可构建的背景下,诞生了众多精美、功能强大的导航软件。
▼MapFactor▼
图源参考文献[2]▼BackCountryNavigator▼
图源参考文献[3]▼Maps.me▼
图源参考文献[4]-02-
组织模型
三维空间中的点位兼具坐标信息与属性信息,GIS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数据采集技术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可视化展现。网络分析是GIS在空间分析中的重要手段,针对室外道路网研究,GIS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GIS路网属互连线性的特征系统,通过该系统传输资源或实现通信。
路网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网络系统的组件和特征的抽象表示,可以定义为点线图,其由具有流动性的线性通道和表示它们的连接的节点组成。换句话说,路网的结构采用了节点与边的形式,节点可以是交叉点,边可以是道路或管道的段,其中,边必须有方向关联性并且具有阻抗或成本的度量,以确定路网中移动的阻力或成本[5]。
-室内/室外-
室内路网
▼
-0-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空间内存在多种建筑构件,不同的构件需设计不同的表达,且其尺寸需详尽;
空间被楼层分割,不同楼层可能存在不同的空间布局;
空间具有较强的约束性,门、楼梯等会影响室内空间之间的连通。[5]
-02-
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传统的室内数据收集耗时耗力,且其室内建筑物的属性通常是不完整的。同时,从复杂建筑物中提取室内信息存在许多技术难点。而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作为一种数字化三维建筑物信息模型,包含了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的建筑物信息,是整个建筑物信息的数据库[6]。相比于传统的建筑平面图,BIM强调微观空间信息描述,包含了大量建筑内部结构信息,具有完整的几何描述和语义网络,可详细、精确描述室内空间信息。
▼BIM建筑物建模及不同楼层切换▼
图源参考文献[7]▼BIM室内定位技术▼
图源参考文献[7]▼BIM室内建模▼
图源参考文献[]工业信息标准类(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IFC)是BIM领域中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其采用EXPRESS语言定义。IFC架构遵循阶梯原则,即每个层级的类别可参照同层或低层级的其他类别,但不能参照较高层级的类别。IFC架构分为四层:
资源层:最底部层级,定义了可重复利用的实体与类型;
核心层:提供了模型的基本结构,并定义了大部分的抽象概念;
界面层:定义了不同的领域/应用层模型之间所共享的观念或对象模块;[8]
领域层:提供了项目在建设、运营、维护以及设备管理中所需的模型对象。
▼IFC层级结构▼
图源参考文献[8]IFC文件中的数据结构包含类型、实体、规则、函数与过程,以对数据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实体主要承担定义和描述对象的功能,是模型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室内路网构建
EXPRESS虽然可以无歧义的面向对象定义建筑相关数据,规范数据类型,但不能用于程序开发,因此首先需使用IFC文件解析开源库处理源文件,以解析IFC中的建模语言,更加方便地处理IFC中的建筑数据。
IFC中包含丰富的建筑信息,为了构建室内路网,需从IFC文件中提取两部分信息——语义信息和几何信息。语义信息包括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其中关系信息主要提取的是建筑的楼层信息、建筑构件之间、建筑构件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信息以及多个构件间的连接关系信息。几何信息包括构件的轮廓形状、坐标系信息以及位置数据、构件的相对空间位置信息、空间隶属关系,使用三角格网对几何信息再建模以存储几何数据,使用OBB包围盒算法提取构件几何轮廓,以对构件中的几何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简化。
▼通过BIM模型构建室内路网流程▼
图源参考文献[5]构建室内路网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选取与简化节点:根据IFC文件信息,选取门节点、拐点和连接点三类平面节点;门节点即具有出入口功能的建筑构件的平面几何中心,拐点为墙柱等大型构件的外轮廓交接点,连接点是门节点和拐点的媒介,通过求取门前点(门与门对面墙的中间点)与门前区域中轴线的交点;选取的节点中可能会存在信息重复的节点,可通过消除多余节点和节点合并的方式,简化节点,压缩数据量;
边连接:对节点进行边连接,节点间的连线长度为边的权值;
多层构网:通过将楼梯口或电梯口作为单层平面路网的终点节点,与其他楼层楼梯口节点进行连接,构建多层垂直结构路网;
路径优化:应用Dijkstra算法,对路径节点进行遍历,进一步简化节点,优化路径。[5]
-室内室外-
路网一体化
▼
目前,国内外关于室内外一体化路网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三个方面:合适的室内路网模型,室内和室外路网的连接,以及复杂室内数据源的选择[5]。BIM可以用来创建、管理和共享垂直设施(如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数据,而GIS可以用来存储、管理和分析地表环境和地物分布,因此二者结合可以生成室内外一体化路网数据以及路径规划方案。
-0-
路网一体化
BIM和GIS分别拥有各自的数据标准,其几何建模、语义网络与逻辑关系均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需将二者的数据进行连接,才可运用于最终的一体化导航系统。论文[9]运用“入口-街道”策略,融合室内和室外网络进行路线规划,其主要思想为,生成一个从建筑入口到街道的过渡弧,自动连接室内外网络,进而连接BIM的室内道路网络和GIS的室外道路网络,用于地理空间分析。
建筑入口信息存储在来自IFC的室内入口节点中,而室外街道则从OpenStreetMap中提取。“入口-街道”的主要步骤是寻找建筑入口和道路之间最短的过渡弧,不能与其他建筑重叠。为满足这一需求,作者引入CityGMLLOD(LevelofDetail)建筑,通过建筑边界来避免过渡弧与建筑的重叠。在“入口-街道”策略下,所有建筑入口都可以提取出来,投影到室外道路网络中,形成过渡弧。
▼室内外路网一体化示意图▼
图源参考文献[9]一旦室内路网在GIS系统中转换为地理数据库,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就被存储在3D网络数据集中。最终,通过最短路径算法,系统便可以自动设计出一条代价最小的室内外路径,为紧急逃生路径规划、日常生活导航提供便捷。
▼阿里云物联网数字孪生智慧建筑▼
视频来自参考文献[0]-BIM+GIS-
势不可挡
▼
对于BIM来说,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都是针对单体精细化模型,如果脱离周边的宏观的地理环境要素,只会成为空中楼阁。而三维GIS一直致力于宏观地理环境的研究,提供各种空间查询及空间分析功能,从而在BIM的运维阶段,可以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对于三维GIS来说,BIM数据是三维GIS室内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个宝贵来源,能够让三维GIS从宏观走向微观,同时实现精细化管理。因此,两种数据的相互融合,必定会为未来提供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使用webgl(three.js)搭建一个3D智慧园区、3D建筑,3D消防模拟,web版3D,bim管理系统——第四课(炫酷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