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研究文献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毕斐,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所撰《历代名画记校笺与研究》获八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专著《历代名画记论稿》,译著《书法与古籍》等,校订《王曰申摹刻砚史手牍》,发表论文《张彦远笔下的长安画家与画迹》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美术文献;美术目录学;古代书史与版画;中国美术史学史。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甲“历代名画记现存版本及校注本”,以类别和时间先后为序排列。现存版本含迄今所见清季之前的全本及收录于丛书、类书或杂著中的节本《历代名画记》,校注本为近人有关《历代名画记》的点校、注释之作。

参考文献乙“近人论著”,中文或日文文献及西文文献分别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和罗马字母为序排列。含辛亥革命之后至年发表的有关《历代名画记》的中文、日文和西文论文和著作。

甲历代名画记现存版本及校注本

《历代名画记》,明嘉靖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上海中国画院资料室、台北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室藏)

《历代名画记》,《王氏画苑》十卷,明王世贞辑,明万历十八年王元贞刻本(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古籍特藏部藏)。在第二之四卷。

《历代名画记》,《津逮秘书》十五集,明毛晋辑,明崇祯间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在第七集。

《历代名画记》,《王氏画苑》十卷,明王世贞辑,清重刻本。在第二之四卷。

《历代名画记》,《学津讨原》二十集,清张海鹏辑,清嘉庆十年虞山张氏照旷阁刻本。在第十一集。

《历代名画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在第八百一十二册。

《历代名画记》,《绘事晬编》三十册,清邹钟灵辑,清道光间依样壶卢山馆钞本。第二册。(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存)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其卷二一○、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三、二一四录《历代名画记》九十则。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上海涵芬楼影印中华学艺社借印日本帝室图书寮、京都东福寺、东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藏宋刊本,一九三六年。其卷七五一、七五二录《历代名画记》三十九则。

《图画考》,元盛熙明编,四部丛刊三编本,上海涵芬楼景引传录常熟铁琴铜剑楼藏钞本,卷一、二、三、四、六、七节录《历代名画记》前三卷,一九三四年。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编纂,“宸翰楼丛书”景刻元至正刻本,载近藤秀实、何庆先编著,《〈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二〇〇〇年。其卷一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叙历代能画人名”篇。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四部丛刊三编本,上海涵芬楼景印吴县潘氏滂喜斋藏元刊本。其卷十八节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篇、”论画六法”篇,卷二“论画体工用楷写”篇。

《说郛》一百二十卷,元陶宗仪辑,宛委山堂本。其卷九十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篇及小传七则。又录《名画猎精》”论用笔”篇,此节出自《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篇。所收两书俱误题“宋张彦远”。

《图绘宗彝》,明杨尔曾编,明万历三十五年夷白堂刻本。其卷七节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源流”篇。

《杜氏四谱》,明杜浚辑,明刻本。其“画谱”首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源流”篇。

《续百川学海》,明吴永辑,明刻本。其壬集录《历代名画记》一卷。日本大正十四年景印,收入《支那繪畫史大系》。

《绘事微言》,明唐志契,明崇祯十一年刻本。其卷三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及卷二,凡八节。

《汪氏珊瑚网名画题跋二十四卷》,明汪砢玉编纂,清抄本(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藏)。其卷二十四节录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篇。

《梅冈集古》十六卷,旧钞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存)。其卷一录《历代名画记》前三卷。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编,蒋廷锡校订,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影印本,一九八五年。该本以民国四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为底本。其卷七百五十一录《历代名画记》前三卷。

《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等辑,清康熙四十七年静永堂刻本。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扬州书局本。其卷七九〇录《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篇及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篇。

《古今公私印記》,寶曆十年甲斐高孟彪孺皮氏復篆本,1冊。(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藏)

《历代名画记》,小野胜年译注,岩波书店,东京,一九三八年。

SomT”angandPr-T”angTxtsonChinsPainting[唐及唐以前的中国绘画文献],byWilliamR.B.Ackr[艾惟廉],2vols,E.J.Brill,Lidn,and.

《历代名画记》,秦仲文、黄苗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一九六三年五月。

《历代名画记》,于安澜点校,收入《画史丛书》第一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一九六三年十月。

《历代名画记》,俞剑华注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一九六四年。

“《历代名画记》序篇校注”,冈村繁校注,《文学研究》,福冈,第六九辑,一九七二年三月,第三二至六七页。

《历代名画记译注》,冈村繁译注,《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第五十四卷《文学艺术论集》,平凡社,东京,一九七四年。中译本由费慰刚译出,收入《冈村繁全集》,第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二〇〇二年。

《历代名画记》,长广敏雄译注,平凡社,东京,一九七七年。

《校本历代名画记》,谷口铁雄编,中央公论美术出版,东京,一九八〇年。

“历代名画记校注”,孙祖白校注,《朵云》,第三集,一九八二年五月,第一四一至一七一页;第四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第二一一至二一八页;第五集,一九八三年五月,第一九八至二二五、二三七页。

《书画装裱技艺辑释》,杜秉庄、杜子熊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一九九三年。收入《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篇,作注释及评注。

《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选译》,周晓薇、赵望秦译注,巴蜀书社,成都,一九九四年。

《历代名画记》,何志明、潘运告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一九九七年。此书选取《历代名画记》作注释并译为语体文。

《历代名画记》,收入《中国画学全书》(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一九九七年。书中未注明点校者。

《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一九九九年。

《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周晓薇、王其袆点校,辽宁教育出版社,沈阳,二○○一年。

乙近人论著

白适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成书与士人绘画观之形成”,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台北,一九九五年。

陈斌,“张彦远研究”,《西北美术》,二〇〇〇年第二期,第二一至二四,三四页。

陈炳,“论《历代名画记》析吴生画之美”,《朵云》,总第二十五期,一九九〇年第二期,一九九〇年六月,第七八至八一,一七页。

陈传席,“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澄清唐代山水画史上一个问题”,《新美术》,一九八三年第三期,第三四至三五页。

——“关于张彦远评价顾恺之的商榷意见”,《齐鲁艺苑》,一九八四年第三期。

陈平,“从传统画史到现代艺术史学的转变——张彦远、郑午昌与滕固的绘画史写作方法之比较”,《新美术》,二○○一年第三期,第四四至五六页。

陈少丰、薄松年,“绘画史家张彦远的理论眼光”,《中国美术》,台北,第三十六期,一九九二年十月,第十八至二九页。

陈绶祥,“今存顾恺之画论的辨名”,《美术史论》,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总第四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第一二九至一四一页。

邓乔彬,“论张彦远的画学思想及理论建树”,《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一年第四期,第七一至七八页。

侗廔,“《画云台山记》考辨”,《朵云》,第十四期,一九八七年七月,第七八至八五页。

范景中,“谢赫的‘骨法’论”,《图像与观念——范景中学术论文选》,曹意强、洪再辛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广州,一九九四年,第二三一至二四七页。原刊《新美术》,一九八一年第三期,第五二至五四页。

傅抱石,“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问题”,《傅抱石美术文集》,叶宗镐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南京,一九八六年,第八一至九三页。原刊《东方杂志》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秋季特号,日本《美之国》一九三六年五月号。

——“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上引书,第四一三至四二八页。原刊《时事新报》重庆版副刊《学灯》一九四○年四月七日第一一七期、一九四○年四月十四日第一二四期,后经作者修改重新发表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六○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

洪再新,“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历代名画记》浅析”,《新美术》,一九八七年第三期,第四二至四五页。

——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一九九二年。

金维诺,“《历代名画记》与《唐朝名画录》”,《美术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二期,第五八至六四页。

梁敦睦,“《画云台山记》句读考释辨”,《美术研究》,一九九一年第四期,第六八页。

刘巽发,“谢赫辨考”,《新美术》,一九八八年第二期,第二九至三六页。

栾广明,“‘六法’研究评述”,《美术研究》,一九九〇年第二期,第二六至二九页。

罗世平,“20世纪唐代书画研究”,《美术研究》,二〇〇〇年第二期,第二五至三十页。

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一九九七年。本书收入了作者《顾恺之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中除附录“顾恺之传记和传说”之外的全部论文,“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笺注”(原刊《中山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顾恺之《论画记》笺注”两篇论文,与《历代名画记》研究有关。

马鸿增,“‘意’论——张彦远对绘画美学的杰出贡献”,《马鸿增美术论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一九九六年,第二八至四三页。原刊《美术耕耘》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钱钟书,《谈艺录》(增订本),中华书局,北京,一九九六年。

——《管锥编》,中华书局,北京,一九九九年。

饶宗颐,“张彦远及其书法理论”,《书海观澜——中国书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莫家良编,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文物馆,香港,一九九八年,第十五至十七页。

——《画??——国画史论集》,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台北,一九九三年。其中与《历代名画记》研究有关的论文如后:

《历代名画记》札迻

跋敦煌本白泽精恠图两残卷(P.二六八二,P.六二六一)

张彦远论画疏密二体

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一九九八年。其中有关《历代名画记》研究的论文如后:

中国绘画史之“三古”分期

“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张彦远所著之书有几

张彦远之书画异同论

《历代名画记》以史传之书兼具品第、著录性质

《历代名画记》运用前人史料多有不实之处

《历代名画记》运用前人文献多有点窜曲解处

《历代名画记》于古今画人多有失载

《叙历代能画人名》疑是伪作

“近”、“匠”二字形近致讹之例

“画”、“昼”两字形近致讹之例

张通与张文通

卢鸿一与卢鸿

关于“画赞”、“画室”

“名画”又一义

对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一语之具解

对“吴冶”、“吴装”之曲解

《论画》与《魏晋胜流画赞》标题未容互易

邵养德,“《历代名画记》与东方的审美意识”,《西北美术》,一九八八年第一期,第十一至十六页。

史怡公,“张彦远对墨法的提出”,《中国画》,一九五九年第五期。

石守谦,“古代史籍中的画史与著录”,《中国古代绘画名品》,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一九八六年,第一四八至一五二页。

孙宜生,“挥毫运思意气成象——《历代名画记》的美学价值”,《西北美术》,一九八八年第二期,第二一至二四页。

王世襄,《中国古代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二〇〇二年。

温肇桐,“顾恺之的仕途交往”,《艺苑·美术版》,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六九至七三页,七九页。

——“论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艺苑·美术版》,一九八七年第一期,第十二至十四页。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初探”,《江海学刊》,一九六二年第八期,第四一至四三页。

——“张彦远论顾恺之”,《齐鲁艺苑》,一九八三年第二期,第九至二七页。收入作者《顾恺之新论》,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一九八五年。

徐复观,“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民主评论》,台北,第六十卷,第十期,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日,第二一八至二二四页。

——“中国山水画的兴起”,《民主评论》,台北,第六十卷,第六期,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日,第一二二至一二八页。此文后经作者修改,收入其《中国艺术精神》,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第二二九至二三六页。

徐建融,“传统美术史的困境——兼论《历代名画记》的负面影响”,《新美术》,一九八七年第二期,第五六至六〇页。

许祖良,“《历代名画记》论画三题”,《美术与设计》,二〇〇一年第二期,第十四至十八,四四页。

——《张彦远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二〇〇一年。

杨保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代名画记》审美创造论”,《驻马店师专学报》,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叶朗、王鲁湘,“张彦远的再发现”,《美术》,一九八七年第十二期,第五十至五四页,一九八八年第一期,第六七至七一页。

余辉,“张彦远、郑午昌、滕固美术史研究方法比较”,《新美术》,一九九一年第三期,第四一至四四页。

袁有根,“《画云台山记》的句读与考释”,《美术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一期,第六三至六八页。

——“《历代名画记》俞剑华标点注释校”,《新美术》,一九八七年第三期,第三三至三六页。

——“关于《历代名画记》中的‘山水之变’说——与陈传席同志商榷”,《新美术》,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二五至二九页。

——“关于顾恺之《论画》与《魏晋胜流画赞》题目互误及其它”,《新美术》,一九九八年第三期,第三十至三七页。

——“毛惠远与毛惠素考辨”,《美术史论》,一九八八年第三期,第四六至四八页。

——“俞剑华注本《历代名画记》中的传抄翻刻之误”,《新美术》,一九八八年第二期,第三九至四五页。作者“更正”,见该刊一九八八年第四期第六十页。

——《历代名画记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二〇〇二年。

张见、韦海英,“司空图的诗论与张彦远的画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一年第三期,第一〇四至一一一页。

张权,《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之评析》,美新图书公司,台北,一九八七年。

张旭,“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河北画报》,一九六一年第六期。

张玉范,“《王氏画苑》的两种明刊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九年第五期,第六七至七一页。

张仲权,“读《历代名画记》札记”,《东南文化》,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第九八至一〇二页。

郑水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创作动机之研究”,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台北,一九八九年七月。

中国画研究编辑部编,《中国画研究》,总第六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一九九三年。该期收入一九八七年“张彦远曁《历代名画记》学术思想讨论会”部分论文:

奥德·耶瑞毕诺,“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分析”

方天渊,“一个心理场的散失——谈《历代名画记》及当代文化”

谷口铁雄,“关于张彦远品艺中的‘自然’”

李超,“论《历代名画记》的绘画语言观”

李德仁,“张彦远的艺术哲学思想的妙悟观”

李裕民,“《历代名画记》‘古秘画珍图’考”

李裕民,“张彦远年表”

李之亮,“张彦远‘绘画六法’管窥”

凌南中,“从‘三意’看张彦远的审美思想”

饶宗颐,“《历代名画记》札迻”

王泷,“校注《历代名画记》小记”

王培东,“中国写意画论的开创者”

王迎春,“张彦远笔墨观的启示”

韦陀,“顾恺之与张彦远”

魏宗禹,“张彦远的美学思想简论”

谢述先,“张彦远绘画思想与现代意识”

阎丽川,“张彦远的绘画美学思想”

杨德友,“张彦远与温克尔曼艺术观之比较”

叶朗、王鲁湘,“张彦远艺术的再发现”

钟仕伦,“整体性《历代名画记》理论形态述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周积寅,“张彦远与’六法’”,《东南文化》,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一六九至一六三页。

周学斌,“试论张彦远的文人画观念”,《朵云》,总第十八期,一九八八年七月,第十二至十七页。

庄申,“中国艺术史与中国史学的几种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六十本,第二分,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七一一至七六三页。

——“顾长康著述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五十八本,第二分。

宗白华,“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学术月刊》,一九九四年第一期,第三至十一、四八页。该文约写于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该刊首次将此文发表,有删节。参见《宗白华文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一九九四年,第四四二至四七〇页。

宗典,“张彦远生卒及其它——《历代名画记》的再认识”,《历史文物》,台北,第十卷第六期,二〇〇〇年六月,第五五至六一页。

邹民生,“张彦远审美态度疏证”,《上海大学学报》,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白适铭,“《历代名画记》とその时代”,《京都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学研究室研究纪要》,京都,第20号,年3月,第-页。

长广敏雄,“美术史家としての张彦远”,《中国美术论集》,讲谈社,东京,年,第-页。(原刊《橘女子大学研究纪要》,第四号,年10月,第-页)

川上泾,“古画品录题解——东洋美术思想史料研究”,《美术研究》,东京,第号,年,第六号,第-页。

——“顾恺之の魏晋胜流画赞につぃて”,《美术研究》,东京,第号,年度第三册,第95-97页。

岛田修二郎,“李嗣真の画论书”,《神田博士还历记念——书志学论集》,平凡社,东京,年。

——“历代名画记疑议”,《中国绘画史研究》,中央公论美术出版,东京,年,第-年。

福山敏雄,“校注两京新注卷第三”,《美术研究》,东京,第号,年9月,第32-66页。

冈村繁,“历代名画记”序篇校注”,《文学研究》,福冈,第六十九辑,年3月,第32-67页。中译本收入《冈村繁全集》,第五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の撰述过程”,《目田加诚博士古稀记念——中国文学论集》,龙溪书舍,东京,年,第-年。(中译本收入《冈村繁全集》,第五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张怀瓘の书论与张彦远の画论”,《中国书论大系月报四》年9月。(中译本收入《冈村繁全集》,第五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谷口铁雄,“张彦远の品等论にみえる“自然”について”,《东洋美术论考》,中央公论美术出版,东京,年,第-页。原刊加州大学《哲学年报》,第29辑,年6月。

吉川幸次郎,“小野胜年译注历代名画记”,《东方学报》,京都,9()。

今关寿麿编,《东洋画论集成》,东京:读画,年。

泷精一,“古画品录と续画品”,《国华》,东京,(),()。

——“唐朝に于ける画论画史の书”,《国华》,东京,(.3),(.5),(.6)。

山冈泰造,“水墨画の成立について——《历代名画记》に即して”,《仏教芸术》,东京,第号,年7月,第79-91页。

石田干之助,“历代名画记与京洛寺塔记”,《古美术》,第16卷1期,.1。

堂谷宪勇,“历代名画记论考(其一、错简考)”,《美术研究》,东京,第90号,年6月,第-年页。此文后收入作者《支那美术史论》,桑名文星堂,京都,年,第-页。

田中丰藏,“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の事ども”,《中国美术の研究》,二玄社,东京,年3版,第-页。

中村茂夫,“历代名画记论考”,《中国画论の展开晋唐宋元篇》,中山文华堂,京都,年,第-页。

佐佐木愿三,“历代名画记援引上代画论考”,《文化》5:5()。

SusanBushandMurckChristian,ds.ThorisofthArtsinChina.PrinctonU.P.,.

——andHsio-ynShih,EarlyChinsTxtsonPainting,HarvardU.P.,Cambridg,Mass.,.

LinYutang.ThChinsThoryofArt.PanthrBooks,London,.

PaulPlliot.“NotssurqulqusartistsdsSixDynastistdsT”ang.”T”oungPao,XXII(),pp.-.有冯承钧中译文”六朝同唐代的几个画家”,与原文略异,载《学术界》,第二卷第二期,上海,一九四四年,第三一至三八页,第五期,第五一至六一页,后收入《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八编。

GorgRowly.PrinciplsofChinsPainting.PrinctonU.P.,.Rp..

OsvaldSirén.ChinsPainting:LadingMastrsandPrincipls.7vols.,Lund,Humphrisandompany,Ltd.,London,and.

——ThChinsonthArtofPainting.SchocknBooks,Inc.,NwYork,.

T”ngKu.“ChinsischMalkunstthoriindrT”angundSungzit.”OstasiatischZitschrif,n.f.,10.6(),-,-;11(),pp.28-57.

ErikZürchr.“RcntStudisonChinsPainting.”T’oungPao,LI()pp.-.

注:本文经作者同意在书画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15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